英报称亚洲经济放缓凸显金融市场缺陷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11月7日登载题为《亚洲经济放缓突显金融缺陷》的文章,摘编如下: 1998年,当亚洲金融危机在韩国以及亚洲其他经济体肆虐时,黄成泽(音)决定辞去在现代金融的安逸职位,创建自己的独立证券公司。
新华08网北京11月7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11月7日登载题为《亚洲经济放缓突显金融缺陷》的文章,摘编如下:
1998年,当亚洲金融危机在韩国以及亚洲其他经济体肆虐时,黄成泽(音)决定辞去在现代金融的安逸职位,创建自己的独立证券公司。
这并不是一个有利的时机。当时韩元暴跌,拖垮了很多曾借入美元、却已无力偿还的公司。很多公司没有幸存下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宇,还有些企业则被卖给了外国企业。然而,回想起来,事实证明,这个时机要比一开始看上去的更好。如今,黄成泽创建的特拉斯顿资产管理公司(Truston Asset Management)管理着65亿美元资产,投资者包括阿布扎比和挪威等主权财富基金,而备受尊敬的韩国国家养老金体系则是其最大的客户。
就韩国股市上的资金管理来说,特拉斯顿拥有该国最优秀的记录之一。黄成泽的成就和抱负让特拉斯顿的故事引人注目。从孟买到首尔,亚洲股市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它们仍然是动量驱动型的单边市场。黄成泽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资产管理公司都不够独立。它们是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支持它们的母公司。
亚洲需要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能够监督企业集团,而不仅仅是进一步提升它们的利益。例如,在印度,贝莱德几乎是唯一一家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实际上,在首尔等一些地区,许多大型本土集团设立了共同基金,这些基金唯一的任务就是投资于它们所属的集团公司。其中很多公司会让管理人员在各个子公司之间轮换,这导致高管们缺乏深度经验。多数投资者把钱交给这些公司是由于它们品牌的吸引力,而非它们的记录。
这意味着,亚洲资产管理公司一直不太起眼。“亚洲人创办了成功的玩具公司,但他们在资产管理领域总体上还没取得成功,”华尔街某知名公司全球股票销售部的主管表示,“很多市场都没有一家能让人叫得上名字的本土资产管理公司。”
亚洲股市还存在其他缺陷。即使是在香港之类的市场,很多公司的公众持股量都非常小,因为所有者不愿失去控制权,因此流动性是一个问题。另外,很多成交量来自散户投资者,而散户更多是根据市场人气、而不是可靠的分析做出投资。
市场需要更加机构化、具有怀疑精神的资金管理机构,它们会在股票廉价时买进,在价格高企时卖出。结果是亚洲仍依赖于银行融资。其债市和股市都不够稳健。
在韩国,这种对比尤为明显。韩国制造商很出色,而金融业总体上则不太起眼。然而,只要金融业继续处于落后地位,韩国的优秀企业就依然会过度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
当形势严峻时,这点就显得更加重要。亚洲10年来状况良好,可以说,相对于全球其他地区而言,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亚洲的破坏性影响较小而且更为短暂。但如今亚洲经济正在放缓,并将延续这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开始让亚洲央行面临的局势变得更为复杂。
另外,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正大幅收窄,这意味着美元流动性正离开亚洲地区。在亚洲很多地区,增长已在放缓,经常账户也在由盈余转向赤字。根据国会研究公司(Capitol Research)的数据,亚洲经常账户总盈余在2007年达到峰值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4%。如今这个比例却在2%以下。储蓄率也在下滑。所有这一切意味着,资金成本将不可避免的持续上升。在印度,不算政府部门,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印度经济增速将很快回到8%。印度境况不佳的企业失去了筹集股本的机会,印尼企业发现自己也是类似的境况。今年第三季度,韩国GDP增速同比放缓至1.6%,表现为3年来最糟。
对于这种状况,更敏锐的股市可能会有所帮助。本币债券市场甚至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是,金融市场可能会过于发达。而亚洲的教训是金融市场可能仍不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