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遭反倾销调查大潮 中国陶瓷产业惹着谁了?

2012-10-25 17:135398

从欧盟征收高达73%的反倾销税,到韩国征收9.14%~29.41%的反倾销税,再到阿根廷等国的反倾销调查,中国陶瓷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倾销调查大潮。业内人士预测,美国、巴西、越南等国均有可能对中国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再加上全球经济面临再次下探的风险,我国陶瓷出口形势难言乐观。

  从欧盟征收高达73%的反倾销税,到韩国征收9.14%~29.41%的反倾销税,再到阿根廷等国的反倾销调查,中国陶瓷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倾销调查大潮。

  近年来,我国陶瓷产业频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这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陶瓷产业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有内在和外在的深层次原因,政府、行业和企业须共同努力加以应对。政府要正确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在引导企业有序竞争、加强对行业的管理的同时,避免过多干预;行业协会要团结企业共同应对反倾销,保障行业利益;企业要及时转变发展战略,积极研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冲击甚巨

  近年来,我国出口陶瓷制品已遭遇来自加拿大、巴西、印度、阿根廷等20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且近年来国外对华陶瓷制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频率有所上升。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数据,自1980年澳大利亚对我国陶瓷餐具启动首例贸易救济调查以来,截至2012年3月,我国陶瓷制品已遭遇30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瓷砖,另一类是陶瓷餐具或器具。其中,反倾销21起、保障措施9起。

  频繁的反倾销调查对我国陶瓷产品出口产生巨大影响,如2011年1月~10月,受反倾销措施的影响,佛山对欧盟出口瓷砖2685万平方米,价值1.6亿美元,出口数量和货值分别骤降24.4%和20.1%;特别是2011年3月17日开征临时反倾销税以来,佛山陶瓷产品对欧盟出口量同比下降超过50%,佛山陶瓷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一些新兴市场,力求通过开辟新市场弥补欧盟市场挫败给行业带来的冲击。

  业内人士预测,美国、巴西、越南等国均有可能对中国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再加上全球经济面临再次下探的风险,我国陶瓷出口形势难言乐观。

  诸因解析

  我国陶瓷产业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陶瓷产品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主要出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产业内部因素

  产能过剩引发恶性竞争。产业环境恶劣是制约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尤为突出,导致市场竞争无序,价格战此起彼伏。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2010年,我国瓷砖产量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已占全世界产量的50%;卫生陶瓷产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占全世界产量的30%以上,特别是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恶化了陶瓷业的国内市场环境,加剧产能过剩。

  科技含量低和品牌运作能力差加剧恶性竞争。我国陶瓷企业重复建设严重,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较差,技术水平落后,许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差,产品更新换代慢、结构不合理,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中高档产品比例不高。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估算,2010年我国技术陶瓷产值约几十亿元。而早在2006年,国外高技术陶瓷产值就已达750亿美元,比我国整个陶瓷行业的年产值还要高。我国许多陶瓷企业缺乏品牌运作经验,品牌影响力小,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导致我国陶瓷工业发展主要依托于廉价的陶土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多数企业只能借助价格竞争来获取优势。

  行业准入门槛低助长恶性竞争。

  当前,我国陶瓷行业准入门槛低,致使一批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仅靠出口退税生存的企业充斥其中。这些企业在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出口数量连年增长,出口单价和产品档次却低位徘徊。

  国际化经营经验欠缺致使依赖价格竞争。我国部分陶瓷企业刚刚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化经营经验缺乏,单一依赖价格竞争以扩大销售额,抢占市场,对进口国国内陶瓷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反倾销应诉不积极引发“连锁”效应。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我国陶瓷企业缺乏积极性,应诉率较低,致使结果难尽如人意。应诉不积极导致国外反倾销调查频频得手,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示范和带动”效应。

  产业外部因素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作为一种有效的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保护本地市场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加速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之势。

  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得不到普遍承认。目前我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市场经济地位还未得到普遍承认,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外在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价格较高的国家作为替代国,会提高我国企业被裁定倾销存在和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概率。如2011年7月27日正式立案的阿根廷对华瓷砖反倾销案中,申诉方以巴西为替代国,提出达631.63%之巨的倾销幅度。

  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反倾销方面的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但这部法律主要适用于中国对外实施反倾销,而在应对国外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方面的立法还存在空缺。其次,由于应诉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谁应诉、谁受益”和“成本与受益相匹配”的效应,这将严重挫伤企业的应诉积极性。再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反倾销机构设置不健全、专业人员缺乏和应诉力量不足等问题。

  妥善应对

  考虑到产业的国际转移和各国的比较优势,欧盟、美国等发达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还存在对中国陶瓷产业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可能性。中国陶瓷产业要谋求长期稳定发展,就须采取措施妥善应对。与此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陶瓷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提供强大支持。

  政府强化引导作用

  整顿经营秩序,引导、监督企业的出口行为。政府要严管项目审批和产能扩张,正确引导企业出口行为,严厉打击低价竞销行为。具体而言,可从如下方面着手:修订现有产业准入政策,从炉型、规模、上下游资源情况及企业资金实力等方面限制产能进一步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出台退出机制,迅速启动企业动态准入;配合准入,推出阶梯资源价格,如电价、水价等,对国家鼓励的大炉子给予一定的电价、水价优惠;配合准入,在出口方面进行限制,针对不同企业,施行资质审核或配额;主要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评审等角度加大监管。可通过结构性调整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以推动陶瓷产业结构性调整,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降低对价格优势的依赖。

  开展宣传和培训。当前我国陶瓷企业对反倾销调查的应诉率较低,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对我国及国际反倾销法律、规则缺乏了解。对此,政府可加强宣传、开展针对性培训,使企业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相关反倾销法律法规。

  此外,政府还应尽快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体系,扩充反倾销机构规模和专业人员数量。更为重要的是,要努力通过对外交涉工作和反倾销应诉工作的实践,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

  提升协会管理职能

  推动行业内部资源整合。我国陶瓷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较小,经济实力差,缺乏竞争力,致使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依靠低价竞争,不仅容易遭致反倾销,且因高额反倾销税而丧失价格优势将会导致国际市场份额大量丢失。我国陶瓷行业须进行资源整合,实行强弱联合、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一批大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以改变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的方式。

  充分发挥陶瓷行业协会的中介与管理职能。当前我国陶瓷企业的个体实力相对较弱,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势单力薄,无力维护自身利益。要加强陶瓷行会团结陶瓷企业、组织应诉的职能,行业协会可建立反倾销应诉基金,支持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的企业参与应诉,改变应诉率低的局面。要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行业协会可会同管理部门,坚持“谁应诉,谁受益”原则,将通过反倾销申诉争取到的有限的低关税配额分配给积极应诉的企业,最大程度上保护其利益,以提高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业协会还可建立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平台,开展经验技术交流活动,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和交流,使企业能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以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企业苦练内功

  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学习,积极应诉。我国陶瓷企业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充分利用有关规则,在应对国外反倾销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理有据,掌握主动权。2010年1月,印度对原产于我国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中国企业共34家,华菱衡钢是主要应诉企业。华菱衡钢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积极应诉,认真研究WTO《反倾销协议》和国际反倾销案例,聘请有经验的海外律师事务所,主动与商务部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取得联系,寻求支持。最终经过长达10个月的抗辩,以华菱衡钢为代表的企业在印度反倾销案件中胜诉。2010年11月中旬,印度终止反倾销调查。

  改变无序竞争,力保出口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是陶瓷厨餐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60%,在欧盟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是欧盟陶瓷餐厨具第一大进口国;欧盟已成为中国瓷砖的第三大出口国,对欧出口占我国瓷砖出口总量的8%~9.5%、出口总值的10%~12%。我国陶瓷企业应提出针对性策略,如重新定价以改变低价竞争策略,注重产品设计与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与欧盟产品形成错位竞争,并寻求与欧盟企业合作。以瓷砖为例,当前欧盟生产商以釉面瓷砖为主要产品,而抛光面瓷砖并未受到过多关注,且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也多次将焦点集中在釉面瓷砖上,我国陶瓷企业可考虑开发抛光面瓷砖类产品;欧洲厂商生产大规格瓷砖的成本很高,据此我国陶瓷企业可考虑多生产各种大规格的瓷砖,尤其是半抛产品,并提供各种切割尺寸,完善配套服务;欧洲市场流行仿古加现代的混搭风格,很多公共建筑都运用了亚洲元素,中国陶瓷企业应利用优势加以拓展。

  加快产业升级,推广自主品牌。我国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却不是陶瓷生产强国,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陶瓷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企业压价竞争使行业利润不断下降;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要从陶瓷大国成为陶瓷强国,必须提高产品档次、调整产品结构、重视产品创新、创建自主品牌。根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共有瓷砖品牌5000多个,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陶瓷企业2000多家。佛山是我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0%以上,市场上60%的品牌也归佛山企业所有,但瓷砖行业排名前10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70%,行业集中度较低严重制约了企业自主研发、品牌运作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中国陶瓷企业需完善技术创新体制,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使企业具备独立的、敏锐的创新机能,同时要走品牌战略,大力推广自主品牌,彻底改变恶性低价竞争的发展模式。

  引入外资,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实践经验表明,以合资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是一条有效突围反倾销壁垒的出路。因此,中国陶瓷企业可积极与外资合作,通过互相参股、技术合作等多元化方式开拓市场,并以外国公司的销售渠道为依托进行曲线出口,最大程度避免成为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并有效规避贸易风险。令人欣慰的是,从2011年开始就有不少佛山陶瓷企业尝试与国外企业合作。如雅士高夫陶瓷于2011年引入法国、韩国投资方,并已在欧洲设厂。当前,雅士高夫的新产品均由法国艺术机构设计,每款系列都申请专利,并注入文化元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虽然欧洲瓷砖生产成本较国内高出50%以上,但由于在当地生产,雅士高夫品质、品牌、售后更有保证,高价格并未制约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转变发展战略,开拓国内市场。为降低陶瓷产业对出口的依赖度和国外反倾销的影响,陶瓷产业还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如积极投身“建材下乡”,虽然获得建材下乡试点资格的陶瓷企业并不多,但建材下乡政策会刺激农村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参与国内保障房建设,有效推进保障型住房建设产生的大量装修瓷砖需求。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陶瓷反倾销引发行业地震

2011-03-23 11:08
11773

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涉及11家中企

2010-08-06 14:49
929

泰国对华陶瓷反倾销正式立案 佛山企业积极应诉

2009-12-16 10:52
868

泰对华陶瓷反倾销立案 百余家陶企或抱团应诉

2009-12-11 14:18
607

巴西对中国非外科乳胶和PVC手套作出反倾销终裁

2024-10-31 14:42
71920

阿根廷对中国釉面瓷砖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4-08-16 14:11
9721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