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贸易普遍放缓
亚洲贸易放缓的局面尚无缓和迹象,而且可能会更加严重。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亚洲经济学家Gareth Leather表示,考虑到出口对一些经济体的重要性,目前的状况相当令人忧心。随着中国、日本和印度等亚洲主要经济体身陷不同程度的困境之中,这些国家的贸易伙伴也随之受到影响。
亚洲贸易放缓的局面尚无缓和迹象,而且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意味着本就脆弱的亚洲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另一重拖累。
周五公布的中国7月份外贸数据显示,当月出口增长近乎停滞,出口额仅较上年同期增长1%。进口增长也显乏力,7月份进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7%。这说明中国经济放缓已对进口产生影响。
中国从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简称:东盟)成员国的进口急剧减少,7月份进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0.6%,而之前两个月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增速已有所放缓。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经常涉及零部件产品,这些零部件被组装成制成品后,大多被销往美国、日本及欧盟(European Union)。
IHS Global Insight中国经济学家Alistair Thornton认为,中国正在经历的增长放缓已经波及整个亚洲,对大宗商品出口商以及向中国供应链出口商品的国家产生了尤为巨大的影响。
中国外贸低迷的大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发达国家的需求减弱。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国7月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额下降16%,对日本的出口额下降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几乎持平,仅增长0.6%。此外,原油、铜和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是导致中国贸易额下降的原因。
金融市场对令人失望的贸易数据作出了负面反应。澳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下跌,因为这些货币一直被视为与中国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香港恒生指数在后市下跌了0.9%。
与2008至2009年金融动荡时期贸易的严重下滑相比,当前的贸易下降程度还算温和,但也对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新加坡周五公布的修正后数据显示,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较前一季度萎缩0.7%。
一些人认为,随着中国推出刺激措施,或者如果欧洲的金融创伤减轻,而美国能够度过眼前的难关,亚洲的贸易额可能还会回升。但截至目前,没有形势好转的迹象。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亚洲经济学家Gareth Leather表示,考虑到出口对一些经济体的重要性,目前的状况相当令人忧心。
随着中国、日本和印度等亚洲主要经济体身陷不同程度的困境之中,这些国家的贸易伙伴也随之受到影响。作为从大宗商品到羊毛衫等各种商品的重要进口国,2012年上半年日本来自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仅较上年同期增长5%,显著低于近几年的两位数增幅。随着日本在去年发生地震后用在重建工作上的支出逐渐减少,该国的进口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David Rea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日本的经济复苏不仅已经停滞,而且还已开始消失。
中国大陆和印度建筑业活动放缓导致原材料价格下跌,在这两国建筑业有较大业务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由于澳大利亚和印尼煤炭企业削减产量,这些公司的利润和投资因此受到影响。
印尼上市煤炭公司PT Bayan Resources发言人Jenny Quantero称,受煤炭价格下跌影响,该公司将无法实现今年的目标,收入和净利润肯定都会受到影响,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影响究竟会有多大。
作为煤炭贸易中最为敏感的两个经济体,韩国和台湾的贸易降幅最为显著 ,因为这两个经济体与西方国家和中国大陆都有大量的贸易往来,另一个原因是这两个经济体处于电子产品供应链的最前端。
台湾7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2%,因电脑和手机发货量减少。韩国7月份出口额减少8.8%,至446亿美元,创近三年来最大百分比降幅,由于韩国出口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半的比重,韩国经济也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在上月意外降息后,韩国央行(Bank of Korea)周四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但该央行指出,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均陷入困境,韩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上升。韩国政府官员正在考虑推出刺激措施来填补因贸易放缓而留下经济空洞。
韩国企划财政部部长 宰完(Bahk Jae-wan)周三在一次与相关政府部门召开的经济政策会议上称,由于近期公布的工业产值和贸易数据显示出经济正在放缓,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调危机管理。
近年因中国经济发展而业务兴旺的日本企业小松制作所(Komatsu Ltd.)称,第二季度该公司在中国的建筑设备销售下降了约一半。这家同时还生产采矿设备以及工业机械设备的公司表示,中国经济的疲软程度超过了之前的预期。
菲律宾周五公布,该国6月份出口增长4.2%,表现乏力,主要因电子零件需求下降。
菲律宾半导体和电子行业协会(Semiconductor and Electronics Industry of the Philippines)负责人Ernesto Santiago表示,当前的经济状况已经阻碍了业务的反弹。鉴于欧洲经济疲软,该协会近期将对2012年出口增幅的预期从10%-15%下调至5%-6%。
身居科技和工业产品供应链中心的马来西亚6月份进口仅增长3.4%,这一迹象表明,企业对于生产制成品所需的部件需求正在减弱。
法国投资银行Natixis驻香港的经济学家Luca Silipo表示,当前形势令人忧心,因为这意味着亚洲的生产链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当一国增长开始放缓,其他国家迟早都会受到影响。
Silipo担心,当前的疲软状况并非周期性的,有可能会给贸易带来长期不利影响;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这从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争端中可见一斑。他表示,针对银行的资本要求提高使得贸易融资成本变得更高。而世界最大进口国美国则受益于能源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因为低成本页岩气的开发使得钢铁和汽车更多地在美国国内生产。
Silipo表示,如果以往美国进口的产品开始由美国自己生产,那么贸易格局将发生改变。
Alex Frang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