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疲软 亚洲外贸普遍下滑
与中国的情况类似,日本、韩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正经历着贸易下滑的困境。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胡石青也表示,台湾近几年出口主要依赖欧美市场,但欧债危机无改善,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对台湾的影响很大。
与中国的情况类似,日本、韩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正经历着贸易下滑的困境。在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大背景下,亚洲经济体纷纷通过产业升级、拓展多元化市场来提振贸易。与此同时,加强区域合作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
在中国外贸遭遇伏天“过冬”的同时,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韩国7月出口额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降幅;日本经济第二季度增长远低于预期,6月份进出口额均出现下跌;台湾地区7月出口总值已连续5个月出现衰退。
面对亚洲贸易的普遍下滑,受访专家认为,中国正在经历的增长放缓以及欧美经济的持续不振对亚洲主要经济体均有影响,此次经济危机也暴露出这些经济体长期过度依赖外需的结构问题。尽管上述国家和地区在通过产业升级、拓展新兴市场来提振贸易,但“由寒转暖”还需一个长期的调整过程。
三大因素拖累
舆论普遍认为,亚洲外贸低迷的大部分原因来自欧债危机及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所导致的需求减弱。连日来纷纷出炉的各国经济数据也佐证了这一判断。统计显示,中国7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1%,进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7%,其中对欧盟国家的出口额下降3.6%。日本经济第二季度较去年同期增长1.4%,与第一季度5.5%的涨幅相比出现急剧放缓趋势,同时日本第二季度进、出口额同比均出现下跌,其中向欧洲地区的出口额下跌幅度超过25%。
“自2008年以来,美欧经济一直处于挣扎之中。尽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洲经济增长已有一年多,但这种影响只是在最近才开始导致亚洲出口商品需求下降。”有分析如是指出。
“日本此前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2.5%~3%,原本是想借助灾后重建、美国经济复苏、欧债危机年内告一段落的利好,但实际情况很糟糕,导致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远远低于预期,眼下欧元区形势仍不明晰,对于中日韩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言,外贸形势非常严峻。”日中管理学院院长李克对记者说。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胡石青也表示,台湾近几年出口主要依赖欧美市场,但欧债危机无改善,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对台湾的影响很大。
此外,受访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的明显放缓对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波及也不容忽视。“过去10年中亚洲对欧美出口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区内贸易比重大幅上升,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供应链。中国经济增长滑坡,进而扩散到更多亚洲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全球需求端(欧美)和全球供给端(亚洲)同步放缓的格局。”
各国纷纷调政策
“亚洲的这些数据显示,不可避免的调整已经开始了,我们预期形势还将恶化,但不会面对2008年那样的崩溃。”香港咨询公司丝路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贝哲民对相关媒体表示。
对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认同。“尽管欧美及大陆市场对台湾的影响显著,但其自身产业竞争力衰退、调整转型尚未完成才是关键所在。”胡石青表示,除了对外部市场寄予希望外,台湾自身也在进行一系列调整,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提出“制造业服务化”的口号,其实就是在提升自身的产业链,打破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界限,由过去过度依赖外需的局面,逐步发展为内外需兼顾。
“台湾也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像印度、拉美等地都是其开发的对象,对两岸贸易的重视也是台湾重要的调整之一。”胡石青表示。据了解,8月9日签署《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就被认为对两岸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今后两岸商签有关货物贸易协议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与台湾地区相比,日本更注重通过海外市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再加上具有良好的海外资产,日本一方面依托已扎根海外的大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也在利用国际市场成本优势来提升产业链,同时解决国内成本过低的问题,包括加大海外采购的力度以及转移一些低产能的产业。”李克介绍说。
李克认为,经过调整,日本经济虽然不会迎来大的增长,但短期依然能够维持稳步复苏的势头。胡青石也认为,随着美国经济转好,再加上去年第四季度基数较低,台湾经济在第四季度预计会止跌回升。“一味盯着数据没有意义,结构调整、经济复苏是一个过程。”李克认为,经济增长有快有慢才符合规律,中国政府及企业一直强调做大做强,造成部分地区产业过剩的情况需要反思。
另外,李克还认为,经济放缓虽然会带来产业的优胜劣汰,但也是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政府应该抓住这一时间,改变以往政府主导产业政策的局面,采取太多的救市措施反而不好。
在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的出口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有专家对加强区域合作寄予厚望。“在国际形势一般的局面下,亚洲国家后期维持增长,包括中日韩三国在内的国家加强区域合作很重要。如在非关税壁垒、跨境合作以及物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以抵消欧美的不利影响。”商务部研究院博士袁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