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蔓延加剧

2014-08-04 14:25 1106

除了前期风险暴露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福建、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的不良率也明显反弹。上述工行江苏分行人士说,在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出现问题持续时间会更长,银行对风险把握和防御会更谨慎。

 

  财新记者 霍侃 吴红毓然/文

  最新数据显示,不良贷款率出现全国性反弹。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8%,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去年三季度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环比逐季上升。

  财新记者获悉,7月末银监会高层在内部会议上的最新判断是“风险蔓延可能加剧”。目前看来,存在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从产能过剩行业向上下游行业、从风险已经集中显现地区向其他地区蔓延的可能。

  除了前期风险暴露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福建、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的不良率也明显反弹。

  据财新记者了解,长三角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已逼近2%,部分机构回升至3%。内蒙古银行业整体不良率上升至2.2%,其中鄂尔多斯的不良率已逾3%。广东不良率连续两个季度上升,从去年末的1.21%升至二季度的1.36%。上半年爆出青岛“德正系”骗贷案、房地产商跑路的山东省,二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1.57%,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

  尽管不良率已经持续反弹,但一位东部省份城商行人士认为,当前公布的不良率低估了信用风险。他认为,如果经济仍然不能向好,会衍生更大的信用风险。现在银行已经惜贷了,下一步要增加信贷投放可能还得靠行政手段。

  面对严峻形势,监管部门提出要“坚决守住风险底线”;同时近期出台了稳增长措施,希望银行增加对首套房按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商业银行如何在控制风险和信贷投放之间作出平衡和选择,将是新的考验。

  重点关注“两产一单”

  上半年贷款违约风险爆发的重灾区是“两产一单”领域,即房地产、矿产和仓单。这也是目前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强。银监会数据显示,6月末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达16.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8%。因此,随着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和销售面积的下降,以及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下跌城市的逐月增加,房地产领域的信贷风险攀升。

  最早的风险苗头是房地产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出现逃废债的情况。5月初,曾跻身“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的深圳市光耀地产资金链断裂,几近资不抵债;4月末,开发商青岛君利豪集团的老板跑路。

  甚至一向被银行认为质量较好的个人按揭贷款也出现了不良贷款。银监会高层近期在内部会议上介绍,部分地区房价高峰时期发送的高档房、大户型个人住房贷款,出现不良贷款加速暴露的势头,部分中小城市的小型金融机构按揭贷款不良率呈上升趋势。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信贷风险需高度关注。一家国有大行内蒙古分行行长说,在鄂尔多斯已出现了5亿元左右个人按揭房贷的不良贷款。

  在近两年价格波动剧烈的矿产领域,贷款违约风险也比较突出。银监会的内部会议指出,当前金属及金属矿批发行业、煤炭批发业不良贷款比例较高,风险明显增加。对矿产依赖度高的地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压力。

  对煤矿高度依赖的山西和内蒙古都是典型地区,而且山西和内蒙古的矿产信贷风险,又多跟房地产领域交织。内蒙古多位银行人士指出,鄂尔多斯地区属于“一夜暴富”的典型:煤炭行情好的时候将钱投向房地产、赌博和民间借贷,后来煤价暴跌,这些企业资金链紧张,形成贷款违约。一位内蒙古银行人士认为,鄂尔多斯的信贷风险还未见底。

  今年以来,包括仓单、货单、保管单、报关单等各类贸易单证抵质押融贷业务的风险抬头、案件频发。主要表现在大宗商品领域,一些企业利用虚拟仓单抵押或真实仓单重复质押,套取资金。

  银监会数据显示,钢贸行业表内外不良资产合计已达738亿元,不良率高达5.69%,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不良。此外,煤炭、铁矿石、大豆、木材等贸易领域也都发生了仓单业务违规事件。

  中小企业仍是风险易发群体。一位长三角地区银监局副局长告诉财新记者,从去年底开始,不良率大幅度上升,其中小企业不良上升尤为明显。

  工行江苏分行人士坦言:“这一轮经济下行给银行带来很大压力,上千亿元的小企业贷款确实碰到很多问题,出现了大量违约贷款。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超过2.2%,为十年来最高。”

  “比如小家电行业,长期低利润,又受到原材料涨价、人工工资等影响,目前处于微亏的状态,难以还清银行贷款。”一位农行南通分行人士说。

  平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励雅敏近期在宁波和杭州调研后认为,小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了上下游的大中型企业,以大中型企业客户为主的国有大行不良贷款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大行的资产质量还将继续面临考验。

  目前“两产一单”领域暴露的风险,是前几年经济刺激期企业过度扩张和银行过度放贷的结果。

  一位当地银监局人士坦言,“在‘4万亿’投资中,内蒙古是‘吃了偏饭’的,经济高速增长,目前进入消化期,对内蒙古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励雅敏在调研后也指出,从2012年至今,宁波资产质量问题的核心是过度授信:每家银行为争夺客户,不断调整风险偏好,审贷上宽松,导致资金从真实的生产经营中溢出到房地产等领域;而年初以来宁波房价下跌,对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形成一定威胁。

  银监会的内部会议指出,从行业来看,风险主要集中在亲经济周期的钢铁、船舶、工程机械等行业及关联行业,以及钢铜等金属贸易、煤炭贸易、贸易代理等贸易类行业。

  这些行业正是2009年之后的经济刺激中扩张较快的行业,也是当前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以船舶业为例,据财新记者了解,截至2013年底,南通、台州、扬州等长江沿线城市的造船行业信贷规模达600亿-700亿元。

  大连银监局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大连的船舶融资主要以大企业为主,涉及信贷规模约400亿元。造船企业STX(大连)集团破产,是当地一桩大型风险事件。

  非信贷风险传染加剧

  当前信用风险蔓延的一个特点是,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和信托融资、表外业务等非信贷业务的风险,有向银行信贷风险传染之势。

  上半年出现的很多风险事件中,企业多数涉及民间高利贷。财新记者获悉,老板跑路的青岛君利豪涉及贷款20亿元,民间借贷约为70亿元。

  银监会称,有的企业一边向银行借款,一边举债民间,造成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渗透。

  一位建行浙江分行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产生了一些不良贷款,原因多方面:有的企业受到出口影响,确实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有的企业过度融资,造成过度投资,向建筑业、房地产盲目投资;还有些企业民间借贷成本高,“有的就是2分、3分利”,导致资金链断裂。

  除了借贷成本高,民间借贷中普遍存在的担保、联保、互保,也加剧了风险扩散。上述建行浙江分行人士说,产生不良贷款还有间接原因,比如担保链、担保圈问题出多了,好企业也被拖累了。

  银监会的内部会议指出,担保圈风险仍然比较突出,不仅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小微企业涉及担保圈情况比较普遍,不少民营大企业集团也处于担保圈、担保链之中。

  “曹操将所有的船连在一起,以为这样最能抵抗风险;但风险来的时候,没一个船能逃得掉,这就是联保模式。”一位浙江某银监分局人士评论道。

  还有部分企业通过互保骗贷。一位大行人士指出,有些企业虽然小,但投资多元化、项目不相干,一会儿做服装、一会儿搞房产,不在一条供应链上,银行很难识别实际控制人;企业主也有刻意隐瞒信息的嫌疑,让亲戚朋友做法人代表,几家公司相互担保,银行很难觉察。“这相当于信用贷款,且情况事先看不出问题,风险暴露时才会被发现。”

  一些企业由于担保链的关系受到牵连,通过脱保的形式,比如抵押物提前出租等,以逃废债。财新记者获悉,6月,宁波监管层通过银行业协会,对恶意逃废债企业进行名单制管理,名单由银行自己提供,在系统内发布。由于这个名单特别敏感,要各个银行签订保密协议,不能直接向社会公开。

  对于担保圈的各种问题,一位工行宁波分行人士认为,目前还是解决不了。银行觉得有担保比较好,但是一出问题就像多米诺骨牌。她指出,目前银行试图推供应链金融,通过核心企业给其上下游放贷,但实际做起来很累,要有些技术配套、系统研发,下游企业都是十几万、二十万元规模的企业,对客户经理是大量的任务。

  对于一些由担保公司引发的风险,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对很多担保公司的代偿能力和意愿存疑。担保公司盲目扩大业务量,导致担保数额过大或担保过多资质较差的企业,很容易因代偿数额较大而自身难保。

  海通证券的统计显示,“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的担保企业,仅江浙两省的失信担保企业数量就达到37家。

  此外,非法集资也是风险传染的“病源”。银监会高层在内部会议上称,今年以来,非法集资发案数量、涉案金额、参与人数均有所上升,中介机构、投资理财、私募基金、农业专业合作社、股权投资等领域非法集资案件明显增加。最近不少企业风险事件,都起因于非法融资链条断裂。

  非标债权业务的潜在风险也值得关注。尽管上半年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同业和信托业务的监管,但借道其他渠道的非标债权业务增长迅猛。

  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6月末商业银行“其他类投资”和“其他应收款”比年初分别增长了28.8%和40.2%,其中部分业务为银行投资的信托受益权等非标资产;上半年新增委托贷款1.35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12.8%,其中部分资金实际投向非标债权业务。

  监管部门认为,非标债权业务融资成本较高,相当多的资金流向房地产等高回报领域,或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预算软约束、对利率不敏感的领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些领域难以持续提供高回报,加大了这些业务的违约风险。有的银行利用虚假委托贷款,同业业务变种规避宏观调控和监管规定,加剧风险隐性传染。

  应对之策

  信用风险蔓延和传染之势预计仍将持续。银监会高层在内部会议上强调,要锁定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对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产能严重过剩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银监会提出,要按照表内外授信全口径监测,实行名单制管理,对重点风险点制定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风险“引爆点”。

  为控制同业业务、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向表内的风险输入,银监会高层在内部会议上部署,要尽快修订《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融资型理财、资管计划等具有信贷替换性质的表外业务纳入统一授信,按照统一标准授权审批,计提资本和拨备,严禁利用表外业务延迟或隐匿风险暴露。

  同时,银监会还称,将研究出台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规范委托贷款业务。

  为阻断来自信托、小额贷款、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传染,银监会内部会议指出,将研究启动信托项目债发行工作,清理规范信托公司理财资金池,筹备设立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加快建立小贷行业自律自治。

  对于这一波信用违约中成为风险交织点的担保机构,银监会称,将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型担保机构的合作行为,理清风险分担与责任划分边界,防范大额代偿风险。

  此外,“两产一单”领域爆发的很多风险案件,除了大环境所致,很重要的原因是银行为了冲规模、拼利润,不惜放松信贷标准,甚至参与骗贷,由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引发了信用风险。

  一位银行人士坦言,仓单风险就是由操作风险引发了信贷风险。银行之前并不在意现场检查,只要到现场看到质押仓单库存低于该机构总库存,就觉得放心了,并未认真盘点货权。

  尽管目前企业融资成本仍然较高,但随着存款成本攀升和实体经济风险加大,银行已经出现惜贷,认为贷款收益率仍然无法覆盖资金成本和风险,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惜贷明显。

  上述工行江苏分行人士说,在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出现问题持续时间会更长,银行对风险把握和防御会更谨慎。

  近期,国务院出台多项措施试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银监会也调整小微企业贷款政策、允许小微企业贷款续贷并列入正常贷款,以鼓励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这些政策效果如何,尚待观察。

  多位银行业人士坦言,目前面临两难选择:如收紧信贷,或导致短期内风险集中爆发;如继续增加贷款投放,在经济下行期,又担心累积更多风险。

1
标签: 信贷 风险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信贷风险潜伏:“空壳”交易疯狂 “内鬼”难防

2018-02-03 23:32
29437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四大防控对策

2017-01-18 22:30
7617

账户资金监控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2016-08-12 15:22
1620

魏国雄:客观看待银行资产质量 有效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2016-07-25 13:27
2075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对策

2016-04-04 22:05
2232

钢贸信贷风险处置启示录:一次钢贸风险,30年白干?

2016-01-24 21:55
70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