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2017-01-05 11:39 24583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指的是在办理小额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无法预料因素的影响导致业务实际收益与预期效果产生偏差,从而导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指的是在办理小额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无法预料因素的影响导致业务实际收益与预期效果产生偏差,从而导致金融机构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自然风险等类型,其中信用风险是农村小额信贷最为常见的风险类型。具体如下: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被称为违约风险,是借款人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地归还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银行贷款不良,产生坏账。信用风险是农村小额信贷业务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导致这一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小额信贷主要针对的是农户,文化素质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使得农户的信用意识和还款意识远远的落后于城市居民,很多时候单纯的将小额信贷与国家扶贫补助等同,抱着“不用白不用”的念头消极还款甚至不还款;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小额信贷对象是全体农户,这一现象使得银行无法全面的掌握农户的信用状况,很容易产生信用风险。总体而言,农户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资产,违约之后无法对相关资产进行强制执行等因素导致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远高于传统信贷风险。


市场风险。一般来说,农户贷款主要用于扩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而农户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生产的,这种现状决定了农户在产业链中处于底端位置,受大市场的影响极大,一旦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再加上农户缺乏其它经济来源就会造成农户无法还款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经济的稳定性,如果农村经济波动较大,那么贷款农户哪怕具有还款意愿,也没有还款的经济能力。


操作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属于典型的人为风险,导致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农户办理信贷业务时流程存在漏洞。以笔者工作的银行为例,其具体的小额贷款业务办理流程如下:首先是农户向银行提出小额贷款申请,之后客户经理与农户面谈,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确定农户的信誉、财产状况、还款记录、偿债能力等,然后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确定贷款额度,最后移送客户部门负责人签字,报送相关人员进行审查、审批。流程看似不存在漏洞,但是在实践中一方面小额信贷服务对象庞大,另一方面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工作疏忽时有发生,产生信贷风险。


自然风险。自然风险属于不可控风险,其发生的几率较低,但是一旦出现自然风险就会导致大量的贷款农户无力还款,使得银行受到极大损失。究其原因就在于农业生产本就属于受自然环境制约比较大的产业类型,洪水、干旱、虫灾、雪灾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再加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户面对这些自然灾难往往无能为力,导致前期的投入“血本无归”,这种情况下农户无力偿还贷款是理所当然的。


2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信贷风险管理是避免信贷风险发生,降低信贷损失的根本途径,但是当前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对银行造成的损失仍在持续增加,究其原因就在于信贷风险管理不足,存在诸多的问题,使得信贷风险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其对风险的控制作用。具体而言,目前农村小额信贷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是风险管理有效与否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系统完整的信用评级制度。虽然说银行在放款之前会通过实地调查或者村委会调查的方式来对贷款申请人的信誉进行评价,以此来确定贷款额度。但事实上,信誉评价很大程度上是由相关人员的工作经验决定的,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二是内控机制不完善,导致面对风险无法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小额信贷是银行的业务之一,这就决定了其和其它业务一起处于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而不是针对农村信贷特点单独的设置内控机制,造成了以城市信贷内控机制解决农村信贷风险现象的出现。


风险管理人才匮乏。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来负责,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例如很多专业人才认为去农村工作是不求上进的表现,因此不愿进入商业银行农村支行,导致银行只能够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来进行风险管理;再比如银行在农村网点众多,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对比之下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愈加突出。


缺乏必要的金融政策支持。由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起步于2005年,至今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实践,因此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金融政策支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货币政策的支持。虽然说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有关政策的通知》解决了银行小额贷款开户、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征信等问题,但是对于中央银行再贷款等问题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使得小额信贷后期乏力,加大了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其次是缺乏金融政策来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保障制度。当前银行对于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往往抱着“管不如不管”的态度,原因就在于自然风险的多发性和难以控制性,使得信贷风险管理难以发挥作用,银行因小额信贷风险造成的损失也难以避免。这种情况下需要中央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解决因自然风险对银行造成的损失问题,确保信贷风险管理取得应有效果。


3
优化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健全农村信用机制。信用风险是农村小额贷款最为常见的风险类型,信用风险的控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充分发挥地方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建立完善的农户征信系统,实现农户的相关档案资料联网及电子化。实现对贷款农户信用的即时查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曝光不良客户,对其恶意逃废债行为进行追究,防止“羊群效应”的发生。其次是正负向激励并用,促使农户树立信用观念,对于信誉较差的农户轻则压缩其贷款额度,重则将其加入黑名单,拒绝提供贷款,对于信誉良好的农户则可以通过优惠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手段给予鼓励,以此来提高农户对信用的重视度;最后是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户进行评级授信和跟踪调查。一方面是解决现代企业的评级授信做法,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划分,以此来保证贷款能够回收,另一方面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全面了解贷款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并评估其中所存在的风险,以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


引进农业商业性保险。自然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一大难点,其不可控性使得信贷风险管理难以取得应有之效。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由政府介入商业性质的农业保险来解决这一问题,即政府通过补贴一定比例保护收入法的方式来邀请商业保险公司统一为农户农业生产提供保险,从而为银行小额信贷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例如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户虽然有还款意愿但却无还款能力,这种情况下农业商业性保险的引入可以使得农户获得一定的赔偿,如此一来则保证了农户的还款能力,降低了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在具体实践上可以采用通过财政补贴降低农户缴纳的保险费用、发展农业金融保险定价技术等方式实现农业商业性保险的顺利引进。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就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而言,主要是健全信贷过程的审批制度和内部风险管控制度。具体如下:健全信贷过程的审批制度关键在于评级授信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此银行不能向之前那样通过工作人员的实地调查和村委会调查来对农户的信誉进行评估,而是应当确定一系列可量化的具体指标体系,以此来实现农户信用的量化,进而合理的核实授信额度。对于内部风险管控制度的完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完善小额信贷的风险预警机制,即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的分析来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大小等,对潜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另一方面是建立权责对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既要实行奖励制度,同时也要实行对等的惩罚制度,对于调查不力、责任管理不到位的内部人员,应严格追究其责任。避免因贷款责任不清导致机构员工风险意识淡化的现象。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是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有效的重要保证,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介于商业银行在农村网点众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市场上优秀人才有限。对此可以通过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来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例如开设信贷风险管理理论课程,通过定期的教学来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将其分配到不同岗位,以数量弥补质量,提高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效果;其次是考虑到很多优秀人才对于基层银行的态度,笔者认为可以捆绑式聘用来促使这些人才走入基层,例如在基层工作三年以上方可调入城市网点工作等;最后是提高商业银行农村支行对优秀风险管理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在招聘会上突出一些宣传片、纪录片等方式来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或者提高农村支行的待遇来留住人才。


来源:民间金融研究院


3
标签: 小额信贷 农村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