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贴现是张融资“好牌”
无需担保、不受资产规模限制的票据贴现,就是一张解决融资难的“好牌”。
不过,尽管融资新品层出不穷,但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资本金规模不够,或无法找到合适的担保人而“攀不上”这些产品的门槛。其实,此时企业不妨将目光“收回”,看看手中有无现成资源可以利用,如无需担保、不受资产规模限制的票据贴现,就是一张解决融资难的“好牌”。
票据贴现融资,是指持有票据的企业在资金不足时,可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后者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向企业支付现款,当票据到期时再向出票人收款的一项授信业务。票据贴现的利息分两种:一是不带息票据的贴现,贴现利息=票据面值×贴现率×贴现期。二是带息票据的贴现,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360.
在我国,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这种融资方式的好处之一是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而是依据市场情况来放款。平时,在采购销售中采用商业汇票进行结算的中小企业,手中可能持有大量票据。企业从收到票据至到期兑现,往往少则几十天,多则300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由此,企业大可将其中的银行承兑汇票及付款方为优质大型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融资资源加以利用。
票据融资还能优化银企关系。一方面,通过票据贴现业务,银行除了收取手续费外,还可将贴现票据在同业之间办理转贴现或向央行申请再贴现,在分散风险的同时,获取较大的利差收益。另一方面,由于票据贴现的坏账率很低,银行也更愿接受中小企业用这种方式融资。典型如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2011年为100多家中小企业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近1000笔,累计融资金额近80亿元。
据银行业内人士介绍,按照利息承担者不同,票据贴现可分为卖方付息、买方付息和协议付息票据贴现业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譬如,中小企业在采购业务中作为买方,一些强势的卖方可能不愿接受企业的票据支付。因为对卖方而言,接受票据就意味自有资金的冻结,或需要用贴现利率换取资金流动性。遇到这种情况,中小企业可选择对买、卖双方有益的“买方付息票据”,即票据贴现的利息由作为买方的中小企业来支付。这样,企业就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流动资金支持,通过票据贴现进行约期支付、现金采购,获得商业折扣,达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的。而对卖方来说,既不需付出贴现成本,又能利用票据结算规范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减少赊销风险和坏账损失。
此外,如果中小企业不想承担贴现利息,还可申办票据置换,将持有的一张或多张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质押给银行,由后者为其承兑用于支付,从而实现票据“零换整”、“整拆零”,在无需融资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各种期限与金额支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