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不该有"免检"特权
监管部门工作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成了家常便饭,导致产品质量事故频发,假货横行,关键就是监管部门自身无人监管,干好干坏一个样。重罚还可以解决有关部门一直声称的检测费用不足的问题,把部分罚款直接用于今后的质量检测,前提是审计工作同样得加强。
达芬奇家具被曝光后,上海工商抽检部分产品不合格,那么此前达芬奇产品是否被抽检过?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北京市和上海市质监局、工商局等官方网站均没有对达芬奇家居的抽检信息。一位工商系统监管人士表示,抽检都是有计划的,还涉及购买费用问题,目前在流通领域抽检的多是涉及面更广的大众商品,价格过于昂贵的进口产品,往往很少抽检。(7月17日《新京报》)
难怪近年来进口奢侈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报道不绝于耳。原来不管真假洋货,只要价格定得够高,就不用担心监管部门的抽检。对高档商品的监管形同虚设,也难怪消费者花高价却买不到高质量的商品了。
每次出现严重的质量丑闻,检测费太贵总会成为监管部门推卸责任的借口之一。不知道国家给他们的检测费都花什么地方去了?以至于经常出现消费者举报假冒伪劣商品得自己掏钱支付检测费用的怪事。这回监管部门果然又在拿抽检费用说事了。
如果检测费用真的不够,为什么不打报告申请呢?哪怕是亮一下支出明细,让公众了解监管部门的实际困难也比一直挨骂强啊,是什么使监管部门如此委屈求全呢?怕就怕国家给他们增加了检测经费,也不一定都能用于抽检。检测经费被有关部门用于盖房买车或是违规发放补助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退一步说,即使的确存在检测经费不足的问题,对昂贵的进口产品也不能一味放行。要求商家出具原产国的质检报告,详细检查货单,都可能从中发现问题。达芬奇家具被曝光后,上海出入境、海关几天内就查到达芬奇在货单上存在问题。之前为什么就没查出来呢?
监管部门工作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成了家常便饭,导致产品质量事故频发,假货横行,关键就是监管部门自身无人监管,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就难免造成一些监管官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使产品质量抽检流于形式。反过来,要是能收费或有利益可分,相关部门的动作就要快得多,绝不会把这好事让给其他部门。
除非行政问责制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促使监管部门真正履行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率。否则,事后监管取代日常监管的怪事只会越来越多。当然,要消除产品质量问题,加强监管固然重要,提高处罚额度也是必不可少的。相比国外罚得造假厂商倾家荡产的做法,我国的相关处罚规定未免过于仁慈,几万元的罚款甚至不够这些奢侈品经营者请一次客的,如何能杀一儆百?重罚还可以解决有关部门一直声称的检测费用不足的问题,把部分罚款直接用于今后的质量检测,前提是审计工作同样得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