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 “钱荒”三季度转机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在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之时,前期紧缩过猛的货币政策操作或将适度微调。而随着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力度不断加大,三季度资金面也将明显好于上半年。
7月6日晚间,央行宣布加息。这个历来被认为货币紧缩的标志性事件,现在却被广泛解读为货币政策要放松的信号。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投资者报》电话采访时明确表示,“下半年通胀压力会有所缓解,货币紧缩的频率也将明显降低。”
“央行此次加息更多的是对货币市场利率的一种"追认",并无紧缩加码的意图。” 建设银行(601939,股吧)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这样解释。
而观察央行在公开市场的操作,7月第一周,在到期资金量1320亿元的情况下,央票发行及正回购操作仅540亿元,这也是自5月中旬以来央行连续第八周净投放货币。显然,央行注意到货币市场的资金窘况,无意把货币收得过紧。
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约4万亿元,明显低于年初制定的信贷投放进度;广义货币M2也没有达到16%的预期目标。从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开闸放水的态度上看,货币紧缩在下半年将有所缓解。
市场“钱荒”四起
上半年,央行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两度加息,过度的紧缩使得市场各方资金紧张,“钱荒”四起。
在银行间市场上,6月加权平均利率冲高到4.5%的水平,进入7月份,资金“旱情”并没有得到及时缓解。在7月初的头两个交易日,资金利率加速下行,5日、6日却再度飙升。无论是存款准备金缴款日也好,还是逆回购到期也罢,总之市场利率的蹿上蹿下,只能说明银行体系的资金情况相当的不容乐观。
李迅雷告诉《投资者报》,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可能受到当天事件的影响,造成一定波动是正常的;分析整体的资金面,还需要观察相对较长时间段的加权平均利率的变化。“现在看按月是走高的,表明资金还是紧张。”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6日,银行间市场主流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20个交易日保持在4%以上的高位运行,6月下旬甚至出现过单日超9%的超高资金利率。资金面的紧绷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银行资金紧张,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多方面的。
今年前5个月,新增信贷3.5万亿元,6月预计5000亿元左右,这样上半年新增额仅为4万亿元,按照全年四个季度3:3:2:2的预定投放进度,今年完成7.5万亿元的年度信贷目标都存在变数。
这样的结果,不能被管理层容忍。日前,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河北考察时强调,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缓解小企业融资难。
《投资者报》从多位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处了解到,银行并不是不愿放贷款,但目前确实存在资金方面的压力。
央行开闸抗“旱”
从央行近期的言论举措看,货币当局开闸放水缓解资金旱情的决心是越来越坚定,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为当前恢复中的资金面“保驾护航”意图明显。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强调,要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首次提出要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与上一次季度例会声明相比,二季度例会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考虑到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链紧张等问题正不断恶化,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实施过程中将更为审慎。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在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之时,前期紧缩过猛的货币政策操作或将适度微调。
如何微调?那就是央行加大货币净投放的力度,央行已经连续八周通过公开市场实施净投放,累积净投放资金6920亿元。央行用意,就是要让银行间市场利率降下来,让商业银行有钱可贷。
数据显示,公开市场7月到期资金量3720亿元,较6月份减少2290亿元,8月到期资金2060亿元,9月到期2390亿元。相比前两个季度,三季度到期资金量较一、二季度大幅减少。
最近两周,央行接连恢复了三年期央票的发行和正回购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央行在数量调控方面即将发生的变化,即数量调控将会由前期高频次、高力度的紧缩,逐步转向总量的“微调”。
加息无碍微调
如果说市场对三季度的资金面还有什么分歧的话,最大的导火索在央行7月6日“突然”宣布加息。
其实不突然。相反,此次加息比各方预期还晚了一些。按照央行上半年的紧缩“手法”,一月一调准,两月一加息,已经成为市场见惯不怪的紧缩方子。
多数券商的观点认为,加息的延迟正表明货币政策调控一改此前的一味紧缩,变得相对有了弹性。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最近一期的策略周报就说,7月初的加息后,货币政策进一步加码收紧的可能性不大。
李迅雷认为,目前一、二级资金市场的利率差距很大,此次加息既有CPI居高不下的因素,也有缩近利差的考虑,否则我们精心培育的市场基准利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他认为,下半年紧缩的频率将会降低,“提准的事央行肯定不会再干”。不过,不排除三季度再次加息。他的理由是:CPI从高点回落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历经6月的高点之后,7月CPI仍将在6%以上。
如此看来,三季度是否再次加息,更多意义是民众对通胀的反应与高层容忍程度的博弈,而与货币政策是继续沿袭上半年的紧缩,还是适度微调回归正常关联不大。
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在资金“旱情”未能彻底扭转之前,央票将维持目前的地量发行,甚至还有可能加大逆回购操作的频率与力度。而随着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力度不断加大,三季度资金面也将明显好于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