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奇:人民币应缓慢升值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会“大量消耗能源、引发环境污染、并导致碳排放”,因此,政府不应该去鼓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对于中国明显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罗奇说,“政府需要更积极的使用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来解决资产泡沫问题,及进一步的通货膨胀。
网易财经4月讯近日,网易财经《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栏目专访了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他是精通中国问题的宏观经济学家。他关注中国的发展模式的变革。他主张中国不应依赖制造业。他怎么看当前中国的一系列转向?
史蒂芬·罗奇看衰世界经济,唯独对中国另眼相看。
中国经济要继续创造奇迹,必须要进一步改革。改革的方向有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经济;另一种是靠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史蒂芬·罗奇认为,经济的增长不能再依赖政府投资的拉动了,因为“中国如今的投资比例已经大大超过在历史上其他主要的经济体,相对供给中国目前需要更多的需求,因此有可能政府需要在鼓励消费者需求转变上迈进一步,增加投资额对于中国并不是好事。”比起供给增加,中国更需要的是扩大消费需求。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传统产能的退出将会导致劳动力的转移。罗奇并不看好制造业可以吸收这些劳动力。而认为劳动力转移向服务业才可更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是向服务业的转移,特别是在温总理在十二五经济计划中所布局的领域。这些领域涉及批发贸易、零售贸易等,目前可以吸纳超过5%的城市人口,这个数字很容易翻倍甚至增长到3倍。”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会“大量消耗能源、引发环境污染、并导致碳排放”,因此,政府不应该去鼓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对于中国明显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罗奇说,“政府需要更积极的使用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来解决资产泡沫问题,及进一步的通货膨胀。”罗奇表示紧缩政策并不会导致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的停滞,因为“中国有着很强大的产业环境进行支撑”,只会带来产业的减速而不是经济的停滞。而上调利率则需要缓慢为之。
罗奇对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危机十分警惕,认为中国应该引以为鉴。虽然罗奇认同人民币的升值,但他认为应该缓慢升值。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人民币应缓慢升值
网易财经:我们来谈谈国际化的问题,中国崛起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能否互相兼容,中国是否可能重蹈1980年代日本“广场协议”的覆辙,或者中国的崛起将伴随着人民币冲击美元的统治地位?
史蒂芬·罗奇:我认为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将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至少未来的20年、30年是没问题的。美国要维持可持续的财政政策,确实面临一些严峻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会导致美元贬值。这些问题不会给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外汇储备管理者带来灾难,包括伊朗在内。
我认为日本1980年的危机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我们都需要以此为鉴,现在,我在耶鲁大学讲授一门课程,叫做《日本的教训》,日本带来的一个教训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当时日本人同意日元对美元2年内升值50%,日本央行担心经济下滑,于是立刻降低利率,大大增加了流动性,那个时候日本又有资产泡沫,所以对日本经济带来了严重后果。教训就是,迫于外国压力进行汇率调整有时候是有很大副作用的,中国现在就在经历这种来自国外的升值压力.当然,我们基本都同意,中国会抵制这种压力。
网易财经:是不是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是有好处的,只是要慢慢来?
史蒂芬·罗奇:2005年,中国政府就承诺了要缓慢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同意这个做法。我不希望中国是迫于国外政治家的压力,有什么剧烈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