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中国股民直面转型
从股指期货到国际板,中国股市将在虎年迎来从机制到结构的重大变革。而中国股民必须直面的,不仅仅是这些外在的变革,更是自身投资理念的彻底“转型”。
从股指期货到国际板,中国股市将在虎年迎来从机制到结构的重大变革。而中国股民必须直面的,不仅仅是这些外在的变革,更是自身投资理念的彻底“转型”。
转型:从“单边市”到“做空时代”
即将到来的虎年,股指期货无疑将是中国股市最热的新闻之一。尽管高门槛使得大多数股民无缘股指期货,但这并不妨碍随他们对这一重大金融创新给予 高度关注。因为作为国际市场的成熟风险管理工具,股指期货在中国内地股市被赋予了非一般的使命——引领A股市场由“单边市”迈入“做空时代”。
“过去人们只能从股市上涨中赚钱,这使得市场参与各方都有推高股价的冲动。股指期货推出后,涨跌中都有机会,投资者就不会盲目追高杀跌,股市也可以避免大起大落。”上海股民巴莘说。
“买涨不买跌”。新中国股市这一与生俱来的缺陷,让投资几乎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博弈:看多与看空的博弈,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世界上波动性最强的市场,而作为股票现货的补充和延伸,股指期货是解决高震荡的有效机制之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股指期货是中国股市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对于刚刚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牛熊循环,并伴随一波反复震荡步入虎年的中国股市而言,这个“必需品”来得正是时候。
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认为,目前沪深股市的市盈率分别高达25倍和42倍左右,即便作为活跃新兴市场可拥有一定的溢价,A股市 场的估值水平仍明显偏高。股指期货推出后,除了通过卖空机制提供发挥避险作用,其具有的价格发行功能有望帮助市场逐渐回归合理估值区间,并有效平抑市场波 动。
“对于普通股民而言,这将是一个‘长期利好’。”仇彦英说。
转型:从“半封闭市场”到“国际化平台”
因为遭遇了种种争议,尚未“破茧”的国际板注定是虎年股市里的另一个热议话题。
在期待能在家门口买到汇丰、西门子、可口可乐这样的优质跨国公司股票的同时,中国股民们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忧: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消退,国际板是 否具备推出的条件?在国内直接融资渠道尚未畅通的背景下,开设国际板是否会对本土企业形成“挤出效应”?具有高市盈率特征的A股市场,是否会成为外国公司 “圈钱”的场所?大批国外企业登陆A股市场,是否会导致监管失控?
这种期待和担忧并存的状况,或将伴随国际板整个建设和推进的过程,从而贯穿整个虎年。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看来,拥有丰富的上市资源是中国资本市场一项特殊的发展优势,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主要市场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蓝筹股市场应该也有条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
许多股民也许并不了解,发达的国际公司股票市场早已成为境外成熟市场成功的标志之一。在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会员中,超过七成已经建立了规模各异的国际股票市场。而作为全球证券交易所的翘楚,伦敦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均是吸引外国公司上市数量最多的交易所。
事实上,许多中国股民本身也有投资外国公司的需求,一些人甚至利用出境旅游的机会在境外开户,以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宏源证券程文卫博士认为,与其让这些资本冒着巨大风险通过“灰色通道”流出,不如打开大门,通过国际板引导这些资金合法投资于优质海外企业。
“建设国际板能为中国处于‘沉睡’中的庞大资本提供创造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机会,从而规避单一市场的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国际板有利于监管部门掌握国内资本投资国际企业的主导权和监管主动权,有利于资本的合法、有序流动。”程文卫说。
据悉,目前国际板的制度、规则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和修改中,相关技术问题也在不断完善。如果孕育中的国际板能够在2010年“顺产”,中国股民将得以在虎年见证并参与中国股市的又一大重大转型:从“半封闭市场”走向“国际化平台”。
转型:从幼稚到成熟,从盲目到理性
虎年,恰逢沪深证券交易所迎来20岁生日。伴随新中国股市步入“弱冠之年”,中国股民也将直面从幼稚到成熟、从盲目到理性的自我转型。
诞生之初,中国股市就有着“散户为主”的特征。20年间,资本市场规模的迅速壮大,更引发了一波“全民炒股”的热潮。但与此同时,专业知识的缺 失、投资心态的不成熟,以及在资金实力、信息渠道方面的弱势地位,使得普通股民的投资行为常常陷入误区:听信传言、跟风炒作、盲目追涨、恐慌杀跌……
在一项以“股市泡沫破灭”为主题的调查中,32%的股民表示“根本不担心”,27.8%表示“无所谓”,还有超过一成的股民则完全不知“泡沫”为何物。有专家撰文指出,这种类似赌博而非理性的态度,正是“全民炒股”的隐忧所在。
不过,与最初的“无知者无畏”相比,如今的股民已经开始自省。特别是在经历了最近三年的牛熊转换后,越来越多的股民开始意识到,赚“傻钱”、赚“快钱”的年代已经过去,未来的投资机会将更多地建立在对基本面的观察和研究上。
“以前买股票都是听消息,有时甚至不知道所投资的公司是干什么的。”上海股民王以菡说,现在下单前,她都会仔细阅读公司的业绩报告,了解其盈利状况和成长性,做到“心中有数”。
对新股的疯狂追捧,曾是非理性和投机的典型表现。自去年IPO重启以来,新股发行价格在“市场化定价”的推动下居高不下,一级市场收益率却次第回落,“首日破发”也在相隔几年后再度上演。“爆炒新股”的逐渐退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投资者的渐趋理性。
在许多市场人士来看,投资理念的成熟,不仅需要投资者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有赖于市场结构的合理和制度体系的完善,包括建立避险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建立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股市在虎年的“转型”,或将促成中国股民在成长道路上一次极富意义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