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专家称1月份信贷超万亿基本成定局
“经过对新增贷款量历史数据的分析,结合当前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可以预计,商业银行一季度信贷增量存在超预期可能性。”巴曙松预计,以全年新增贷款规模7万亿~8万亿元计算,一季度新增贷款额将达到3万亿元,1月份新增贷款额可能接近2009年1月份水平,超过1万亿元应当基本成为定局。
关于信贷增长速度重新加快的传闻再度兴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从对不同银行信贷增长的了解来看,大致印证了部分传闻在趋势上的正确性,例如,有传闻认为2010年1月份的第一个工作周,日均信贷投放超过1000亿元。
“经过对新增贷款量历史数据的分析,结合当前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可以预计,商业银行一季度信贷增量存在超预期可能性。”巴曙松预计,以全年新增贷款规模7万亿~8万亿元计算,一季度新增贷款额将达到3万亿元,1月份新增贷款额可能接近2009年1月份水平,超过1万亿元应当基本成为定局。
对于2010年的整体信贷形势,巴曙松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依然会得以继续,但是具体实施中依然会保持相当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具体内涵包含两个政策取向。一是继续保持相当数量的新增信贷支持经济复苏和结构调整;二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回收过量流动性,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从具体的操作看,2009年下半年所进行的信贷动态微调具有参考价值。
一季度信贷“供需两旺”
第一财经日报:当前市场对一季度信贷增量预期值普遍低于3万亿元,你是否认同?
巴曙松:我认为,一季度新增信贷额将超预期。2010年的信贷投放格局实现传统“4∶3∶2∶1”季度格局的概率较大,甚至有可能重现2009年“5∶3∶1∶1”投放格局。超预期的原因,从技术层面,大致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需求。 在经济企稳回升过程中,贷款需求不断上升。而从2009年看,一般企业贷款新增额并不多,与2009年下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并不相适应。被抑制的企业贷款需求在2010年一季度将会集中释放。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截至2009年11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达到13.69万亿元,同比增长76.6%,这些基础设施项目通常在开工建设的第二年进入用款高峰期,对信贷资金已经形成巨大的惯性需求。
第三,商业银行为规避可能出现的信贷投放窗口指导而提早增大供给。商业银行在2009年下半年积累了相当的放贷冲动。
第四,商业银行部分表外贷款转回表内。这是个特别因素,也将推高1月份新增贷款的数量。2009年下半年信贷规模受到调控后,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将贷款转让给财务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发行信贷资产理财产品的方式消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贷款资产规模。
1月高速增长不可持续
日报:也就是说,银企都有动力把1月份的信贷做大,但是这跟货币政策的整体趋势是否协调?监管层会否对此有所举动?
巴曙松:1月份新增贷款数量过大也可能会引发监管层的关注。一方面,集中而过量的信贷投放可能引起经济金融运行的异常波动,尤其对管理通胀预期不利。另一方面,如果全年预计的信贷总体额度会被过早用尽,可能导致年度后期倒逼贷款规模增加。具体的政策目标应当还是以宏观经济的主要运行指标为调控的基本依据,特别是物价走势和资产价格。
不过,从趋势上看,2010年1月份高速的信贷增长并不具有长时期内的可持续性,决策者不必采取过于激烈的管制措施。因为前述一些短期性的因素会随着信贷投放的推进而逐步消除,同时一系列约束条件会日益明显。总体上看,应当对当前银行的信贷高速增长持相对宽容的态度,避免银行因担心调控越发加快信贷投放,不利于信贷平稳分布和增长。
到目前为止,关于2010年的银行信贷投放政策还缺乏清晰的政策指引和政策目标,也使得银行体系的决策缺乏清晰的参照。
日报:你说的一系列约束条件是指什么?
巴曙松:具体的约束条件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金约束仍将对贷款规模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信贷的高速增长必然大量消耗资本,只有很好解决资本补充渠道的银行才可能获得良好的增长机会。
第二,存款增长的约束和流动性的约束。经过2009年的信贷高速增长,不少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存贷比已经下降到监管的临界点,吸收存款重新成为不少银行在2010年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存款活期化会加剧这一矛盾。同时,2009年银行信贷投放中,中长期贷款比重较高,也使得监管者对流动性指标更为关注。
第三,2009年带动贷款增长的主要增长点目前正受到决策者的高度关注和监管,这主要包括政策投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行业。第四,决策者会加强对不良资产双降的考核与责任追究。这有可能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