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行向国际投行购期权产品被疑受骗
本报记者 夏晨
最近,浦发银行上下倍感压力。
在浦发行内部,个人客户对理财产品零收益的质疑已被视为敏感事件。该行将于近日出台善后处理措施。
上海投资者毛先生一年前购买了浦发银行发行的汇理财2007年第一期F2计划-12个月人民币产品(下称07F2计划),产品将于今年2月1日到期。而上周与理财经理通电话时,他被告知产品的预期收益可能为零(不考虑利息税调整因素)。
之前数日,浦发行另一款名为“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下称06F2计划),也即07F2计划的前一期产品,已被媒体报道其出现零收益。
关于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诉此前已不绝于耳。银监会2008年1月发出提示:“公众理财应避免走入误区”。
各商业银行在2007年发行了大量的理财产品。其中很大部分将于2008年陆续到期,包括不保本的产品。市场人士担心,如果投资者教育不能深入人心,银行理财产品一旦因零收益事件而被“妖魔化”,则商业银行苦心经营数年的理财市场,将遭受一次重创。
“零收益”缘起
推出挂钩港股的理财产品,让内地客户分享港股市场投资机会,一度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卖点。浦发行是较早涉足其中的一家。
2007年1月27日,毛先生与浦发陆家嘴支行签署合约,购买了该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07F2计划”,申购金额6万元。
07F2计划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金100%全额保证,可能最高收益率封顶为18%,可能最低收益率为0%。
购买后,因产品无法赎回,毛先生一度后悔,“一年以来,基金大涨啊!”
一年后,当他致电上述支行的理财经理,对方表示,07F2计划的预期收益可能为零。
毛先生出示的产品合约显示,这款产品计息期理财收益率(税后)计算方式为:最大值MAX[18%-(股票表现值最好的3只股票的平均回报-股票表现最差的3只股票的平均回报),0%]。该产品挂钩的8只H股全部为金融股,分别为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人保财险和中国人寿。
基准日和观察日分别为2007年1月31日和2008年1月29日,均以当日收盘价为考察值。记者查看了2007年1月22日8只H股的收盘价,测算后发现,股票表现值最好 的3只股票(招行、平安、人保)的平均回报为55.7%,股票表现最差(中行、交行、工行)的3只股票的平均回报为-9.6,两者差距为65.3%。代入计算公式,收益率为0。
由于尚未到观察日,目前只是预计收益率为零(未考虑利息税调整因素)。而市场总是存在不确定性。浦发行曾有一款同类产品,观察日最后一分钟因中国网通上涨0.14元,改变了客户只能获得最低收益的局面。
惹出麻烦的06F2计划合约显示,该产品与4只H股挂钩,分别为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银香港和招商银行。
2007年12月24日,浦发银行发布了“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1和F2计划期末收益情况公告”,其中,依据“06F2计划”产品合约约定的收益计算方法(该计划的理财收益率=最大值[16%-(最好的股票表现值-最差的股票表现值),0%]),其中,最好的股票表现值-最差的股票表现值=98.87%,2006年第九期F2计划的到期收益率为0;但由于利息税调整发生了有利于客户的变化,2006年第九期F2计划的客户获得的到期收益率最终为税后0.0396%。
而与07F2同时到期的“汇理财2007年第一期F1计划”美金产品,收益率计算公式:MAX[23%-(股票表现值最好的3只股票的平均回报-股票表现最差的3只股票的平均回报),0.92%]。出现最低收益率的概率也很大。
根据浦发银行公告,与06F2计划同时到期的其余6款产品均未出现零收益情形。其中,06年第九期F1计划还达到了产品预期的最高收益率7%,考虑利息税调整因素,实际收益率为7.0438%。
不过,06F1计划与F2计划在产品设计上有所不同。F1的挂钩股票为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寿、人保财险4只H股,而F2计划挂钩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银香港和招商银行。而且,与F2要求4只股票必须同涨同跌,且相关性很高不同,F1计划达到预期最高收益,“只需4只股票同涨达到一定幅度”。浦发陆家嘴支行个人银行部一位人士向客户解释称。
资金流向解密
目前,包括毛先生在内的一些客户正在与浦发方面交涉,有人甚至称这款产品为“伪劣产品”,并要求浦发行拿出06F2、07F2等计划的投资明细和收益情况。
本报记者从客户端收集的信息显示,07F2计划募集资金的去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浦发行自身从银行间市场买入国债和央票,该项资金占比在97%以上,主要目的是到期提供客户保本资金的来源。
记者发现,如果这部分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央票,估计占比为97.28%左右。因为2007年1月30日,央行曾发行了第九期一年期央票,采取贴现发行,价格是97.28元,到期央行按照面值支付100元。而07F2计划预售截止日为2007年1月30日,浦发行如果此日以97.28元购入央票,在到期日恰能取回100元本金,交给客户。
至于第二部分资金去处,是浦发行向国际投行购入一项挂钩港股的期权,资金占比不足3%。浦发行解释说,商业银行不能直接进行股票投资,所以借助期权产品参与港股市场。
由于期权部分是外购的,因此有客户质疑,“是不是浦发被国际投行骗了?”
浦发银行对客户的解释是,该行内部有专门的产品制定流程,在选择交易对手、购买期权产品之前,会进行测算和评估,“只是这些依据不会向客户提供”。
“国际投行即便在产品设计上存在问题,商业银行从投行手中买入产品,同样是一个‘愿赌服输’的概念。”一位国有大行的理财产品研发人员说。
“而且国际投行并非总能料事如神。以06F1为例,客户实现了预期最高收益,由此表明投行的期权也看反了方向,他们也要亏钱,或者终止产品。”一位熟悉个人理财产品设计的银行人士说。
一些投资者还要求了解浦发行解释从该款产品当中获取了哪些收益,这些收益如何在银行和客户之间进行划分。
“这些收益体现为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至少要覆盖成本。”浦发银行的销售人员解释说,但具体收益的明细情况银行也不方便向客户提供。
“浦发主要是向花旗等国际投行购买期权的,浦发只收取中间费用,不是与客户直接对赌的,不是说客户零收益,浦发就能高收益的概念。”1月22日,一位接近浦发行的知情人士对此表示。
买卖责任答辩
“若发生客户对产品表现有异议的情况,请支行尽量安排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供理财人员与客户一对一解释,并酌情准备一些小礼品,控制影响面。”
近日,有网友发贴称看到了浦发银行的内部文件,便摘录上述部分内容置于网上,该文件名为《(重要)关于做好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1和F2计划到期客户服务工作的通知》。
据毛先生说,虽然未能证实这份通知的真伪,但1月21日上午,他去陆家嘴支行咨询07F2计划的情况时,确实被理财人员请到该支行的行政办公区域汤臣金融大厦9楼,由该支行个人业务负责人回答了有关问题。
假如上述通知属实,则以下的通知内容显示了浦发银行对自身是否有责的认定。
“因我行的产品、合同和销售过程完全合法合规,故客户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在向客户推荐过程中不能使用‘补偿、回馈、赔偿’的表述,而使用‘产品重组’,尽量避免用词可能引起后续的投诉。”
“理财经理打电话告诉我,产品到期后,如果1月29日的观察结果证明07F2计划为零收益,原来的认购款将续存两个月,银行按照8%的年化收益率,给客户计算收益。”1月20日,毛先生告诉记者。
“这就是浦发行准备启动的V计划,8%的年化收益率,是预期最高收益率,”1月22日,前述接近浦发行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这不是补偿,是产品重组。”
显然,浦发行认为客户应该承担投资风险。事情最终落到了“买者自负”和“卖者有责”上。
毛先生承认自己认购该项产品时,并未认真研究收益率公式,“以为只是涨幅最高与最低之差的平均水平。”只是在看到有关报道后,才开始认真研究合约。
而银监会在年初提示投资者,需要认识到“银行理财≠储蓄存款”。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称,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相对股票、基金更为稳健,但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财产品购买者要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即使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在强调买者自负的同时,银监会还提示需兼顾“卖者有责”。
“卖者的责,核心之一就是风险提示,把风险说清楚,不能误导客户预期收益就是保证收益”。1月21日,一位银行业监管人士告诉记者,提高销售人员素质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在银行内部,销售端的客户经理有时也认为中台的产品研发有问题;“客户找销售员吵,销售员就跟产品部门的人吵。”前述在国有大行从事理财产品研发的人士说,一方面是客户经理本身不太理解产品设计,同时“他们也有指标”,维护客户资源的压力较大。
此前,上海银监局在监管中也发现,个人理财业务高速发展和商业银行缺乏专业理财人员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销售人员对产品结构、潜在风险等缺乏了解。
“不过浦发行作出产品重组的安排,并非承认它自身有责,而是出于稳定客户的考虑。”上述国有大行人士分析说。
前述银行业内人士认为,浦发行的这几款理财产品设计本身无错。客户承担的风险是损失一年期定存的利息,税后约为2%左右,但可能博取16%的收益,8倍左右。“客户在质疑股票同涨同跌的概率较小时,是否也需要考虑,实现8倍投资收益的概率也较小呢?”
这位业内人士还透露,浦发行有一款于4月份到期的1年期理财产品,目前可以锁定的收益率已达到22%。可见高收益并非无法博取。
过去一年,各商业银行发行了大量理财产品。仅在上海,2007年前三季度实际发售个人理财产品777.88亿元,同比增长61.95%。其中很大部分将于2008年陆续到期。
“同时推出类似挂钩港股理财产品的大约有5家中资行,其他银行的产品基本为两年期,浦发是一年期,所以提前给客户做了投资者教育。”前述接近浦发行的知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