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巨头Alvogen的另类路径:仿制药玩创新
罗伯特对他们表示,“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当下的医疗改革都关乎社会经济进程。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全球市场对低成本替代药品的期望不断增加,仿制药制造商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尖峰期。”
生意社1月4日讯 不顾天寒地冻,在中国几个城市往返奔波——是什么让罗伯特•魏斯曼(RobertWessman)缩短了“雷打不动”的圣诞假期?
“目前,中国药品市场只占全球1.5%-2%,未来5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5%-7%,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巨大的商机。”2009年12月16日,作为北美最大仿制药制造公司Alvogen的执行总裁,罗伯特宣布该公司上海办事处成立时开诚布公,“我们计划五年内在中国市场投资2亿-3.5亿元,把中国作为Alvogen活性药物成分和成品药的全球采购基地,为公司其它区域市场服务。”
话音刚落,同一个月末,罗伯特又匆匆赶到北京会晤合作伙伴。“降低药价是中国新医改的核心部分,而在新世纪(002280)的十年间,全球仿制药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特药的降价。”罗伯特对他们表示,“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当下的医疗改革都关乎社会经济进程。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全球市场对低成本替代药品的期望不断增加,仿制药制造商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尖峰期。”
新医改机遇期
来自中国医保商会的一份《仿制药全球动态及其对制药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的总额为7000亿美元,行业增长率连续几年保持在5%-6%,而全球利润最高的前50强中,有10个席位被制药企业占据。而仿制药的年增长率则高达14%,远远高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
“新药的研发数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罗伯特表示,有权威机构调查显示,2008年新化学分子发现数量不超过30个,而到2010年,包括治疗溃疡、降压调脂、抗菌、抗肿瘤等35种全球畅销药的专利将集中到期,其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820亿美元。换言之,医药“重磅炸弹”的研发速度要远远慢于专利产品的过期速度。
据了解,2003年制药业前十大药企的销售约占全球医药市场50%的份额,今年预计下降至32%,其丢失的市场份额主要被仿制药企接盘。与此同时,全球药品费用支付者对于降低药价的呼声越来越迫切,并且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种政策拉动了仿制药的销售。即使是一些成熟市场出台的政策,也为仿制药销售提供了极大的机会。
“大批专利药的集中到期,无疑为全球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罗伯特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医药产品约有95%为仿制药,同时由于国家财力的考虑,中国新医改将实行低水平、广覆盖的医保政策,而在控制过快上涨的医药费用上,未来市场对质优价廉仿制药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仿制也有含金量
“中国是仿制药大国,这里已经有为数众多的本土仿制药企业。”罗伯特表示,其对市场竞争已经有充分准备,“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的发展策略,一方面是不断寻找新的本土盟友,快速提高Alvogen在华的研发、制造、采购和销售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高科技产品的可持续投资,创造出区别于普通仿制药的高附加值专业仿制药,从而获得市场优势。”
Alvogen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吕勤则表示,Alvogen一直以来的核心业务就是经营复杂高难度的仿制药产品,目前公司已经有170多种药剂制品正处于开发和注册阶段,多个针对新兴市场的专业仿制药产品将于2010年推出,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心血管、呼吸、神经科和肠胃等方面的疾病。
对于国内的仿制药市场现状,吕勤指出,国内医药企业目前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劳动力成本低,原料药资源丰富;二是仿制能力强,产品策略灵活。而Alvogen这样的国际仿制药巨头的优势则在于:一是在仿制药的综合质量上有明显优势;其次研发能力强,针对复杂高难度仿制药有技术优势;三是对国际医药市场研究透彻,医疗资源药物信息获取迅速,对于专利到期药物的高效仿制有助于把握市场先机。
“除了投资中国市场以获得本土竞争的成本优势外,Alvogen的持续增长动力,还来源于除品牌药和普通仿制药外,我们正在努力发展的新兴‘第三类’处方药市场。”罗伯特表示。他提到的“第三类”药,实际上就是与全部按定价销售的普通仿制药不同的复杂专业仿制药,比如贴片或透皮给药产品、吸入式药品、液体制剂、缓释药品和其他高科技给药技术。
“专业仿制药能够通过减少副作用和提高使用便利性,为患者和社会提供独特的利益,从而拥有额外的产品增值优势。”吕勤表示,Alvogen的仿制药研发战略都将围绕“第三类”专业仿制药的价值链上游,因为价值链上游的竞争较少,进入门槛更高。这些门槛包括先进的配方或制造技术、更为严格的产品处理要求、复杂的管制障碍或知识产权壁垒等。
此外,吕勤还提到,未来除提供市场更为专业的复杂仿制药外,Alvogen还能通过“第三类”药延展的专业技术平台,为患者提供多种适应性的复合治疗服务方案,从而实现从仿制药品到医疗服务的增值。
创新路径
平均约3000万-1.6亿美元的原研药开发成本、5-8年的市场化周期、万分之一的研发成功率……新药研发的高昂门槛,让国内不少制药企业转而投身仿制药。
“中国是仿制药的大国,以往我国批准的药品多为仿制药。”国家药监局发言人颜江瑛于2009年11月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医药企业大多是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大批专利药的集中到期,无疑为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这种机会是均等的,国内医药企业迎来发展良机的同时,国外医药企业也早已对这个机遇“觊觎”良久。
对此,国内医药行业相关从业者指出,虽然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但并非强国,本土医药产品大多数都还停留在“粗放型”仿制阶段,在深加工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做得都还不够。要想抓住仿制药发展良机,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与外资巨头竞争,必须大力加强制造技术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
“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更加注重民生的大环境下,中国包括医械、药品、健康服务在内的健康市场,正在从一个单纯的潜在市场向一个完善的主要市场转变。”建银医疗基金投资总监张翼表示,经济发展带来了公民意识的深刻转变,此前谈及医疗健康更多的是治疗,但现在群众意识已开始从有病治病转变为预防与治疗并重。
“国内大部分做医药比较成功的公司,都是先做仿制药,再逐步发展创新药;先做国内市场,再逐步进入全球市场。”中国医疗健康基金合伙人陈蕴表示,由于风险巨大,投资基金对新药的研发普遍持谨慎态度,而对仿制药行业则表示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
霸菱亚洲投资董事总经理曾光宇也赞同先仿制再创新的做法,“印度药厂也是从做仿制药开始,他们专门瞄准欧美大药厂,在专利药的知识产权保护过期之后大量生产仿制药。中国医药(600056)市场非常广阔,国内药企通过仿制药业务首先养活自己,然后再通过仿制向创新药过渡,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