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让利 不让市场” 岛城外贸逆势前行
受困于金融危机,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订单剧减,生存维艰。保市场,找订单成为应对危机的当务之急。面对危机带来企业订单减少的不利局面,青岛市号召出口企业“宁可让利,不让市场”,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政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受困于金融危机,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订单剧减,生存维艰。保市场,找订单成为应对危机的当务之急。面对危机带来企业订单减少的不利局面,青岛市号召出口企业“宁可让利,不让市场”,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据介绍,今年青岛市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和个性化开发。 以纺织服装、冷冻食品、轮胎等为重点,充分利用环球资源、环球市场等第三方的平台优势,规范贸易流程,打造“青岛制造”品牌,逐步建立起适合俄罗斯及东欧市场特点的贸易渠道。
在轻工、建材、家用电器方面,则依托现有重点企业的渠道,加大青岛特色优势产品在非洲市场的推广;在中东市场,进一步拓展五金、食品、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占有份额。为进一步开发独联体及东欧市场,青岛市于6月份分别在乌克兰敖德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贸易投资洽谈会,90% 的企业与外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开拓国际市场新渠道方面,青岛市亦有新探索,今年以来,会同香港贸发局、泰国驻沪总领馆分别举办了“青岛优质出口消费品专项推介会”和橡胶贸易对口洽谈活动;联合环球市场、阿里巴巴举办了纺织服装、食品专题采购会;邀请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欧尚、佳世客等大型采购商,来青举办专场采购会,帮助企业低成本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成交近 10 亿美元。此外,今年全市共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31 次,参加开拓市场国内外重点展会和跨国采购会的企业2400家次,同比增长50% 以上。
企业:“走出去”开拓新空间
尽管金融危机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全球资本的流动,但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全球产业布局、产业分工的调整,也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月初,青岛金王集团出资5700 万美元收购美国私人油田的国内外手续全部完成,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两块面积约 9平方公里的油田正式划入集团旗下。收购美国石油资源,金王不仅能向上游产业延伸,保证公司蜡烛等主要产品原料的稳定供给,完善产业链,同时也为企业未来发展增添了后劲,按照行业测算,能源开采在美国的年回报率可达到 50%-60% 。
今年,岛城企业“走出去”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海尔、海信、青特、众地、绮丽等优势企业积极通过在国外设立贸易性公司或收购国外品牌、销售网络,直接进入国外销售供应链条。同时青岛企业在一般贸易中也积极向大宗战略性商品倾斜,强化海外扩展优势。铁矿石贸易商青岛陆洋兴达贸易公司投资170万美元参股印尼矿业企业合作开采铁矿;青岛瑞昌棉业公司发起中非发展基金等四方联合投资3000 多万美元,在非洲马拉维和莫桑比克从事棉花种植加工。
市外经贸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累计批准的境外投资项目近350个,投资国别和地区达到 58 个。青岛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努力找准海外投资发力点,以新领域、新理念、新策略拓展着全球经济复苏时期的发展新空间。
形势:出现积极变化
在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励下,岛城外贸企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应对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外贸形势走向复苏。1至11 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 402.05 亿美元,其中出口 246.08 亿美元,同比下降12.0% ,降幅分别比全国、全省低6.8和 5个百分点。
外经贸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积极变化。1至11月份,全市新增出口企业1732家,新增出口额10.07亿美元,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已经达到 8801家。同时“保市场、保份额”取得显著成效。前11月,青岛市对美国、日本等主要市场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19.8% 、16.8% ,比金融危机前分别提升了 0.3和 0.7 个百分点;对新兴市场出口比重达到 20.9% ,比去年同期提高 0.9 个百分点。青岛市出口占全省、全国的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 0.4和 0.1个百分点。(据:大众日报 记者 白晓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