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对台小额贸易优势不减 同比增长51.5%
对台小额贸易以其便利灵活的运作模式和高效快捷的通关效率,在“大三通”后优势不减,成为今年两岸贸易的一大亮点。厦门海关统计显示,1-11月,福建省对台小额贸易值1.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1.5%。其中进口9093万美元,增长55.2%;出口1777万美元,增长34.8%。
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16日讯(记者 林世雄 通讯员 刘频) 对台小额贸易以其便利灵活的运作模式和高效快捷的通关效率,在“大三通”后优势不减,成为今年两岸贸易的一大亮点。厦门海关统计显示,1-11月,福建省对台小额贸易值1.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1.5%。其中进口9093万美元,增长55.2%;出口1777万美元,增长34.8%。
据了解,对台小额贸易货物主要通过台湾船舶在福建对台小额贸易点与台湾金、马、澎地区之间运输,然后由两岸的物流公司发送到台湾本岛或大陆其他地区,是一种特殊的“快运”形式,批量小、批次多、效率高、配送灵活,具有两岸直航之后的大规模航运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正常情况下,一批货物从台湾本岛经由对台小额贸易渠道进口,在登陆的第二、三天就能送到货主的手中,成熟的物流运作网络和“点对点”的快捷服务在两岸直航实现之后亦难以取而代之。“而且,厦门海关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对台小额贸易的优势。”闽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哲表示。
水海产品是福建对台小额贸易主要出口商品。针对企业反映的码头水质较差,出口活鱼在码头装船影响成活率的情况,厦门海关特允许台轮到附近的养殖渔排装载活鱼。1-11月,水海产品共出口1750万美元,增长34.2%,占出口总值的98.5%。进口则以农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主。针对农产品船期紧、装船过程长、装载车辆批次多的特点,海关实行“先装船再报关”的通关模式,即允许货物进场后,海关凭车辆进场单、报关清单、准装单先到船边监管装船,待装船完毕后,企业再以实际数量正式报关;考虑到机电产品往往种类繁杂且名称俗语多,容易因申报不规范造成退单的情况,海关相应采取预归类和预审价措施,在申报前先帮企业做好商品归类工作,有效地简化了通关手续,减少申报差错率。1-11月,福建自台进口农产品3159万美元,增长38.7%,占进口总值的34.7%;进口机电产品2727万美元,增长47.5%,占进口总值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