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监管成为金融监管共识
在29日召开的2009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与会金融监管高层一致表示,步入“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要尝试克服现有监管框架中的顺周期因素,加强逆周期监管,以应对经济周期对金融市场产生的波动影响。
在29日召开的2009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与会金融监管高层一致表示,步入“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要尝试克服现有监管框架中的顺周期因素,加强逆周期监管,以应对经济周期对金融市场产生的波动影响。
逆周期监管有助金融稳定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表示,本轮金融危机印证了经济周期与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性,也深刻警示了全球金融监管者必须关注金融体系的周期性问题。周期性会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时期大量放贷积聚风险,助推经济泡沫,经济下行时期引发信贷紧缩,从而扩大宏观经济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波动幅度,并最终加剧金融体制风险。
对于如何实现商业银行领域的逆周期监管,蒋定之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要有动态的资本监管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期累计较多资本,以应对经济下行期损失的需要,调整上行期的信贷过度增长和经济下行期的信贷过度紧缩,平滑信贷供给波动,促进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第二要有动态的拨备监管机制。其核心是鼓励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时,多聚集贷款准备,以提高未来的风险抵御能力。在经济衰退期,少聚集贷款拨备,使银行有更多资金用于放贷,平滑经济周期对银行经营的冲击。第三要有动态不良贷款率监管机制。针对不同银行所处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实行差异化的不良贷款度,控制信贷扩张。第四要有动态的激励监管机制。要建立动态的、持续的、可跨周期的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来平滑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给银行员工薪酬的影响。促进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之间的协调,确保银行高管层以及关键岗位的员工薪酬与其风险创造行为的一致性。
进一步加强监管协调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指出,从本轮金融危机中可借鉴三方面经验:一是关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问题,可以加大金融机构的监管合作,建立整体金融系统的风险测度。二是对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可以考虑监管标准的统一,防止监管套利。三是多层次监管体系建设。
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也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监管存在真空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对跨境金融集团、金融创新产品、信用评级机构领域进行有效监管。跨境金融集团已成为金融监管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大型金融集团进行跨境跨行业金融活动时,已经变成了传递系统性风险的媒介和载体。他建议,完善跨行业金融保险集团监控,与银行、证券监管组织联合研究金融监管边界问题,组织防范监管套利,同时研究解决跨国金融集团大而不能管的道德风险。(记者 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