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暂遇冷 细则仍需配套
至8月28日,广州试点企业人民币结算量中出口付款量仅占7%
“现阶段可以做的除了扩大试点别无良方”,11月初,广东某大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表示。
7月份,当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在上海、广东四城市铺开之时,各方寄以厚望,然而现实残酷,事隔三月,央行公布结算量仅7000万,尚不及试点地区同期进出口额的零头。
截至8月28日,广州试点企业人民币结算量中出口付款量仅占7%。
局面尴尬迫使银行机构寻找良策。跨境金融服务量较大的中行深圳分行9月份即开展小规模的客户座谈会,了解结算量偏低的缘由。10月25-29日,交通银行由总行出面,组织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客户代表到广西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产品宣讲。
11月2日,交行广东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银行机构,当然希望试点企业能够多采用人民币结算,而银行亦想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来制定贸易,尤其是跨境贸易服务产品。
国庆刚过,来自试点企业的信息称,人行在10月份对人民币结算试点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
10月中旬,人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徐诺金证实,广东外管局相关处室负责此次调研,为期两周的访查内容将形成报告,为下一步扩大试点做铺垫。
央行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9月,央行条法司司长李波表示,人民币结算遇冷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业务,管理部门、企业、银行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学习和磨合;二是因为试点企业地域相对有限,从某种意义上也限制了试点规模;三是一些配套制度和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出台。
从央行的表态来看,增加人民币结算量,扩大试点范围和企业势在必行。
9月中,上海第二批900多家试点企业抢先上报待批,而苏州、广西等地亦陆续申请第二批试点城市。
实际上,当7月份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启时,就已经埋下扩大试点的伏笔。
7月7日,广东省副秘书长李捍东曾表示,随着时间推移,在国家允许下,将适时扩大试点城市和企业,直至扩展至全省范围。
广东省金融办人士也表示,实际上,人民币结算必须分阶段实施和开放,选择第一批试点的目的也是为提供实践经验。
近期,广州市金融办经过调研也发现,与试点企业发生跨境人民币贸易交易的境外企业大部分来自香港地区,但不排除其中通过香港开展的转口贸易。
由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广州的主要出口市场,试点范围的限制导致了广州许多出口业务目前还不能采用人民币结算。
而退税、报关等配套措施的滞后亦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11月3日,广州某试点企业财务负责人称,初期虽然企业免去了外汇核销等手续,但是由于财税等部门衔接不及时,以致开始的时候人民币贸易无法核销,也无法取得出口退税。
此外,广州市金融办也称,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操作方式和以往的贸易结算有所不同,这对完善现有退税及报关手续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企业提出使用人民币结算存在着报关不顺畅的问题。
商务部中国外贸研究院一研究员表示,由于人民币结算涉及多个部门,除了央行主推外,财政、税收和海关的配合非常重要,但从开始的情况来看,配套细则显然并不配套,导致企业的操作出现困难。
他还说,此前应该广泛咨询企业的意见,比如百分之十几的退税无法完成的话,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动力自然缺失。
另外,央行亦被指报批手续繁琐,对此,央行有自己的说法。
10月底,人行广州分行书面对媒体表示,为不放松监管,将“一方面通过现有的反洗钱及人民币存款账户管理制度对商业银行和试点企业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建立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逐笔收集并长期保存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关的各类信息,实现资金与货物流的按日总量匹配核对,对人民币跨境收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监测。”
由于对试点企业进行“总量控制”、“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核”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令部分参与试点企业感到“手续繁杂”。
11月4日,深圳中兴通讯人士称,目前外管局、海关等部门的报批手续都较之前顺畅,而外管局亦有组织培训,不过结算量依然还是比较少。
张海梅教授认为,完善配套细节虽然可以理顺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结算量,不过,这些措施短期内无法扭转人民币结算低迷的现状。因为,导致人民币结算遇冷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自由流通和人民币接受程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