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创业板发审会引出的思考
所瞩目的创业板首次发行审核会议结果揭晓,场面是皆大欢喜,7家企业全部有条件通过。所谓有条件通过,按照某参与审核的发审委委员的话说,就是“这个企业已经符合发行上市的条件,但是在信息披露和细节问题上可能存在缺陷,需要发行人进行修改,但这不影响企业的发行上市。”
所瞩目的创业板首次发行审核会议结果揭晓,场面是皆大欢喜,7家企业全部有条件通过。所谓有条件通过,按照某参与审核的发审委委员的话说,就是“这个企业已经符合发行上市的条件,但是在信息披露和细节问题上可能存在缺陷,需要发行人进行修改,但这不影响企业的发行上市。”也就意味着这7家企业实际上已经“过会”,虽然在细节方面各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只要回去略作修饰,国庆节后手牵手一同上市是可以看到的情景。
就在前两天,被称为“财务侦探”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经学者夏草及其朋友“大鹏”,对即将上会的3家公司(立思辰、神州泰岳、特锐德电气)提出质疑。夏草认为,“北京立思辰公司原不到10%的毛利率忽然暴涨为35%,有人为提高毛利率之嫌。”对于神州泰岳,夏草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会计师更换这一罕见现象上。同时他还指出该公司在2006年、2007年两次申报稿中财报数据存在重大出入。夏草的朋友“大鹏”也发表网帖,对于特锐德的身份背景、自主创新能力提出质疑。让人对首次创业板发审会这7家企业是否能全部通过表示担心,但审核的结果显然说明大家此前是多虑了。
参加创业板发行审核会议的毕竟是各方面的专家,一家“上会”企业到底能不能“过会”,他们是权威,有决定权;夏草他们只能算是民间财务人士,想提醒发审会不要“有所疏忽”,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也让更多的人从IPO申报稿开始就关心一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和财务数据,这是我国资本市场趋向成熟的一种反应。但也应当看到,现在拟上市企业的“包装”水平越来越高,参与审核的发审委委员要在一天之内看厚厚一叠材料,再进行合规性、信息披露、企业的成长性和创业能力方面的审核,然后作出“过会”与否的决定,对其智力和体力都是很大的考验;若是没有“火眼晶睛”,要发现精心掩饰的问题还真不容易。是否可以采取“二审”制度,“初审”的结果向全社会公告,然后让大家反馈意见(为了避免旷日持久,可选社会代表召开如同听证会的意见反馈会议,参加者当中一定要有民间财务人士),而不像现在只让保荐机构反馈意见。对于保荐机构来说,好不容易做了个IPO项目,哪有自己否定自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