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外贸出口 "风景这边独好"
在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进口持续下滑的态势下,我国外贸出口下滑,我市大部分区县外贸出口均呈2位数萎缩,而我县外经外贸工作却一枝独秀、成绩斐然,各项数据指标均呈较大增长态势。
外贸出口增幅绝对值全市第一
在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进口持续下滑的态势下,我国外贸出口下滑,我市大部分区县外贸出口均呈2位数萎缩,而我县外经外贸工作却一枝独秀、成绩斐然,各项数据指标均呈较大增长态势。
海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县进出口累计总额为5945.7万美元,同比增长89.5%。其中出口5943.5万美元,同比增长89.9%;进口2.2万美元,同比下降71%。
目前,我县进出口总额已超额完成市年计划5300万美元的112.2%;完成县年计划7200万美元的82.6%。进出口增幅位列全市第4位,出口绝对增幅列全市第1位,进出口总额在全市41个统计单位中排名第11位,在40个区县中排名第10位,上升了5位,在21个县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矿产资源出口大县酉阳县。
据介绍,前8月,我县农产品出口4223.5万美元,同比增长297.7%,农产品占全县出口总额的71.1%,其中红碎茶出口622.1万美元,同比增长29.4%;夏布出口3547.3万美元,同比增长510%,仅夏布一项产品出口就占全县出口额的59.7%。冻猪肉出口54.19万美元。
"政策组合拳"提高竞争力
在荣昌,政府部门和企业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越是面对困难、面对压力,越坚定了迎难而上、跨越发展的信心。
"荣昌具备快人一拍、率先走出困境的‘基因’。"一位县领导这样说,荣昌人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每次宏观形势的变化,都能凭借市场联系紧密、企业机制灵活、三产协调发展的优势,特别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赢得发展先机。
荣昌决策层看到,金融危机恰恰为出口企业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金融危机造成国际消费市场对高档商品需求的下降,以质优价廉为特色的荣昌夏布、茶叶能够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资产大幅贬值,为荣昌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收购兼并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县先后出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等系列政策,扶持奖励额度为历史以来最高。去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县政府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十条措施。今年又积极酝酿增加扶持工业发展的二十条措施,外贸企业除了享受内贸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外,还享受以下政策:一是技改扶持。外贸出口企业按照出口额度进行技改补贴,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市场开拓。在市级补贴的基础上,县里再对外贸企业参加国外展会和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补贴。三是帮助企业化解收汇风险。在市级补贴的基础上,县里对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再进行补贴,解除企业后顾之忧。四是对企业创立国家和市级出口品牌的给予重奖。五是企业对引进外资和增加外资注册资本进行进行奖励。
一系列有效举措,助推了我县外贸企业逆势飞扬。
外贸出口缘何逆势飘红
在宏观经济于我不利的大环境下,我县外经贸各项工作却为何做到了逆势增长,异军突起呢?
首先,在经济持续低迷的外部环境下,市县政府创设的宽松外部环境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是企业坚强的后盾。
其次,我县常年出口的17家出口企业均以生产型自营出口为主,产能基本稳定,客户相对固定,受市场风波的干扰较小。
再次,金融危机对密切生活品的需求影响不大,因此我县夏布和红茶等农产品仍然出现了高速增长,农产品出口已经占全县出口总额的71.1%,成为了拉动我县外贸整体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四,我县近年来全力招商引来的以及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蓬勃发展,筹备了坚实的外贸后备军,加之县外经委近年来大力培育和扶持引导,一些企业逐渐实现出口业绩,去年9月金融危机以来,我县新增外贸企业9家,今年又有3家新获权企业实现了出口业绩,累计出口710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11.9%,成为了拉动我县出口增长又一个主要因素。
此外,我县各企业加强了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争取到了更多订单。
灵活出招"迎太阳"
"保发展必须保企业,保企业就要为企业出招。"县外经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县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外经委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指导,强化服务,真正做到"企业有所求,政府必有应",帮助企业攻坚克难,共渡难关。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外经委负责人说,在压力面前,外经委提出了"保资金安全、保市场份额、保发展速度"的要求,扶持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努力走出困境,实现"危"与"机"的转换。
针对外贸企业在办理出口备案手续、出口退税、项目申报等方面遇到的具体困难,县外经委专门邀请重庆海关的专家来荣,现场传授知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样一次集中学习培训,让出口企业较为系统地了解、掌握通关知识和业务,增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能力。"
同时,外经委将召开出口企业"应对危机加快转型"座谈会,就新形势下如何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实施品牌战略等内容进行探讨和交流。
此外,县外经委积极引导企业用好用活用足现有优惠政策,开拓新兴市场,培植和挖掘新的"增长极";强化科学运行调度,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企业破解融资"瓶颈",缓解资金压力;对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了解生产运行情况,帮助企业分析、排查可投资的技改项目;积极拓展新的国际市场,在保住国外现有客户的情况下,积极发展新客户,降低外贸风险;注重外派劳务工作,截至目前,全县300名农民工先后到蒙古、安哥拉、新加坡、吉尔吉斯、泰国、越南等国打"洋工"。
荣昌红茶突破瓶颈"一枝独秀"
长期以来,荣昌红茶以量取胜,利润微薄。工艺落后,品质不高,在出口市场上只能走低端路线。
传统红茶生产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低端产品必须提档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荣昌在两年前已经对此形成了共识,并着手突破发展瓶颈,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是彻底改造衰老茶园,保障原料品质。荣昌县在2006年与市外经贸委签定了《建设出口茶叶生产加工集中示范区的合作备忘录》,主要内容是市里每年投入100万元,5年改造我县2万亩茶叶,建设出口资源生产加工集中示范区。现在我县已经实施了2年,改造成功老茶园5000多亩。第二步是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技改。今年市外经贸委和县政府以奖代补将补贴200多万元扶持红茶工厂技改。几家红茶企业积极改造生产车间,引进先进工艺和机器设备,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目前我县红茶品质有一定提高,价格也有了提升。第三步是计划通过今后2-3年的努力,打造1-2个荣昌红茶知名品牌,走中高档路线,从而彻底改变红茶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作为外贸企业,必须着眼未来,居安思危,勇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战无不胜。"有关人士说。近年来,欧盟等发达国家纷纷设立了红茶贸易壁垒,国内食品安全事故对食品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正因为荣昌外经贸主管部门和各红茶企业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快人一步,红茶出口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中做到了一枝独秀。
据悉,荣昌县红茶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1—8月,荣昌红茶逆势飘红,出口7000吨,创汇622万美元,同比增长29.4%。
逆水行舟千帆竞发
川投公司:跳出蚕桑创造"神话"
生产丝绸的企业饲养"桑园土鸡",这事有点奇怪。然而,重庆川投丝绸有限公司正是依靠这惊人之举,化"危"为"机"。
"我们的‘桑园土鸡’已经摆在成都和重庆主城区多家星级宾馆的餐桌上。"重庆川投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成昆说,"金融危机不可怕,但我们要善于主动出击,沉着应对。"面对金融危机,川投独辟蹊跷,开始饲养"桑园土鸡",如今,每月销售超过10万只。"当初,我没有想到能达到这么大的养殖规模,没想到此举却保住了我们的2000亩蚕桑基地。"
自去年9月以来,国际丝绸价格急剧下降,其价格由每吨21万元下降到16万元,短短两个月时间,川投公司损失近100万元。与川投公司一样,我国的"公司+农户+基地"农业产业化蚕桑业模式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很多地方蚕桑业走入了价格高时就栽桑养蚕,价格低时就挖桑种粮食作物的"死胡同"。重庆川投丝绸有限公司"不务正业"养鸡,走出了一条新路,形成"鸡"、"桑"、"蚕"、"丝"产业链条,化解了危机,关键是保住了蚕桑基地不受损。
危机过后就是春天,现有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实施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升级产品,延伸产品梯度。为此重庆川投公司实施了乔其纱绉类丝绸生产线技术改造,年产乔其纱100万米,可以新增产值2500万元。本项目通过技改达到国内先进技术,较好解决了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实现传统特色产业上档、升级,实现了桑蚕茧产业化精加工,提高了我县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合夏布:创新工艺锤练"荣昌造"
"金融危机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孕育着优化、调整和发展的新机遇。"荣昌县加合织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秀英自豪地说,"今年前8月,我们夏布就出口了700多万美元,金融危机阻止不了我们发展的步伐。"
"夏布不是国际市场没有需求,而是产品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黄秀英对此很有感悟,"企业的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最直接的体现是要有产品的创新。人家有的我们要有,人家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市场不会等我们,要抢时间。我们不能只搞大路货。"
以前是单一的色彩,而现在,加合的夏布产品,有鹅黄的、淡红的、浅蓝的、绛紫的等数十个色系。"公司开发这些新产品。通过纯天然植物原料染色,手工整形,生产出来的全手工夏布很好的保留了夏布纤维的强韧度,质地细腻柔和,色彩明艳环保,深受韩日客商亲睐。"此后,"荣昌造"夏布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价格大幅提高。
黄秀英还高薪聘请了一名韩国夏布生产专家,依靠现有设备,深入挖掘传统工艺,大胆改进创新,终于破解了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韩国专家的到来,加合进行了一次技术的革命。"
据悉,金融危机以来,该公司不仅没有裁员一人,还为当地100多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我们采用的‘公司+生产厂+夏布织工’的运作方式,间接带动了荣昌和隆昌近10万农户增收。"黄秀英说,"今年,加合有信心实现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昌元化工:勇当行业"大哥大"
去年9月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昌元化工(原嘉化厂)出口销量曾一度大幅下滑。
昌元化工主要产品高锰酸钾,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居世界第一,自2000年来,一直保持全国产销量、出口量第一。
在危机面前,公司领导班子临危不乱,通过审时度势。对内强管理、促效益、求创新。该公司领根据当时订单减少,生产下滑的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生产技能培训,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发新产品,狠抓技术创新。目前除高锰酸钾外,还开发了氢氧化钾、高锰酸钠、氯乙酸、过氧化氢、盐酸、液氯、氨基乙酸产品,复合肥项目正在试生产,此外还积极开发水处理剂生产项目。对外通过拜访客户,了解反馈信息,利用外经贸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并在美国、巴西、日本等国际市场上进行商标保护和产品认证。
今年8月份以来,产销趋势看好,销售额大幅增加,初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值6亿元,销售收入实现5.8亿元,实现税金5千万元,预计全年外贸出口1600万美元,同比将增长10%以上。
天运夏布:跻身重庆出口企业30强
今年8月,天运夏布公司作为一家在区县的农产品自营生产出口企业却跻身30强的排行榜。这也是我县出口企业第一次跨入重庆出口企业前30强之列。
从去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夏布小企业一跃而成为我县出口龙头,并跻身出口30强,天运夏布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做到了勇立潮头,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企业发展之路。
夏布生产目前是采取"公司+生产厂+夏布个体织工"的运作方式,好处是扩大了生产量,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但缺点是不便控制质量。天运公司则积极探索,建立了夏布质量检测标准,加强了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天运夏布公司还通过引进韩国的先进生产技术进行了夏布深加工,还开发了窗帘、枕套、被单等新产品。此外公司还大力开拓日韩国际市场,与韩国公司就夏布销售进行了广泛合作。
据悉,1—8月,我县天运夏布公司出口达到了1895万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359%。
信心·希望·激情
荣昌外贸出口"风景这边独好",犹如"一把火",增强了企业的信心,也燃旺了荣昌人的希望。
信心是发展的活力之源,是经济的精神支点,也是现代经济的本质特征。信心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变危机为机遇,解放思想,应对挑战,努力实现三大奋斗目标,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重任。经济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有位名人说:"有希望即有一切。"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击退一个人坚毅的希望。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所以说,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困难,对政府也是一种考验。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政府要更加主动地发挥职能作用,为企业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不遗余力地帮助企业从困境中走出来。对企业而言,不仅要有不畏艰难、主动迎战的勇气,而且要不失时机地吸引更好的人才,努力拓展市场,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等。这既是化"危"为"机"的良方,也是推动"荣昌制造"向"荣昌创造"转变的有效途径。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老是撑顺风船,老是煦日和风,很难显出干部的水平和企业家的才干。只有逆势而上、逆风飞扬,才能磨砺和显现出我们的执政能力和驾驭市场风云的能耐。一位智者曾言,企业家为什么能够获得巨大利润,就是因为他冒着巨大的风险!我们不能只做"温室花朵",只习惯于顺流而行,而要提"气"鼓"劲",来直面挑战。
记者张菁通讯员刘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