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大出海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航标

2025-02-10 20:53 66470

魏建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2024年中国外贸顺差取得了将近1万亿美元的历史最好成绩。这是中国政府和企

魏建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

image.png

2024年中国外贸顺差取得了将近1万亿美元的历史最好成绩。这是中国政府和企业上下同心而取得的宝贵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依然处在惊涛骇浪的浪尖之上。特朗普政府上任伊始就给中国的商品再增加10%的关税。考虑到全球各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顽强上攻,全球供应链正在深刻重构以及区域化、洲际化市场的盛行,中国制造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大出海正在成为全新的航道。


全球产业研究者林雪萍的新书《大出海:中国制造全球出征的关口与突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一部基于田野调查的中国企业出海纪实与产业分析,更是一本为中国企业“真出海”提供系统性指导的实用手册。作者林雪萍通过深入调研100多家海外工厂,访谈200余位海外企业亲历者,积累了300余万字的调研笔记,为我们呈现了中国企业出海的真实图景。书中不仅呈现了海外经营的细节,更提供了大量实战经验,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推动中国外贸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会议提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这一决策不仅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必然之举,更是主动融入全球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既是中国外贸企业应对国际不确定性的必要路径,也是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我深刻感受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企业出海的重视,可以从两个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从国家而言,需要全方位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出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中国的新三样出口,在海外码头落地之后,往往就进入了一个“周转盲区”。汽车在卸货之后,面临的港口运营权、落地检测服务、物流运送到4S店等,往往都超出了中国服务商的范畴。很多在欧洲港口的服务商,往往都是由日本在负责运营。这使得中国的电动汽车,在真正达到最终用户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涉及到联运、检测、货运等多个环节,不可控因素非常多。同样,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中国出口企业需要在海外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海外仓、物流快递等,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企业还需加强金融支付、退货、商品检验等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如何能够在海外建立更好的金融支撑体系,值得深一步探讨。滴滴在墨西哥积极开展非银金融业务,提供现金贷款业务,还有在各大商场推出的信用卡。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民众使用中国商品的机会。在墨西哥金融服务不完善的金融体系中,中国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大出海》专门用一个章节来探讨中国系统级能力的建设。这里涉及到了海关规则的调整、全球检测霸权的打破、金融银行业务的丰富、商会行业服务的深化等多方面内容。只有建立一个好的综合服务体系,才能保障中国的外贸健康出口、中国的工厂有序出海。


其次从企业的角度看,则需要因地制宜地在新地理环境下,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不仅要克服内卷,还要更好地深入海外市场。关键在于用更高的品质和服务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这往往需要“在本地、为本地”的经营思路。海尔在越南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洗衣机排名第一,冰箱排名第二。这也打破韩国三星所创立的“韩国家电神话”。《大出海》对全球国内外100多个工厂的调研表明,凡是能够做得好的企业都对 “地理空间”有着充分的认识。企业出海需要吃透当地的需求,才能真正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海尔在越南的洗衣机研发,就是将“地理空间”提升为战略高度。通过修改总部设计而专门为越南建立“增压阀”的方式,使得各地农村也可以用较低高度的蓄水罐,就可以使用滚筒洗衣机。这大大加速了越南洗衣机的升级过程。而海尔也从中获取较高的利润。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客户体验,企业可以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中国企业出海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制造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站在全球化的前沿,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其优势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第一,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这为出海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到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力。这种完整的产业链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大出海》提到了中国企业出海的“供应链属地化”和“组织大变革”的两种能力,深刻地探讨了中国供应链在全球扩散优势的逻辑,那就是“从降低成本到价值获取”。企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供应链,确保在不同地理空间的运营中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协同合作。以中国为基地,在全球建立供应链的联动能力,正是中国出海成功的关键。


第二,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能。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为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内前两年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次中国企业出海,很多企业就受益于数字化浪潮。像南京天加商用空调、秦皇岛中信戴卡在海外的管理,都充分使用了国内的数字化经验。这些企业在海外工厂数字化管理方面成果斐然,大大降低了海外运营的风险。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化差异和认知短板成为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隐性挑战。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价值观和工作方式层面,更可能引发管理冲突和市场误判。


《大出海》提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三个空间之战,其中重要就是“认知空间”。认知空间有两个重要支撑点,一个是文化,一个是合规。忽视文化差异可能使企业在海外市场陷入困境。例如,在欧洲,中国企业常因不熟悉当地复杂的法规和工会制度而陷入困境。德国的工会制度和严格的劳动法规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尊重员工权益,而中国企业在适应这些规则时往往面临巨大压力。在东南亚,海关税务的稽查问题频繁出现,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中国光伏企业隆基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工厂,尽管为当地提供了有竞争力的就业机会,但仍面临当地居民的抵制,甚至出现小型游行抗议活动。中国企业在海外被当地媒体“污名化”的情况依然很严重。而宁德时代在德国的动力电池工厂,也曾遭遇了德国海关与警方的突击检查。尽管最后有惊无险,宁德时代并没有违法用工。但一些国家对中国用工的根子上的不信任,依然强烈地存在。这提醒中国企业需要加倍小心,防范文化与合规风险。


在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在海外练就搏击惊涛骇浪的能力。《大出海》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书中特别强调了年轻一代出海管理者们的作用。在全球化浪潮中,年轻管理者和创业者将成为主力军。他们不仅具备国际视野,更拥有创新精神和冒险勇气。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进程,不仅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趋势。通过把握全球化机遇、发挥产业优势、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中国制造业必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从《大出海》中汲取经验,勇敢迈出全球化的步伐,共同开创中国制造的美好未来。


网易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1
标签: 中国 中国政府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