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强国必备!打造国家金融核心实力
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化遭遇严重打击,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从政治、经济、环境多维度来看,中国再一次来到历史的关键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
12月5日,笔者参与了“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该会议是由凤凰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人民日报出版社协办,凤凰网财经、中华网财经承办。
这一年来,旧物速死,新物速生。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在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和世界。因此,笔者梳理了众多重要嘉宾在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认为,“十四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下工夫、谋改革、扩开放、促创新,只有提升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增强我国金融的抗周期、抗风险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军事、科技、产业、产品的竞争,同时也更是资本、货币、金融的竞争,是金融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在金融领域,货币政策非常关键。
中国银保监会副部长级干部、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宏观经济最重要的调控手段是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最后都会作用到货币供应的增量变化上。
综观近20年来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其基础货币的投放与控制,从大的方面来看,一是受外汇储备的增减变化影响很大;二是2013年之后新出台的一些政策性操作工具,如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逆回购等。一般情况下,当外汇储备处于不断的增加状态,就以收购外汇形成外汇占款来投放基础货币;当外汇储备处于减少的情况下,就以其他政策工具投放基础货币,并对冲因外汇储备减少而收回的货币。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以来,由于全球各国货币政策集体调整所带来的货币环境的变化,人民币由贬值压力转变为升值压力,外资从流出转变为流入,必然会对中国的货币管理形成多方面潜在的影响。这使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货币特征等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并对宏观经济调控、资本市场、企业经营管理等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变化、影响,一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短期内外界甚至很难把握和理解。
金融的责任和担当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主要分享了关于金融在疫情期间的责任和担当。他在演讲中提到,今世界的金融体系和1929年的金融体系有着巨大的不同,1929年的时候,全球尽管已经有了中央银行体系,但是实行的是金本位制,中央银行没有灵活操作货币发行的权限,因为黄金的储备直接决定货币发行量的,所以金本位制制约了在特殊危机情况下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扩张的可能性。
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G20体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G20体制下,金融稳定理事会对G20政策的协调和在全球的推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重大的建议和引导作用,因为最终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建议要经过G20领导人的批准,所以金融稳定理事会在这种特殊危机的情况下,对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新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在这种特殊危机的情况下得到了突出的运用,而且危机也使数字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上升的空间,包括数字货币、数字税收等新的政策议题也提到了日程上来了,所以数字经济确实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根植于产业,服务于社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尤其是以电子消费产品为代表的生活类消费品的生产制造,更具有产业链、供应链的明显优势。由于我国疫情控制的好,中国国内供应链先于其他国家得以恢复,转移到国外的一部分生产回归国内,这也拉动了中国的出口。
未来,随着“十四五”时期的到来,金融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我们改革的步伐也是越来越坚定,我们将逐步构建起金融大国、金融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