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增资扩业频频 但风险仍需重视
为实现业务快速增长,消费金融机构今年以来增资动作频频。12月4日晚,中国联通发布《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下称“公告”)表示,中国联通子公司拟与合营方招商银行共同增资其合营企业招联消费金融,双方各自增资金额均为人民币10亿元。
为实现业务快速增长,消费金融机构今年以来增资动作频频。12月4日晚,中国联通发布《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下称“公告”)表示,中国联通子公司拟与合营方招商银行共同增资其合营企业招联消费金融,双方各自增资金额均为人民币10亿元。
受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股东增资成为消费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捷径。除招联消费金融外,今年以来获得增资的消费金融机构数量达到7家,不过,在消费金融市场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风险问题,从严监管还将继续。
增资助力业务扩张
根据公告,本次增资后,中国联通持有招联消费金融的股权比例不变,仍为50%。此次招联消费金融完成增资后,注册资本将增至48.59亿元人民币。公告还披露了中国联通曾在2017年12月对招联消费金融进行了一轮6亿元人民币的增资。
而在2018年11月12日,招商银行于官网发布《第十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表示,招商银行同意向招联消费金融增资10亿元,授权招商银行管理层按照监管机构要求履行相关报批程序,处理与招联消费金融增资相关事宜。
事实上,招联消费金融获增资在行业并非个例,股东增资旗下消费金融机构已成跟风之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完成增资或拟增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达到了8家,分别为招联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
各大机构增资规模不一,在已完成增资的企业中,中邮消费金融以增资20亿排在首位。而锦程消费金融仅获增资一亿元,规模最小。
增资消费金融业务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企业资本实力,为市场扩张打下基础。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杨慧敏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是以不吸收公众存款,为居民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但其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银监会有关监管要求的10%-12%,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业务发展规模会受到限制。所以消费金融公司纷纷通过股东增资来扩大资本实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消费金融机构纷纷试图通过增资来助力规模扩张的背后,是对行业预期的看好。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到4.4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904.0%,未来增长空间依然很大。
消费金融机构业绩表现方面,根据各企业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等机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净利润分别达到6.04亿元、3.66亿元、6091万元,同比增长11.6%、173.13%、238%。而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上海尚诚消费金融等则仍处于亏损状态。
杨慧敏认为,从2018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来看,行业分化仍然严重,但也有部分机构扭亏为盈,整体来看,消费金融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告别了野蛮增长的时代。
“消费金融行业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目前行业已进入严监管阶段,不再一味追求规模增长,且部分头部平台已形成了规模效应,但会对中小机造成生存压力。其次,宏观政策鼓励发展消费金融,或会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 杨慧敏进一步表示。
行业隐忧仍存
一方面是各消费金融机构增资频频,跑马圈地,行业增长空间广阔;而另一方面,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消费金融却也暴露出大量风险,不容忽视。
以招联消费金融为例,时代财经注意到,在21聚投诉平台上关于招联消费金融的相关投诉不少,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风控审核不严等方面。
有用户表示,其支付宝被盗用,而招联消费金融等放贷机构在没有核实是否为本人的情况下,对被盗账号申请的贷款审核通过并放款,而且还导致了用户逾期被央行征信中心记录。还有用户投诉称收到招联金融的威胁短信,在催收过程中对用户进行了辱骂,威胁等,并表示要通知当事人父母、家人以及亲朋好友等,公开其隐私,让其名誉丢失。
招联消费金融的问题在其他消费金融机构身上同样有所体现。据媒体报道,马上消费金融所推出的“现金贷”业务含各类服务费后折算综合年利率超过60%,远远高于行业和法律规定不得超过36%的标准。与此同时,马上消费金融还存在一天数百次电话的暴力催收情况。
除了上述涉嫌违规的情形,近年来消费金融机构吃监管罚单更是成为常态。北银消费金融分别于2016年年中、2017年9月收到北京银监局行政处罚,合计罚款1050万;2017年3月,马上消费金融因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和第四十一条规定以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被处以罚款39万元。
2018年1月,海尔消费金融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被罚款10万元。2018年5月,因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中银消费金融收到中国银监会上海银监局开出的138.68万元罚单。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消费金融机构业务规模虽然不断增长,但企业运营能力却没跟上,内控合规意识不强,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其次,这些机构风控环节较为薄弱,消费贷款贷前审核不严,贷后管理也较弱。在大环境方面,例如征信体系不够健全,行业法律体系落后等也是导致违规行为频发的因素之一。
杨慧敏也表示,消费金融机构问题频出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追求规模激增和盈利的同时容易忽略风控质量问题,且消费金融行业本身所面对的客户就是小而分散的,风控相对比较困难。在征信系统和风控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且监管频频出手,消费金融的这些问题有望得到改善。
“预计消费金融持牌机构被罚的现象还将继续出现。” 网贷天眼高级分析师高才业对时代财经表示,“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监管部门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要求是有序、健康发展。在整个金融监管环境趋严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对于消费金融行业要求将更为严格,而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野蛮到健康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