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行业大考已至:整治以来有5074家机构退出
2018年年中的P2P网贷行业正迎来一场严峻“大考”。
2018年年中的P2P网贷行业正迎来一场严峻“大考”。
6月份中下旬集中出现的平台“暴雷潮”引发了整个行业“余震”不断。
无论是P2P平台自身,还是数以万计的网贷投资者,对市场的恐慌情绪开始显现:网贷行业到底怎么了?这个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在网贷行业遭遇严峻挑战之际,回归普惠初心,积极拥抱监管,推进全面合规,将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出路。这需做到平台自律、监管发力、投资者保护三位有效统一。
流动性风险加剧平台出清持续
7月23日,广州P2P平台礼得财富发布公告称,部分项目逾期,公司实际控制人暂时失联。这意味着,继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网贷平台出现问题后,广州地区P2P平台也出现了恶性退出问题,整个行业P2P平台的出清仍在持续。
《金融时报》记者据网上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从7月1日至23日,行业内停业及问题平台已超过180家。平均每天都有3家平台出现问题,其中不乏跑路、清盘、立案或经侦介入的平台,也有出现提现困难、项目逾期、暂停发标等问题平台。
虽然“雷声”不断,分析原因,倒下的平台主要还是由于自身合规性出现了问题。合规性越差,其爆发的问题则越严重。
有分析指出,过去一个月倒下的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高返利平台,假借P2P之名,行“庞氏骗局”之实。二是伪国资系平台,打着或冒用与国资类似的名字混淆视听。三是实际控制人通过收购多个P2P平台,以自融和假标等为实际控制人输血。
实际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仍然是一个新兴行业,由于行业最初处于快速发展期,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和泥沙俱下的问题。某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不合规甚至违法行骗的平台在这轮风暴中充分暴露,也是对行业的一次自我洗礼和正本清源,给行业内真正合规的平台彻底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等一些痼疾提供了时机。
回归普惠初心完善投资者保护
可以看到,当前整个网贷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流动性考验。但仍需正视,互联网金融在践行普惠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出了显著的作用。多位业界人士呼吁,仍需正视网贷行业的价值,坚信在经历洗牌之后,行业将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实际上,除了那些假冒P2P之名行非法融资或诈骗事实的平台在这轮“雷潮”中充分暴露,还有一些平台是由于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出现了集中挤兑,进而导致平台流动性出现问题。
互联网金融因普惠而生,普惠金融的使命是从普到惠,这也意味着有广大的小微资产、普通投资者将参与到互联网金融活动当中,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投资者全面、恰当地认识网贷行业,既要有对投资风险的警惕性,也需要认识到行业自身的价值。
有互金专家建议,一方面P2P网贷平台要自律,坚守初心,回归普惠、信息中介的本质,秉承为投资者负责的原则,坚守法律底线和政策红线。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而言,在确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资策略时,需要先对行业大势有个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资产配置比例。在筛选投资平台时,对于信息披露不透明、未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尽量远离。同时,也要注意资金的分散投资,注重投后管理,保持对平台的时时关注,以防遭受资金损失。
监管密集发力力促合规建设
为了防范网贷机构风险进一步蔓延,监管层已开始密集发力,扶持网贷平台合规建设,力促行业正向发展。
7月23日,上海、浙江、安徽三地互金协会联合发声,要求P2P平台下架不合规产品。7月23日,北京互金协会向成员机构下发了《网贷机构业务退出规程》,旨在指导、规范网贷机构主动退出网贷业务,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贷机构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网贷机构平稳退出。
另外,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互金整治办相继宣布重启对P2P网贷平台的现场检查工作。据了解,广东、浙江等地也将重启网贷现场检查工作。
网贷现场检查的重启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整治的方向和目标没有变化,网贷备案也将继续推进。事实上,自2016年4月启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以来,经过两年多的整治,互联网金融前期整治效果已逐步显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显示,专项整治以来共有5074家从业机构退出,不合规规模压降4265亿元。
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任务依然艰巨。“这轮行业的阵痛是对所有行业参与者的风险控制能力的压力测试。一旦经济下行或行业的监管合规成本提升,平台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够不够就被检验出来了。”上述网贷平台负责人坦言。
因此,网贷行业需要被纳入健康的监管合规框架之下,方能保证其健康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给予网贷市场各方明确的监管和整治预期非常重要。监管层需要加大对网贷从业机构风险监测力度,完善登记披露、统计监测、举报受理等行业基础设施,以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存量风险的有序化解,促进行业逐步走向可持续的长期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