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况不佳 银行补充资本实施进展缓慢
2018年,银行业在“输血”资本金的道路上,情绪高涨,实施困难。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年,银行业在“输血”资本金的道路上,情绪高涨,实施困难。
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银行通过各种金融工具仍在积极补充资本。但受市场低迷影响,今年进展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除农业银行通过定增和二级资本债补充了1400亿元资本外,落地实施的“补血”计划非常有限,去年井喷的可转债发行计划目前仅仅落地80亿元,待发计划远低于去年。
市场低迷影响“补血”计划
银行的资本金决定了其业务拓展和抗风险能力。一般通过利润留存,或者外源性金融工具来融资。其中,IPO、定增和转股后的可转债均可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优先股则可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债可用于补充二级资本。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依然通过上述传统的金融工具补充资本金。然而,到目前为止,除了农行顺利为自己补充1400亿元资本金外,其他计划落地非常有限。
与去年一样,今年也有3家上市银行通过定增补充资本,且规模超过去年,合计1240亿元。目前,农行1000亿元定增已经落地实施。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定增预案公布不久,定增规模分别为100亿元和140亿元。
在优先股发行方面,目前仅有兴业银行拟发行不超过300亿元优先股。但在2017年,计划发行和已发行优先股的上市银行大概有11家。
去年,可转债井喷,但今年也有所沉寂。唯一的“亮点”在于二级资本债。从半年数据来看,热度并未下降,目前有28家银行发行超过800亿元二级资本债,较去年同期增加将近200亿元,绝大部分仍以农商行为主。
这些资本补充计划自然反映了银行对资本金的渴求度,但是为何落地实施进展较慢?
有分析指出,当前银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点,非常不利于资本补充。天风证券银行分析师廖志明说,主要是因为近期市场比较低迷,可转债不好发。另外,考虑到市场容量,审核也放慢了节奏。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银行业分析师许文兵表示,这可能是与近阶段银行股估值下降有关。另外,去年已经完成补充计划的银行需求会少一些,所以目前待补血大多以没有补充过或新银行为主。
截至13日收盘,26家A股上市银行中16家PB(市净率)破净,平均PB为0.96倍。
长远之道:自身盈利积累
一系列新的监管政策,使得银行开展业务需要更多的表内资本,提升了对资本的需求。
刚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8)》就指出,上市银行资本管理普遍存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资本结构欠合理和资本补充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
截至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5%、11.35%和13.65%,高于监管标准。但仔细来看,分化比较严重,大行资本充足率基本持平,中小银行这类指标普遍下降,个别非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甚至未达标。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资本补充渠道较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难度更大,因为这需要通过利润留存、定增或者IPO(对未上市银行来说)方式补充。前者在现有的经营环境下,利润增速已经放缓,显然难以满足需求。后两个方式时间跨度大、耗时长,不确定因素太多,资本补充也不容易。
目前,不少中小银行在积极通过IPO方式补充资本,但到目前为止,仅有1家银行登陆A股、1家银行“过会”和3家银行登陆H股,还有将近20家银行在等待IPO。
廖志明表示,很多股份行核心资本补充压力也较大,但补充核心资本的方式只有定增或者可转债,但时间跨度都比较长。不过,目前银行也没到“补不了资本就活不了”的地步。
从长远来看,银行可能还是要靠自身盈利积累实现可持续发展,来强化自身的资本补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