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需从地区化做起
一家之言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据4月9日《新京报》)。
舆论分析认为,这是此前我国央行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65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后,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又一重大步骤。确实,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当前国际结算中通用的美元、欧元风险越来越大,这种汇率风险已经在阻遏世界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国以低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以赚取劳动力些微价值的出口企业,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对外贸易结算中使用本国货币,是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之一。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中国的出口企业当然是利好。
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何种币种结算不是一方、一种因素能够决定的,而是要受多种情况的制约。因此,笔者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抱谨慎乐观态度。
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货币充当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是由其经济实力、世界贸易量决定和支撑的。从具体贸易交往和结算分析,不但要看本国企业对人民币的青睐程度,更重要的是要看国外贸易对象对人民币的认可程度、与中国进行的贸易量大小和频率。一个国家、企业、个人使用什么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要看这种货币的稳定程度,要看这种货币的使用是否广泛,要看这种货币使用是否习惯和方便。
同时,在贸易交往中,如果中国企业处于强势地位,那么,在合同中可以约定使用人民币结算,而当前中国企业大多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对方没有意向,不可能强制约定使用人民币结算。再者,当前还很难改变大多数企业习惯使用美元结算的状况,美国贸易占全球三分之一强,也决定了美元的不可代替性。目前人民币国际号召力还不足,尚未成为亚洲通用的结算货币,与海外客户沟通起来仍有困难,短期内跨境贸易大规模采取人民币结算仍有难度,需要逐步得到国际客户认同。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最为现实的做法是,先在与中国央行进行货币互换的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地区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