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境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王敏 黄涛 |2012-05-15 13:341700

我国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两年多来,业务量呈暴发式增长势头,初步显现出跨境贸易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跨境贸易结算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手段,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行推测和判断。

我国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两年多来,业务量呈暴发式增长势头,初步显现出跨境贸易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跨境贸易结算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手段,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行推测和判断。

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手

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宜以跨境贸易结算为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我国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制造业大国。2010年,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据国家统计局和美国商务部分别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货物出口额1.89万亿美元,美国货物出口额1.48万亿美元,中国继续成为全球货物出口第一大国。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在实物商品生产中所占据的份额相对下降。中国制造、输出的实物商品为人民币走向海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以跨境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基于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和人民币的相对比较优势。

第二,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仍将延续。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对于维护贸易乃至实体经济的稳定十分重要。根据“蒙代尔三角”模型,资本自由流动、稳定的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在当前环境下,控制资本流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对我国最为有利。因此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总体较为谨慎,人民币跨境资本项目交易在现阶段还不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三,我国银行业总体国际化程度不高。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披露的相关数据,2011年末,国内商业银行在海外的贷款余额约为1.11万亿元,仅占同期国内商业银行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的2.59%。在海外贷款中,海外人民币贷款余额1548亿元,仅占海外贷款余额的13.95%。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人民币海外信贷还没有担当起人民币国际化重要推手的角色。

第四,贸易推动货币国际化不乏成功先例。货币国际化的初期,对外开放资本市场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不少国家以贸易结算为先导,成功推动了货币国际化进程。日本自1970年开始推动日元国际化,但1985年才实质性放开资本项目,如取消外币对日元的兑换限制、允许国外券商获得东京证交所的会员资格等等,但当时日元在日本进出口结算占比已达25%左右,已经是重要的国际支付货币。

跨境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难点

实物商品对人民币价值的支撑还不够充分

从贸易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比较优势是人民币具有大规模的实物商品产出作为价值基础,但要充分体现这一优势,必须实现人民币标价的商品价格基本稳定,目前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从商品的出口价格上看,中国目前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出口商品的议价能力相对偏弱。当美元兑人民币贬值时,出口商往往不得不接受对方的美元报价,降低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价格,被动承担汇兑损失。由于商品出口议价能力不足,汇率波动的影响结果往往是出口商品的美元标价相对稳定而人民币标价较为波动。

在中国出口产品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类别中,除机电产品价格指数保持了一定的上升外,其余出口商品随着汇率缓慢升值人民币价格总水平反而有一定下降,反映出我国大多数出口行业仍然缺乏定价话语权,还难以有效转嫁汇率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

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总体较为被动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第一大铁矿石消费国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但由于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对滞后,要素交易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交易规模、市场深度和广度较欧美交易所还有相当差距,国内交易所交易的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不同程度地受国外交易所定价水平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使得中国在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时较为被动,不得不处于价格接受者的地位。

我国在影响人民币定价权的另一项重要业务—大宗商品贸易和融资业务方面参与的活跃度不够。大宗商品贸易目前交易量已达到世界商品贸易的1/4, 是全球贸易发展的热点之一。与交易所定价不同的是,大宗商品贸易从事的是主要是实物商品的买卖,这些商品大都还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我国是重要的大宗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完全有条件通过参与大宗商品交易获得一定的定价主动权,但由于在业务经验和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的差距,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和贸易商在大宗商品贸易和融资规模上与欧美同业差距较大,对大宗商品的定价影响力较为有限。由于这两方面因素,人民币作为价值衡量尺度的职能还体现得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持有人民币的吸引力。

货币互换协议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尚未形成有效拉动

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一度导致贸易融资资金短缺,对贸易的正常开展带来较大冲击。作为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14个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签订了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以确保贸易融资正常进行,截至2011年12月末,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13012亿元人民币。但这些协议项下的人民币资金尚未进入商业银行体系。其原因可能是,境外商业银行提取协议人民币资金用作贸易支付的后续安排尚未进一步明确;金融危机后欧美的定量宽松政策缓解了贸易融资紧张,协议提款的迫切性降低;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资金成本因素影响了提取协议款的积极性。受上述因素制约,货币互换协议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得到明显体现。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支存在不平衡

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报告,跨境贸易人民币的收付比已经明显改善,从2010年的1∶5.5上升为2011年的1∶1.7,但支付结算比例偏高的情况仍然存在,使得我国经常项目的外汇顺差规模明显高于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导致外汇储备异常增加。尽管这种不平衡现象有利于海外人民币的加速积累,但也反映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出口企业缺乏定价货币选择主动权、人民币汇率存在单边升值预期以及境外人民币分布不均衡等难点和挑战。

跨境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定价权的改善进一步强化人民币价值尺度功能

金融市场对人民币争夺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定价权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2010年上海市1097家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657亿元人民币,成交规模快速扩大,上海市场的钢铁、有色金属、白银等价格已成为全国市场风向标,铜的价格已成为国际铜市的重要风向标。这些交易所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强化人民币的价值尺度功能,增强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信心。

国内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取得新进展。2012年2月中国银行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将成为CME在亚洲区的首家全面结算银行。旗下的中银国际获得英国金融服务局(FAS)许可,成为伦敦清算所会员,并有望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会员,一举打破了欧美大型金融机构对这一业务领域的传统垄断,以更加有利的地位参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

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带动作用显现

据商务部《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直接投资流量688亿美元,居全球第五。如果其中以人民币计价的比例达到20%,投资额也还不到200亿元,占2010年末中国3172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还不到0.5%,提升潜力十分巨大。

人民币计价海外直接投资将直接拉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一是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占比最高的亚洲同时也是与我国贸易量最大,人民币推广潜力最大的地区。二是人民币海外直接投资中不少用于进口国内机器设备,直接形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三是直接投资计价货币往往与投资项目所产生现金流币种相匹配以锁定投资风险。人民币海外直接投资项目大都面向国内市场,项目投产后将产生以人民币计价的销售收入,在运行期内持续产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

人民币在第三国间的支付结算逐步展开

如果未来欧美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导致国际银行间信贷再次趋紧,则有可能促成人民币互换协议资金的提用。与我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4个,协议人民币资金不仅可用于协议国对我国的贸易结算和清算,也可用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和清算,这将为人民币在第三国之间支付结算打开局面。

自贸区是人民币实现第三国之间计价流通的重要突破口。继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2011年东盟峰会上又传出中日韩将于2012年启动三国间自贸区建设的意向,随着区域内贸易和资金往来的日趋紧密,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计价结算和使用将获得区域贸易组织的有力依托。

跨境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以亚洲为立足点

我国近十多年来对亚洲的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而亚洲地区的贸易格局也有利于货币输出。我国对外贸易形成了对欧美贸易呈现顺差,而对亚洲地区,尤其是东盟和日、韩、台贸易呈现逆差的格局,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工厂,吸纳、整合亚洲地区原材料、技术,在中国加工成制成品后输出至欧美的产业分工现状。由于贸易逆差意味着经常项目下的货币流出,因此与欧美地区相比,亚洲是天然的人民币资金洼地。

亚洲地区对人民币接受度相对较高。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需求较为旺盛,如在新加坡、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人民币已经成为当地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被广泛接受。在边境贸易和边境直接投资活动中,人民币经常被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因此,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宜先以亚洲为重点,通过贸易推动人民币在亚洲的区域化,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夯实基础阶段

主要应稳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计价结算的比例,强化人民币的支付结算功能。2010年1~12月我国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5063亿元,约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量的2.57%;2011年1~12月,国内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8万亿元,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8.84%,人民币在外贸进出口结算中的占比提升较快。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日元在日本的进出口结算占比提升至25%左右经历了约17年。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以3.64万亿美元居于全球首位,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基础好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占比的提升速度应能快于日本。

积累存量阶段

主要应扩大境外人民币结存规模,形成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结算产生的资金流出将使海外人民币结存规模上升。据统计,2011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净付出人民币约5293亿元,较2010年全年流出量增长51%。人民币流出导致香港银行体系结存的人民币规模迅速扩大,从2009年末的627亿元迅速攀升至2011年末的5885亿元。但从占比上看,2011年末香港银行体系结存的人民币占其存款总量的比例还不到10%,还需要从贸易渠道源源不断补充资金,继续扩充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

自由兑换阶段

境外形成初具规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可以起到蓄水池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和缓冲境外资金对境内金融市场的干扰,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更加成熟。一旦实现自由兑换,人民币可以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功能、支付结算功能、价值储备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对地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国际贸易结算的计价份额。许多货币的外汇交易市场的份额明显低于该货币在其本国进出口计价结算的份额。在一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银行业跨国经营规模、境外货币存量规模等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占比仍然是支撑该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总行)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俄罗斯外贸银行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

2014-05-22 17:55
2712

为人民币开道跨境结算试点扩容有戏

2010-02-05 23:16
877

2024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数字人民币,交易银行的新战场

2024-11-15 17:05
51634

国家外汇局:8月境外机构继续净增持境内债券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保持稳定

2024-09-19 13:44
143595

腾讯亮相2024服贸会展现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拓展应用

2024-09-13 13:02
97801

跨境供应链平台易芽EasyYa完成1.5亿人民币融资

2024-08-28 13:12
11726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