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价格波动频繁“保险+期货”为果农送来“平安果”
在苹果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多年以来果农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邬梦雯
在苹果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多年以来果农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在现有贸易模式下,价格主动权掌握在贸易商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果农相对较为被动。在以苹果为主要产业的贫困县,苹果“保险+期货”的落地,让当地果农在面对不利市场环境的时候有了底气,苹果期货也成了保障果农利益的“平安果”。近日,期货日报记者深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进行走访,了解苹果“保险+期货”项目的开展情况。
面对价格波动 果农有了底气
5月份本应是苹果树开花的季节,按照往年的经验,这个时候走进陕西省苹果重要产区之一铜川市宜君县,应该看到大片大片白色的苹果花。但是今年记者来到这里,却发现苹果花“爽约”了:前期一场霜冻席卷这里,苹果开花期推迟了。
面对不利生产形势,宜君县的果农今年并没有手忙脚乱。去年部分果农参与了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并顺利拿到了赔付款。因此,今年在灾情面前,他们继续投入再生产的信心更足了。
宜君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果农基本上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去年之前,面对苹果价格波动时,他们往往束手无策。这一切却因为“保险+期货”这一新事物而发生了改变,“保险+期货”让果农在苹果价格低迷的时候有了底气。
去年12月22日,苹果期货在郑商所上市,那个时候远在陕西省宜君县的果农还不知道这将给他们今后的生产带来怎样的变化。当天,华信期货联合人保财险陕西省分公司推出的苹果价格险项目在宜君县正式签约运作,当地的26户贫困果农实现了“低门槛”“零风险”参与。
“原来不懂,去年参与了以后确实得到了实惠,感觉到这个‘新玩意’好处很多。”家住宜君县彭镇武家塬村的王永信提起“保险+期货”时满脸都是笑容。56岁的王永信患有慢性病,三口之家只有他一个劳力。王永信种植了13.4亩苹果,去年有2亩参与了“保险+期货”项目。今年2月初,受铜川市出现近年罕见的大范围降雪天气影响,苹果价格持续下跌,王永信拿到了3000多元的赔付款。
“‘保险+期货’就是我从保险公司买的一份保险,在苹果价格低于约定价格的时候,我就能拿到相应的赔付。”王永信已经基本能讲清楚“保险+期货”的运作模式。当地政府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果园一受灾,苹果质量不好,也卖不上价,就会影响到果农来年再生产投入的信心与积极性。“保险+期货”大大激发了果农的内生动力,因为他们清楚只要好好种植,提高自身产量,价格方面是不需要担心的,无论多低迷,都能拿到相应的赔付。“正是‘保险+期货’让果农重拾了信心。”该负责人说。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此次陕西省宜君县的价格保险项目共为20万斤苹果提供了价格保障。当时,宜君县当地苹果销售价格普遍在4元/斤(8000元/吨),综合农户意见、种植成本、合理利润以及华信期货对苹果市场的研究情况,项目最终确定了4.3元/斤(8600元/吨)的目标价格。
事实上,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人口红利消失,果园用工费用快速上涨,农用物资价格逐年上涨,果园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导致果园的经营效益下滑,苹果生产的高效性逐步消退,产业吸引力减弱,这已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多年以来果农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价格主动权掌握在贸易商手中。
武家塬村的贫困户王建龙也参与了该项目,提起“保险+期货”也是赞不绝口。“我对去年的赔付非常满意。我家有8亩苹果地,去年共有2亩参保,拿到了3000多元的赔付。如果以后需要自付保费,我也愿意考虑,这个项目让我们果农有信心继续种植苹果。”他说。
据华信期货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项目采用“美式+触碰式”期权,以苹果期货1805合约为标的,在2018年3月9日项目到期前,若该期货合约收盘价格触碰6000元/吨,参保农户将获得2600元/吨的固定金额赔付;若保险期间苹果期价未触碰上述价格,在项目到期时,农户也将获得低于目标价格部分的差额赔偿。此外,由于该项目为美式期权,在2018年3月9日到期前,农户可以随时要求行权,这种机制给了投保方很大的自主权。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运行,当地农户基于当时的市场价格和影响因素,选择提前行权。最终确定的行权价是7660元/吨,每吨理赔940元,理赔总金额9.4万元。
多路径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
据了解,陕西省处于我国苹果种植两大优势区域之一的黄土高原优势产区。该区域生态条件优越,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生产规模大,集中连片,发展潜力大。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陕西省苹果总种植面积1057.2万亩,总产量1100.78万吨,省内苹果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实现连年增长。
和我国其他苹果主产区的情况相似,陕西省苹果产业链较短,根据消费形式分成以贸易商为主和以加工企业为主的两条支链。其中,鲜果消费为苹果消费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各级贸易商对收购的苹果进行分拣、筛选、包装等初级加工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实现。加工消费主要是通过加工企业将收购的苹果制成果脯、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酒等深加工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实现。
据华信期货相关负责人介绍,苹果价格波动具有农产品特有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并受到假日效应的影响。在每年9月至11月的苹果采收期,大量新年度苹果流入现货市场,此时苹果价格出现低点;12月至次年2月,受圣诞节、元旦、春节消费的刺激,市场需求增加,市场价格小幅回升;3月至4月,机械冷库的苹果集中出库,供应量增大导致价格下跌;5月份随着机械冷库出货接近尾声,供应量减少使得价格有所回升;6月至8月间为早中熟苹果集中上市期,苹果批发价格通常整体走低。
目前,国内的苹果产业是一个集中度、规模化种植程度较低的产业。此次陕西省宜君县苹果“保险+期货”项目是国内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场帮助苹果种植者规避价格风险的一次尝试。业内人士表示,“保险+期货”是一种整合金融资源,发挥期货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三农”的新型业务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可以实现精准扶贫。
虽然“保险+期货”项目多点开花,试点范围稳步扩大,但是“保险+期货”模式目前还处于摸索发展期。华信期货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可以从与订单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相结合、加强与银行等机构的合作、开展收入险项目等方面进行改进。
近年来,订单农业、粮食银行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发展迅猛。订单农业是企业在农户种粮之前就与之签订收购合同,并约定价格和数量的经营方式。在此模式下,农户和企业均面临价格波动风险。粮食银行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操作模式,农户可在粮食银行进行粮食交易,以粮换粮,在交易以后同样面临着粮价波动风险。“‘保险+期货’模式的存在,使得经营主体在保障收益的同时,仍可享受价格有利变化带来的收益,可为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上述负责人表示。
目前,保险与期货的结合促进了我国价格险及收入险的发展,未来可在已有模式基础上引入企业、银行、政府等,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各个主体之间的合作。“引入银行可为购买保险的农户提供融资渠道;与地方政府进行深度合作,可引入政府补贴,在扩大保障力度的同时探索新型补贴方式,进一步探索建立‘保险+期货’模式的长效机制。”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在价格险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可适时引入苹果收入险项目。上述负责人表示,收入险既能保障价格又能保障产量,对产量风险较大的地区较为适用。种植户向保险公司购买收入险以后,保险公司将收入险的价格险部分转移给期货公司,自身承担产量风险。收入险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推进保险行业与期货行业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陕西宜君县落地的苹果“保险+期货”项目之外,华信期货还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开展了苹果“保险+期货”项目,3个项目共为52户贫困农户的74.4万斤苹果规避了约40万元的价格下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