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入股信托十年潮起潮落:资管新规下财富管理优势显现

张奇 | 2018-04-12 17:16 1704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张奇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在今年底以前将推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张奇


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在今年底以前将推出的措施中,包括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增强金融行业竞争力,促进行业优化资源配资,也会增强信托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认为。


2007年首家外资入股信托至今已十年,但基于经营战略、投资效益等多方面因素,近年来外资股东退出信托趋势明显。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梳理,外资持股信托数最高时达11家,目前已降至8家,此外还有4例持股比例减少。


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陈赤认为,以前引进外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一些降低效率,与当时信托业务特征有关。彼时信托以融资类业务为主,外资起到的帮助作用不大。“如果信托公司转型以投标品、PE、财富管理为主,就非常有必要引入外资。现在是信托引入外资一个比较好的时期。”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外资入股信托的积极性还不确定:一是外资更看重进入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领域;二是信托开放并没有较之前有更实质的政策内容;三是长久未批成立新的信托公司,且监管形势较为严峻,未来发展趋势有待观察。


外资入股将走出停滞期?


自2015年来,外资退出信托已非新鲜事。最近的一次退出案例是,2017年11月,中航资本对中航信托增资18亿。由于外资股东华侨银行未参与出资,增资完成后,华侨银行持股比例由19.99%降至17.27%。


中航信托董事长姚江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华侨银行未参与本次增资,主要是因为去年参与其他国际并购,需要符合相应资本集中度要求。“华侨银行对我们作出的股东回报非常满意,双方也期待后续更多的合作。”


据梳理,完全退出信托的外资机构共三家,分别为:2015年10月,麦格理资本将所持华澳信托19.99%股份转让给重庆财信企业集团。2015年底,摩根士丹利将所持全部杭州工商信托11.05%股份转让给绿地金控,转让前因未参与增资,持股比例由19.9%稀释至11.05%。2016年4月,苏格兰皇家银行将持有苏州信托19.99%股权转让给苏州银行。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减持股份的案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梳理,包括2015年6月,因新华信托增资引进三席股东,巴克莱银行的持股比例由19.5%稀释至5.57%;2015年8月,威益投资因未同步参与北京信托增资,持股比例下降;2016年,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将所持8.4167%兴业信托股权转让给福建省能源集团;2017年,华侨银行未参与中航信托增资等。


在2015年外资开始撤退前,外资入股信托又是另一番景象。有业内人士将外资入股信托公司历程分为三大阶段:2007年以前的艰难破冰期,2008-2012年的黄金发展时期,2013年至今的停滞分化期。


早在2004年以前就有外资公司筹划入股信托,但种种原因导致入股计划进展缓慢;直到2007年11月,英国安石投资参股北京信托获批,成为外资成功入股信托第一例。


此后,外资入股信托“捷报”频传。至2008年,已有英国安石投资与北京信托、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与联华信托(现兴业信托)、巴克莱银行与新华信托“联姻”,另外报批多时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入股苏州信托、摩根士丹利入股杭工商信托获得监管批准。


之后不到5年时间,先后有11家外资机构入股国内信托公司。不过在2012年摩根大通入股百瑞信托后,外资入股信托陷入沉寂,并于2015年开始退潮。


助力信托转型时机显现?


潮起潮落,背后原因复杂。


政策上,2007年8月下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规定,单个境外机构入股信托不得超过20%,可以看作外资进入的重要起点,也是目前外资持股信托普遍在19.99%的关键原因。


之后,银监会于2015年6月放开外资持股要求,《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明确,外资绝对控股信托不得超过1家。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监持股比例限制放开,但外资持股想控股较难。“控股权相当宝贵一般不会出让。”


与政策放松不匹配的是,外资在陆续退出。外资进退有其自身考量。“一方面可能外资经营理念与我国实情不符;另外可能也与国际金融环境有关,由于本国金融市场动荡等原因而逐渐缩投资。”华东某信托人士称。


另有华北某信托公司人士认为,退出最现实的原因就是投资标的业绩表现。


陈赤称,信托业之前的发展特征是以融资类为主,比如房地产、政府平台融资等,这跟我国当时的情况相匹配,但这些业务外资并不擅长,而且对这类业务的标准、风控措施有不同理解。中方和外方风控差异较大,导致效率不高,互相牵涉,没有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陈赤认为,目前资管新规即将落地,信托公司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转型方向已较为明确,即融资类占比下降,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业务占比上升,不论是资产管理(投标品、PE股权等),还是财富管理,这恰恰都是外资机构的强项。


袁吉伟也认为,下一步金融业对外开放仍是大势所趋,信托公司可以结合转型发展的需求,在加强财富管理、境外业务以及基础管理等方面发挥外资股东优势。

7
标签: 博鳌 亚洲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