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的舞台 讲述中国的故事

高虹 | 2011-04-07 10:14 1114

  在世界地图上,我们找不到琼海;在中国地图上,我们找不到博鳌。即使在一些海南地图上,博鳌也只是一个标有锚和鱼的小点。  就是由这个&l

  在世界地图上,我们找不到琼海;在中国地图上,我们找不到博鳌。即使在一些海南地图上,博鳌也只是一个标有锚和鱼的小点。

  就是由这个“小点”开始,诞生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战略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一个远离首都的热带岛屿省份,被确定为国家外交重要平台,这在近年来不断出台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实不多见。

  借助这个更加宽松、生动和灵活的公共外交平台,一个“中国故事”正在世界舞台上娓娓讲述,也开始越发被当作“世界故事”来解读和审视。

  一个多边外交的舞台

  近30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外交事业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然而,落户我国的国际组织为数并不多,一方面是我国综合国力难以承载太多的国际组织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国际组织的管理带有相当大的挑战性。

  博鳌亚洲论坛的出现,让人为之惊喜。在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副院长姚望眼中,博鳌亚洲论坛有三重特殊意义:第一个涵盖整体亚洲的国际性论坛;第一个包含了官产学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包容性组织;第一个定址中国的综合性国际组织。“可以说,博鳌亚洲论坛开辟了中国外交史上的新一页,从此又多了一种多边外交的形式。”

  “实际上,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影响力,是随着10年来亚洲地区在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上升而增强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认为,博鳌亚洲论坛凝聚亚洲共识、助推亚洲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方面的贡献,也推动了国际社会更加注重倾听亚洲的声音,特别是倾听亚洲共识。

  当前,世界经济尚在停滞中挣扎,美国几乎还没有走出衰退。从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的角度来看,亚洲世纪的预言正在越来越接近现实。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利民认为,“中国的确符合崛起的三个特征——高速发展、大国概念和后起赶超。”

  任何一种新兴力量,都是既有国际格局的重要变数。作为一个非赢利的非官方机构,中国永久性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这本身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一种软实力的体现,也表明了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社会,通过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展现和发挥中国对区域的领导力和对国际的影响力。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有6位国家领导人和8位国家前政要出席。从此,每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都有大批国家领导人和前政要参会。2008年,巴基斯坦总统、澳大利亚总理等10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2009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与会的外国领导人包括3位总统、7位总理和1位副总理。今年,胡锦涛主席将第三次出席论坛年会,而此前温家宝总理已出席两次论坛年会。

  “论坛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建立在了正确的地方。”这是博鳌亚洲论坛前理事长、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的结论。

  “一个舞台,一个平台和一扇窗口。”这是省外事侨务办主任吴士存对博鳌亚洲论坛的概括,“对国家,论坛是一个重要的独特的多边外交舞台;对海南,论坛是一个展示海南经济特区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就的一个平台;对参会的外国政要、商界领袖和学界精英,论坛又是了解中国、了解海南的一扇窗口。”

  每年4月论坛年会举办之时,刚好是我国两会结束之后,国家领导人又进一步通过论坛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人们还注意到,亚洲区域外的政治人物,也愈来愈多地在出现在论坛上,表明了世界政治力量对论坛影响力的认可。

  一次祖国内地与港澳台的大聚会

  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每年的论坛年会,成了亲情流淌的祖国内地与港澳台的大聚会。

  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创始会员,台湾每年都派出代表团参加论坛年会。从2003年起,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也每年都组团参会,时任该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就曾6次率台湾工商企业代表团参会。尤其2008年4月12日,胡锦涛主席与萧万长就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问题交换意见的“胡萧会”,更被视为两岸关系的“融冰之旅”。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胡萧会”在各方高度瞩目下举行历史性的双边会晤,为多年来停滞不前的两岸关系掀开新页。

  姚望感叹道,“当时两岸关系正处在刚要解冻而又没有解冻的特殊时期,真是无巧不成书,借助论坛完成了两岸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会晤。”自此,论坛每年召开两岸企业圆桌会议,成为两岸企业家交流的重要舞台。

  2009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金融危机与两岸金融合作”圆桌会议上,汇集了海峡两岸金融界、产业界、学术界嘉宾,他们通过论坛这一平台,向世界发出两岸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的强烈信号。这一年,温家宝总理也在博鳌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

  今年的两岸企业圆桌会议,主题为“签订了ECFA后的企业合作前景”,将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后两岸如何加强合作、共创双赢进行探讨。同时,今年年会还将首次举行“华商圆桌会议”,来自世界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知名华商参会。借助论坛年会这个平台,这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全球经济重要力量将探讨“华商与亚洲经济发展”大话题。

  实际上,从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开始,每年媒体记者都会在与会嘉宾中发现香港、澳门特首熟悉的面孔。姚望笑道:“博鳌亚洲论坛也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成为祖国内地与港澳台的交流平台。”

  一个公共外交的基地

  近年来,国际论坛逐渐成为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由亚洲国家主导的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正在改变国际经济外交基调。

  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行前夕,从4月10日到13日连续4天时间里,三亚亚龙湾的椰风海韵美景定格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里,成为庄严国事活动的背景。胡锦涛主席在三亚先后为4国元首举行隆重的国事活动,举行9场与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的会谈,被网友称为“最美国事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首都北京之外的地方,为前来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元首举行欢迎仪式。

  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将此次国事活动称为一次“外交创新”。

  其实,海南已多次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场所。2009年4月,温家宝总理选择在三亚会晤出席当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多国元首和重要领导人。2010年底,国务委员戴秉国也选择在三亚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举行会谈,共同磋商胡锦涛主席翌年1月访美的重要事宜。今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也将在三亚举行,代表了全球42%人口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5个新兴发展中大国元首将齐聚海南。不可否认,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效应和服务经验对此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理事、副省长、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认为,用“公共外交基地”一词更适合海南,因为公共外交是政府与企业、民众和各种组织之间的外交。“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往与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是我国多边外交的一个重要载体。”

  任何一种新兴力量的拥有者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关键是看他如何与世界相处。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我国领导人与来自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各国领导人广泛接触,举行双边会谈、会见,与有关国家增强了政治互信,深化了经贸合作,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仅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期间,我国就与来访国家共同签署22个合作协议,涉及经济、贸易、质检、农业、医疗、文化等领域。

  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日渐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及世姐赛的成功举办……这一切,都为打造公共外交基地这一构想提供了强力支撑。

  推动民间外交和官方的高层外交,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以此为平台构建令世界瞩目的公共外交基地,将为海南大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动力!(高虹)

0
标签: 博鳌 琼海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