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或助股票型私募洗牌 小型私募路在何方?

2018-04-08 17:55 16251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随着今年以来二级市场的风云变幻,股票型私募基金的日子开始变得艰难,不仅有明星私募基金旗下产品清盘,而且因为传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随着今年以来二级市场的风云变幻,股票型私募基金的日子开始变得艰难,不仅有明星私募基金旗下产品清盘,而且因为传言中的《资管新规》即将落地,一场股票型私募的大洗牌看来在所难免。


  对此,多位私募基金经理告知记者,目前在一线城市开办私募公司的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租金、人事和渠道成本日渐高涨。例如在北京,管理规模低于2亿元就会入不敷出。而当下主流私募公司的管理规模在1亿元以下。


  接受《红周刊(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北京某小型私募合伙人表示,公司目标是3年内管理规模扩张到30亿-50亿元。他向记者阐述了他的逻辑,目前证券类私募行业管理总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管理人有两万多家,很可能最后只能生存下来1/10,单家管理规模就在50亿左右。


  股票型私募未来日子艰难


  《资管新规》落地越来越近。去年11月,央行等5家机构联合发布《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对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为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3月底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核通过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但具体的条文细则还未下发。


  对此,私募排排网合规部总监温志飞向《红周刊》记者表示,资管新规提高了合格投资者的金融资产门槛,降低了年收入门槛。此外还规定私募机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因此在产品代销、接受机构资金委托及担任资管产品投顾方面政策尚不明朗,“估计很多金融机构基于审慎原则,会尽量减少与私募合作,这也会限制私募的募集渠道”。


  此外,资管新规还要求单只私募产品的杠杆率不得超过两倍,对此有市场人士解读称,此后私募机构通过加高杠杆来扩大管理规模的路径被堵死。


  “资管新规对行业影响非常大。”高溪资产合伙人陈继豪告知记者,新规提高了合格投资者门槛,又加强了对私募公司的管理,压缩行业增量空间,未来行业长尾效应强化,中小私募生存会日渐艰难,私募公司对规模的追求会更加强烈。他同时指出,如果目前的高度结构化行情延续1-2年,将有大量小私募被挤出市场、面临倒闭。


  根据银河基金私募汇统计,截至3月底,内地有8630家私募管理人(自主发行) ,其中管理规模在50亿元的仅有47家,10亿-20亿元之间的有144家,管理规模低于1亿元占比超过80%。上述私募基金公司累计发行了40838只私募产品,从备案数量来看,峰值出现在2016年,当年备案了28977只产品,到2017年备案数量已减少约3.4%。


  股票型私募患上规模“焦虑症”


  事实上,私募行业的淘汰一直在进行,尤其是行情高度分化的2017年,行业内的资金聚集愈加明显。据私募排排网统计,2017年的私募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的私募去年资产规模增幅高达39%,获得1100亿元资金净流入;管理规模在10亿-50亿元的私募群体竞争白热化。另外,规模在10亿-20亿之间的私募退出比例高达53%。


  有私募业内人士告知记者,私募行业真正开始注重存续期和业绩记录,是从2016年开始的。2016年上半年,监管层提高私募公司注册门槛,下半年FOF类产品放行,公募、券商等机构在筛选FOF产品投顾时,都很看重可追溯业绩和风控记录,“一般来说,存续期3年以上、可追溯业绩1-2年、基金经理在2人以上的才能达到FOF门槛,但中国私募市场的爆发是在2014年,因此很多新私募就被排除在外了”。


  据记者了解,私募急于扩张规模有多方面原因:就成本而言,一线城市的私募公司成本越来越高。益安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豫刚认为,目前在北京,私募公司管理规模低于2亿元就会亏损。他解释:“私募的运营成本主要有:人力成本,按照协会要求,公司得有10个员工,每人年成本10万元、人工成本150万元左右;按照北京的租金成本,像样的办公室年成本至少50万元左右,总成本200万元。如按照1%的管理费,则需要2亿元的管理规模才能覆盖公司运营成本。”


  “规模不同,私募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不一样。目前绝大多数私募管理规模只有亿元左右。私募基金公司全年房租至少30万-50万元;小私募一般4、5个员工,基金经理往往由公司出资人担任,除基金经理、风控外的岗位薪资并不高,公司全年的人力开支大致30万-40万元;除此之外,还有业务经费、路演费用,以及支付给律所的报表编制审核费、支付给券商的托管费,再加上基金业协会的会费,全年至少也得30万左右。”陈继豪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一个北京的小私募,目前全年的总成本在160万元以上。


  而且私募公司还需要“给渠道返佣”,一般1.5%的管理费中有1/3返还给代销机构、甚至可能返还1/2,实际到手的管理费远没有1.5%。“对于大多管理规模在1亿元左右的小型私募来说,管理费完全无法覆盖成本。”


  此外,大型私募才更有资格进入券商/银行的白名单。王豫刚表示,进入机构白名单、或成为FOF类产品投顾,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协会的要求是‘1+3+3’,即首先是基金业协会正式会员,公司存续期满1年、3个基金经理、公开业绩至少3年,满足上述条件才有资格。此外,券商在尽调过程中还会了解私募的从业背景等信息”。


  不同机构对白名单的审核门槛不同。中天泓晟投资合伙人刘长春告知记者,银行门槛较高,要求私募管理规模5亿元以上;券商门槛低,但也必须2亿元以上,至少3名基金经理,且回撤要小,最大历史回撤不能超过20%。


  私募行业的剧烈洗牌,让业内人士倍感焦虑。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坦言,公司成立仅两年,管理规模也不大,但2017年新财富买方机构入门标准公布后,让他顿感压力。“从2017年开始,投票机构门槛提高不少,我们被排除在外。”据悉,管理规模高于7亿元的私募才有参评资格,经筛选后,仅剩800多家私募参与了投票。


  大型私募头部效应明显,小私募面临生存危机


  当中小私募还在为了规模苦苦挣扎的时候,经过多年发展,一批大型私募已经不再为规模发愁。据Wind统计,目前发行私募产品数量最多的是恒天财富,其已发行483只产品。不过据记者了解,恒天财富大部分产品的投顾为外部优质资管团队;高毅资产则以206只的产品数量居于第二。


  以规模排名,目前已经有几家私募的权益类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有资深市场人士告知记者,“预计2018年国内就有权益类规模超千亿的私募出现。私募除了提管理费,还会在净值盈余中提取20%。考虑到2017年大型私募收益普遍不错,净值分成会非常惊人”。这位资深人士认为,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张,未来出现权益类规模超千亿的巨型私募是很正常的,当市场行情不错时,其营收甚至可以比肩头部公募。


  “私募行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大部分资金会掌握在小部分资管机构手中。”陈继豪表示,私募行业一旦管理规模突破某个瓶颈后,规模扩张会越来越容易,因为银行等机构的委外资金也会优先投向优质私募。所以当2017年小私募苦苦求生的时候,不少百亿级私募却大量募资。据记者了解,高毅资产在今年1月大规模发行产品,仅邓晓峰一人就募集了上百亿资金。


  “大家进入市场后发现募资很不容易,成本又在节节上升。如果过分压缩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又无法吸引到优秀人才,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北京这边有私募的办公室从国贸、金融街(000402,股吧)迁到了四环、五环外。”陈继豪表示。


  中小私募出路何在?多位基金经理态度悲观。陈继豪表示,这两年行情不好,有越来越多的私募公司在注销。他预测,目前高度结构化的行情若再持续1-2年,会死掉很多私募。


  “自带资金、人脉的金主并购持牌私募,也是一条出路。”一位私募壳倒卖从业者告知记者,由于新成立私募公司缺乏历史业绩,一些有志于私募行业的从业人士会倾向于收购成立时间较长、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公司,这也是私募壳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目前不错的私募壳价格都在百万左右。不过他亦认为,自2017年起,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公司注册信息变更的限制越来越多、并加快了注销进度,壳市场暗淡是长期趋势。


  因为过往几年注册门槛低、私募行业目前严重过剩,结局必然是大浪淘沙,只生存下来业绩最优秀的一小部分。”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向记者表示,资管新规相对利好公募、利空私募,目前也有一些私募在申请公募牌照,譬如凯石基金等,“但只有规模较大、业绩不错的私募才会去申请公募牌照,因为公募的运营成本比私募高很多,而且公募的审核很严格,目前来看,申请的私募不少、但获批其实不多”。

10
标签: 私募基金 何方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