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

朱迪佳 | 2018-01-03 23:04 1679

作者:朱迪佳 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国际业务部来源:贸易金融公众号,(ID:trade_finance),华贸融出品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化大背景下,我

作者:朱迪佳 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国际业务部

来源:贸易金融公众号,(ID:trade_finance),华贸融出品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化大背景下,我国不断地进行着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呈现出不同阶段的特征,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也越来越突出。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汇率机制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需要对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 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也飞速发展,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3年,中国的国际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


201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投资输出国。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成了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汇率的变化也因不同的外部环境产生了新的特征,从而对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汇率制度改革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在朝着人民币国际化方向前进的过程中,我国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一直在稳健中逐步推进。


表1 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一览表

blob.png


这些改革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很大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趋势以人民币兑美元的价格为例进行说明。


从图1可以看出,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呈现出四个不同的阶段特征。


2005年-2008年中期为第一阶段,2005年7月我国迈出了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实行以外汇供求为基础,即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开启了人民币漫长的升值之路,到2008年升值幅度高达19%。


2008年-2010年中期为第二阶段,因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重新开始盯住美元,升值趋势暂缓。


2010年-2014年上半年为第三阶段,2010年中期恢复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浮动汇率制后,人民币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升值趋势,从图中斜率可以看出升值的速度相比第一阶段要缓慢,并且有逐渐放缓的趋势。


2014年3月至今为第四阶段,在8.11汇改之前人民币总体呈现双向波动趋势,但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呈现出了贬值的长期发展趋势。但是与之前的几个阶段不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短期中,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更加明显。


图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blob.png

数据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hq/CNYUSD.shtml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影响


汇率风险是指经济实体因汇率波动,使得外币计价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现金流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而产生损失的一种可能性。汇率风险主要有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营风险三种形式。


交易风险,也就是经营活动中因汇率变动产生的风险。比如商业银行办理即、远结售汇业务及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时留有开放性头寸,该敞口若不及时平补,则可能因汇率变动而产生损失;人民币汇率预期会影响外汇存贷款的变动,从而影响外汇存贷款的规模和结构;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影响外汇衍生工具交易所形成的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导致会计账簿上的外币项目折算成本币时发生变动而产生的风险。很多商业银行因引进外资、境外上市、设立境外机构等原因拥有大量的外币资本金,如果汇率大幅波动有可能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造成影响。商业银行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人民币汇率会影响外币项目的折算,从而影响“汇兑损益”“其他综合收益”等科目的数据,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的净资产和当期损益。


经营风险是银行客户负担的汇率风险的转嫁。[6]进出口企业在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或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时也会因汇率的变化而蒙受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这些风险会通过信用风险等方式转嫁到银行身上,形成银行的风险。


因此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来看,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形势将更加严峻。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除受汇率政策制度的影响外,还受到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利率、国际资本流动及心理预期等众多因素影响,加上某些国际重大事件,如英国脱欧等也会对汇率短期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商业银行预判汇率走势、防范汇率风险的难度更大,从而对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汇率风险度量精确度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度量还不够科学准确,从表2中16家上市商业银行运用的汇率风险计量方法可见,我国大部分银行都以敞口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为主,只有少数几家银行简单地应用了历史模拟法来计量风险价值。然而想要更好的管控风险,需要将风险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从简单的定量分析过渡到更精确的定量分析。


表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方法

blob.png


(二)汇率风险防控手段不够多样化


我国商业银行在运用外汇衍生工具对冲汇率风险方面还是相对薄弱,从表2,16家上市商业银行来看,外汇衍生工具的运用并没有很普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市场还不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转移或规避。而且金融衍生工具本身蕴含着较高的风险,运用不当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风险,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逐步加强运用金融衍生品来规避汇率风险,还要加强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的合理性,以免产生新的风险。


(三)汇率风险组织机构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但是风险理部门难以与业务部门之间保持完全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一般是笼统地管理,尚未建立专门的汇率风险管理部门,因而会缺乏业务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无法从全行范围涵盖各项业务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进行综合有效的计量和管理。此外,内部审计体系不够完善,审计方法存在缺陷,缺乏横向和纵向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稽查部门管理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也都存在,导致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不能较好地运转。


(四)汇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会导致汇率风险的进一步暴露。比如,某银行与客户签订了外汇期权、远期外汇买卖合同,因银行提供了一份“四不像”合同,且未就合同条款向B公司进行充分说明,进而导致了双方在交易关系、单方解除权、合同终止后的平盘结算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当外汇市场形势利于客户时,交易都很顺利进行,但是当市场情况不利,客户需要蒙受损失时,双方就对合同提出了争议。最后银行因合同不规范,按合同要求承担了65%的损失。某些商业银行还因缺乏完善的外汇业务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对外汇产品不熟练等原因引发操作风险,进一步导致汇率风险。


(五)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


2005年以前,我国长期实行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政策,因此人民币波动幅度非常小,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非常低,导致很多银行对汇率风险的关注程度很低。但随着汇率机制改革的推进,汇率风险越来越暴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风险来源,商业银行急需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但很多商业银行并未走出原有的惯性思维来管理新形势下的汇率风险。


(六)高素质的汇率风险管理人员储备不足


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汇率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复杂,对外汇市场的研究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过程,具备一定的金融经济、统计分析等专业素质的人员才能更好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但是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管理人员掌控风险能力较弱,缺乏相关风险管理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无法制定出科学、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造成了商业银行在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和控制环节水平较低。


四、我国商业银行改进汇率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选取适合自身的更精确的风险度量方法


目前汇率风险的计量方法主要是外汇敞口法、VaR方法。外汇敞口法主要有三种计量方法:总汇总敞口法(GAP)、净汇总敞口法(NAP)和汇总短敞曰法(BAP)。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没有考虑不同币种汇率间的相关性,因而不能准确衡量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暴露。


为了更准确的计量风险,VaR方法应运而生,JP摩根在1989年研发的内部风险控制模型中首次阐述了VaR的计算方法和应用。VaR能够较好地反映商业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风险情况,从而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参照VaR值来调整其外汇头寸。随着风险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压力测试、情景分析和回溯检验等方法被提出并运用到实务中,这些方法与VaR一起共同构成了VaR风险体系。


VaR方法受到许多风险管理者的推崇和青睐,但其固有的缺陷亦不容忽视,如不满足凸性,不满足次可加性等,单纯依靠VaR进行风险计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4]于是很多学者为了改进VaR计算的准确性,从各个角度对VaR进行了修正,从而出现了很多的VaR的修正版。比如CVaR(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条件在险价值),该方法能够计量极端情况下的汇率风险,可以考虑汇率之间的联动,对多币种的汇率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但CVaR也有相对保守,不适合较为激进的管理策略等缺陷。[7]


总之,每种计量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己的资产规模需要、结合我国的汇率变化特征选取更为合适的计量模型。


(二)运用多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对冲汇率风险,国内外学者已经通过各种方式研究证实。Choi、Elyasiani[1]基于1975-1992年美国商业银行数据测度了59 家商业银行的利率、汇率风险暴露程度,并运用银行持有的衍生品头寸数据研究了对冲风险的效果,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美国商业银行造成的风险比利率风险更加显著,持有衍生品合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蒋先玲、徐鹤龙[3]对我国 16家上市商业银行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衍生品持有头寸的增加有助于降低银行的汇率和利率风险,从而提升银行的超额收益率,商业银行持有衍生品能够较好地对冲其风险。外汇衍生工具对外汇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明显优于传统的风险管理措施。衍生工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顺应市场价格的变化,而且能根据基础交易头寸的变动做出动态调整,有效地解决风险管理的时滞问题。


2011年2月,外汇局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1〕8号),标志着境内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的正式诞生,也为金融机构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更多可能。此后,外汇局又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对期权产品进行规范,期权市场也在发展中逐渐完善。商业银行可根据外汇风险形势及自身发展需求综合运用多种避险工具,提高外汇风险管理的效率,同时可借鉴国际上成熟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积极寻求外汇避险工具的创新。但是发展衍生品的同时必须注意适度合理,不当或者过度运用金融衍生品反而容易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风险。Reichert、Shyu[2]运用三因子多指数模型和修正的VaR模型,分析了利率、汇率衍生品对国际大银行利率、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结果表明,期权类衍生品会提升银行利率、汇率风险系数,而互换类衍生品能有效降低银行利率、汇率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并完善科学灵活的衍生产品定价机制,引进风险管理软件和报价模型,加强对外汇衍生产品相关风险的管控能力。


(三)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我国商业银行可借鉴外资银行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自身实际,取长补短。组织架构可至上而下设置高层管理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外汇业务经营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高层管理机构需要确定银行可承受的风险水平,审批和制定汇率风险管控的战略、流程和政策,从宏观层面进行物资调配、系统配置,总体把控汇率风险。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是对业务经营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建立完善的审计体系,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对汇率风险管理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对风险管理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反馈最高管理层。外汇业务经营部门负责业务的受理,需建立完整的业务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做到前、中、后台严格分离,从源头上控制操作风险和汇率风险。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识别、量化和监控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不同部门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制定完善的自下而上的报告政策与程序,保证政策意见的传导畅通,共同做好汇率风险防范工作。


(四)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内控机制


商业银行的所有工作人员,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基础业务员都应该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认识到评估汇率形成机制对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转变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性,认识到与时俱进顺应市场改进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机制是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善的内控机制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策略实施,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商业银行应严格依照外汇管理局关于金融衍生品的相关规定,补充完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严格审核各项产品的合同文本,避免业务操作疏漏引发汇率风险。严格按照展业三原则审核客户业务背景真实性,坚持实需交易原则,不要让外汇衍生产品异化为部分企业套利的工具,避免外汇业务因不合规、非正常终止等原因间接产生汇率风险。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市场分析能力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支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风险计量工具,精通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人才的来源既可以来自社会招聘也可以来自已有专业业务人员的培训,既要有擅长数据统计分析的的基础业务人员,也需要有能洞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善于做出决策的管理层人员。商业银行内部应经常开展专业素质的培训活动,加强同业交流,参加各种经济论坛活动,不断培养整合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激励和考核机制,避免优秀人才流失,强化惩罚力度和行为约束。


(六)加强科技化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外汇交易和汇率风险管理的电子化水平,建立覆盖总分行,具备信息搜集、风险预警、信息反馈、决策报告等综合的电子化管理平台,使风险管理更实时化、风险信号传递更迅速通畅。同时,加强应用软件开发,提高外汇交易的效率,及时地采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提升信息的加工效率,改善人工搜集处理数据的差错率和低效率。


参考文献:


[1]Choi J J,Elyasiani E.Derivative Exposure and the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Risks of U.S.Banks[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1997,12(2-3):267-286.


[2]Reichert A, Shyu Y W. Derivative activities and the risk of international banks: A market index and VaR approach[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03,12(5):489-511.


[3]蒋先玲,徐鹤龙.汇率、利率风险与商业银行衍生品运用研究[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0-10(38).


[4]周好文,刘飞.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 (3):47-51.


[5]刘蕊. 外汇衍生品交易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5(3):80-81


[6]于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


[7]周梦瑶.基于CVaR模型的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6.


0
标签: 朱迪 华夏银行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