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出台后的市场深层思考

2009-06-12 15:13389

针对此次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市场各方众说纷纭,解读不一。笔者认为,此番调整出口退税率仍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中采取的刺激经济的手段,对涉及其中的相关产业存在多样化的影响。

  政策解读

  解读税务局发布的通知及附件,我们可以将此次调整分为5个档次,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从5%到17%不等。

  此外,此次政策对退税率档次进行了归并,取消了11%和14%两个档次,退税率由原来的9档减少为7档。笔者认为此次调整有一下几点不同:第一,在最近几次上调退税率中屡屡出现的纺织品与服装本轮并未上榜。自2008年8月以来,纺织品与服装的退税率已经从11%一路上调到16%,该类产品离全征全退仅有一个百分点的空间。第二,钢材钢铁产品首度入围增退名单。第三,劳动密集型商品、家用电器等仍然是本轮调整名单中的主力。

  背景剖析

  毫无疑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并不是一个利好的信号。相比较而言,从1994年税制改革到2007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总共只有6次大幅调整,分别发生在1995年、1996年、1998年、2004年、2005年、2007年。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来的七次调整均是向上调整。因此,在国家如此高密度出台调税政策的背后是对于出口形势的担忧,“保出口”成为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最大动力。

  根据近期海关发布数据显示,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707.3亿美元,同比下降22.8%,但比今年一季度累计同比降幅减少1.9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的出口总值为919.3亿美元,进口总值788亿美元,贸易顺差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远低于3月份的42.04%。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进出口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灾区”。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正在继续深化,世界贸易组织在其报告中预测,今年世界贸易总量将下降9%,这将是自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降幅。其中,发达国家的贸易量收缩1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下降2%—3%。全球贸易活动的降温对于中国的影响不言而喻,大量依托外需的产业遭遇灭顶之灾。以电冰箱为例,2009年4月份冰箱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4%,1至4月累计的出口量下降了15%。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空调、缝纫机等产品上,为了扶持出口企业,中国不得不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仅今年1—4月,实际办理出口退税达1359亿元,同比增长近一成七。

  近期,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上半年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目前应尽最大努力保持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由于即将发布的5月份的对外贸易数据仍难言乐观,有关专家预测表示,由于主要的外贸伙伴仍深陷金融危机中,外部需求并未有所改善,5月份的贸易额仍将继续下降,降幅预计超过20%。国家在此时再次调整出口退税率,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5月份的数据将继续“难看”。

  影响研判

  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依赖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是一个直接的利好,将有利于出口企业降低出口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进而有利于落实国家稳定外需的政策意图。同时,由于政府对不同的产品实施不同的出口退税率,也能够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将政策扶持力度集中在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

  但是,由于全球经济的走势依然扑朔迷离,各国进出口贸易复苏的脚步十分缓慢,在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靡、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国内的出口退税制度来增强出口能力,恐怕难以根本扭转当前企业出口面临的订单问题。因此,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短期内不断提高出口退税率,不仅无法拉动出口,反而有可能引起产业畸形,颇有“饮鵚止渴”之嫌。

  我们认为,分析提高出口退税的调控措施对产业的影响,必须结合该产业特殊情况,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可一棒子打死。

  首先,出口退税政策并非对于刺激所有产业的出口都行之有效。通过本次调整,很多商品已经实现或者接近17%的全额退税,日后再次上调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前文已有述及,纺织品服装行业向来是出口退税调控方案中的常客,此番却未能现身,其原因正是在于,经过连续的上调之后,其空间已经有限,效果出现递减。5月份以来各出口商会纷纷向商务部表示,要求推出出口全退税政策。虽然出口全退税政策符合国际惯例和WTO协议,但是目前外贸的主要压力还是来自于外部需求的萎缩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出口全退税会可能进一步加剧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而这并不利于中国产品守住国际市场份额。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再使用出口退税政策,有可能使中国外贸面临新问题。在此前美国财长盖特纳访华过程中,“挑刺”中国汇率的争论已不再是主要矛盾,影响中美及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矛盾将集中在贸易摩擦上。

  其次,过分依赖出口退税政策扶持不利于企业提高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凭借国内低廉的制造成本进入各国市场,长期被冠以倾销骂名。更重要的是,以价格优势而非技术优势占领市场的产业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挤入之后,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这也正是国家出台相关产业振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必须进行产业调整。过高的出口退税变相鼓励国内厂商各到国外市场实行低价销售,不仅未能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反而进一步损害了“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价格地位。

  金融危机中,中国出口的放缓更大程度是源于发达国家消费需求的萎靡,一味地采用提高出口退税率,用财政资金补贴劳动密集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难免有中国补贴世界的味道,并不利于国内的产业升级。以我国的玩具业为例,前些年粗放式高速增长积累的大量隐患,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各项成本和费用日益上升、国内外需求增速放缓等各项因素配合下直接导致全行业的低迷,调整到15%的出口退税率并无法保证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订单,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就必须在优胜劣汰中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

  第三,企业应该主动利用此调控环境修好内功。实施有利的出口退税政策还需有的放矢,重点支持那些处于发展初期的弱势产业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打击的行业。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对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我国4月份出口同比下跌22.4%,但是得益于此前持续上调纺织业的出口退税率,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下降为14.4%,好于整体出口跌势。若没有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纺织出口大跌30%—40%并非没有可能。对于这类处于行业调整过程中的困难行业,进行必要的扶持将增强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能力,而企业也需要利用这难得的环境加速进行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而此次调整还涉及了有色金属中的单晶硅棒,退税率由0上调至13%,在此次调整中幅度最大。这一调整主要对从事大直径单晶的出口生产的公司较为有利。以有研硅胶为例,公司2008年外销产品占总收入的28%左右,较2007年下降了22%,出口退税的大幅调整可以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企业的毛利率。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医药行业,考虑到人民币的升值,这些处于发展初期的高附加值产业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以尽快抢占市场份额,恢复企业信心,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此举对于内销型企业的影响较为有限。

  我们可以看到,此次出口退税的调整不仅提高部分深加工农产品、药品、钢铁等优势产业的出口退税率,还涉及了胰岛素、单晶硅以及家电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家对于这些在金融危机中受打击较大的高科技行业的支持。

  总之,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是一帖百试百灵的良方,相关企业借助国家扶持的力量提升自身能力,在危机中壮大自己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0
标签:出口退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答疑!疫情防控有关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十问十答

2020-02-20 14:11
87658

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优惠政策20问

2020-02-15 20:04
77452

温州某服饰公司涉嫌骗取出口退税3千万后破产:骗取的出口退税是“税”吗?

2019-12-09 11:37
78887

一份“完美”退税申报露破绽,骗取出口退税终被罚

2019-08-14 18:15
84150

出口退税,外贸企业一定不要错过这4个时限节点!

2019-07-15 17:21
34644

骗取出口退税罪案件不予批准逮捕的九种情形

2019-04-23 17:48
5151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