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应以亚洲金融合作为基础
在最近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金融界最高决策层——一行三会的领导共同就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表了讲演。
听后深有感触,也想就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关于金融扶持产业创新的战略。不管什么模式,科技创新需要成熟的金融机制扶持,而金融健康的发展也需要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经济增长点)作为前提,美国纳斯达克的繁荣和日本“主银行体系”的强盛都验证了这一点。所以,上海发展金融要从科技创新入手。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即在准入条件上,要政府引导,专家配合,不要光强调起步时候企业的资信条件 (何况长三角有大批优质的中小企业),而是要从宽口径的企业生产内容上判断企业未来成长的空间。至于最后中小企业哪家能够获得融资,只要发挥市场的识别机制,就能挑选出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好企业。
为此,在这里呼吁政府一定要培养和引入大批的专业化投资团队。因为企业量大,成分不同,只有私募基金、阳光基金、风险投资家等专业投资者,才有抗风险和识别创新企业的能力。否则,一般散户的进场 (直接对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投资),可能会搞砸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创业板在世界上成功的案例不多的原因。
第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最终目标就是要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目前我们刚刚开始走第一步——正在试点人民币的贸易结算业务,离人民币完全国际化的目标相差甚远。而要跳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急于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并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实行人民币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以实现国际货币所需要的另外两个重要功能——储备和投资功能,是完全不现实的,也是有很大风险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为了弥补人民币货币功能的缺陷,充分发挥人民币结算功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上海市政府应该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建设,通过航运、贸易和金融等多方位的高质量服务,甚至通过创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来促成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完全推向世界经济舞台。
当然,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推进亚洲金融合作的任务,只有当世界最大的经济活跃主体——亚洲各国都参加到对他们来讲也带来双赢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时,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才可以说真正形成。就目前而言,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并不成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亚洲的魅力并不十分强大,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亚洲拥有世界三分之二美元资产的事实和亚洲各国都有改变美元投资的动向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否通过开展美元离岸业务,能否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能否形成亚洲共同的投资基金,这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锻炼、制度建设和金融文化的培育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只要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深入而变得日趋成熟,在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国际金融业务经验之后,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否则,没有亚洲金融合作的基础,忽视目前国内缺乏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而贸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都会造成得不偿失、事倍功半的结果。
总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对中央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带来的最大挑战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解决制造业发展和金融业发展上的冲突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好 “政府和市场、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三是政府对打破产业同构现象的努力和幼稚产业保护政策之间的两难选择问题。
只有迎面挑战这些阻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棘手问题,那么,中国经济才可以在一个结构合理的状态下,续写改革开放前30年的发展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