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非:全球化的变与不变
如今的世界就像万花筒,越来越复杂、多变。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增多,全球治理议题几乎无所不包
何亚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席主席。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如今的世界就像万花筒,越来越复杂、多变。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增多,全球治理议题几乎无所不包,国际规则正在改写。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新一轮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由此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如此混沌的局势中找出全球化新时期的轮廓和核心要素,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客观深入地认识全球化的“变”与“不变”,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全球化发展趋势,制定与时俱进的外交政策的基础。这不仅需要哲学家的洞察、政治家的睿智、经济学家的分析,同样需要普通人的直觉和感受。
全球化的“不变”有三:
“历史不会终结”。冷战刚结束时,美国学者福山曾断言,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和体系已占据永久的统治地位,人类政治制度博弈的历史终结了。而近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表明,西方“自由秩序”被马克思预言所中,已成为“自身的掘墓人”。
世界多极化、多元化势头日强,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多边主义深入人心。而且,全球化已经把各国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随着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些基本符合各国利益的全球生产链和贸易投资等制度性安排和规范没有因为全球化出现波折、变化而消失,反而更加深入地把各国卷入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决定了全球化的不可逆性。
中国所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乘全球化之势实现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国际力量对比,呈现西方工业革命几百年来前所未有的东西方力量“大趋同”。
全球经济中心逐步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安全,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转变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东西方将真正平等地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共享全球治理成果,中国则可能是第一个成功参与引领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的东方发展中国家。
孕育全球化、保障全球化的国际体制机制,主要是二战胜利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制度性安排。它们不会一夜消失,将根据国际格局和全球化的演变而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革,进一步趋于公正、公平、合理,据此在全球治理中,给予发展中国家整体发言权和决策权。
与此同时,主要变化也有三点:
全球化主导者想改变“游戏规则”。美国人曾称“全球化即美国化”。后来,全球化“普惠性”增大,开始偏离“美国化”既定轨道,参与者和受益者多了,发展中国家赶上来了,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等矛盾激化了。于是,美国判断,传统的全球化已过时,中国等成为全球化最大赢家,美国想改变游戏规则,寻求建立于己更为有利的制度和体系,以重新分配全球化利益,防止被新兴大国超越。
美国大选“黑天鹅”事件频出造成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民粹主义、反精英情绪严重,已经造成美国社会政治生态的剧烈变化和政治制度的系统性危机。
欧洲从去年英国公投脱欧,到法国反欧盟、反移民的右翼“国民阵线”势力大增,再到西班牙、丹麦、匈牙利、希腊等国的右翼政党在政坛崛起,美国“黑天鹅”事件在欧洲很可能被复制,欧盟前景堪忧。
全球治理思想出现混乱和空白,亟待新思想新方案。近几十年,全球化是美国“经济新自由主义”及其“华盛顿共识”统治世界经济乃至全球治理的“黄金时代”,全球经济治理和经济发展模式都被它格式化、模板化。然而,物极必反,历史无情。这些年,凡采纳经济新自由主义的国家,无不遭遇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的“灭顶之灾”。就连美国自身也难以幸免,因金融监管缺失而遭受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这使得全球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被动摇、打碎了,全球治理严重滞后于全球化的演变。
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中国借全球化东风,坚持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也深刻改变着世界。如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大大提升。这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力量提升同步,成为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综合国力上升要求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并力所能及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这是全球化新时期大国成长的必然路径。中国决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投身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就是基于对自身和世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中国为此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既维护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国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又对全球治理体系不尽合理之处提出可行的改革方案。2016年成功主办G20杭州峰会,2017年将主办“一带一路”峰会和金砖国家峰会,都是中国深入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标志性事件。
世界的未来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在自身继续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参与和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并对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作者是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席主席,终稿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