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觉成就中企“走出去”的典范
“当时我们很心虚,因为我们是一个民营企业,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不敢去,我们说现在还不敢给你们(迪拜政府)打印房子。”上海盈创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义和也许没想到他们公司打印的房子会被迪拜政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当时我们很心虚,因为我们是一个民营企业,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不敢去,我们说现在还不敢给你们(迪拜政府)打印房子。”上海盈创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义和也许没想到他们公司打印的房子会被迪拜政府看中。他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谈起面对迪拜政府采购时的状况。马义和说,后来还是迪拜政府在考察完他的公司以后,打印了17幢房子装到了总统府的绿地,此事引起了全球的重视。
如今,上海盈创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在全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地区展开合作。“我们占小股份,输出技术、输出设备,然后和当地愿意拥抱这个技术的企业合作,实现了我们的梦想。我们现在已经在迪拜、沙特、德国、悉尼建立了工厂。特别是跟美国的合作,大家可能知道急速列车,他们也是选择了盈创为他们打印了急速列车的设施。”马义和说。
中国民营企业的3D打印技术能够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可,说明中国企业在某些方面并不比外企差,给中国企业长了面子,提高了自信心,这在如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潮中显得十分重要。对此,参会的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教授王义桅表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我觉得应该增强自信与自觉。”
王义桅以印度百万富翁用步步高机器看盗版碟为例子指出,中企在国外生产的产品应符合所在国的国情和消费者需求。“我们老是盯着发达国家来看,老是觉得我们企业管理经验和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差距。”王义桅说,“其实生产符合当地老百姓需要的产品,就是中企国际化的自信。”
对于“自觉”的理解,王义桅认为,企业要自觉地把它变成本土化。而目前,有些跨国公司全球化、本土化做得并不是很好,并没有完全尊重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习俗。王义桅又以海尔集团主动适应非洲当地情况,开发出能清洗马铃薯的洗衣机赢得了市场欢迎的故事来证明他的观点。
纵观历史,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是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在进行中,只是处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业态、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模式在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企业三十几年来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延续,扩大了更多的地域范围,扩展了新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产品。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无论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还是现代化,都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也摸索出哪些产品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
摊开地图,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多是中亚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程度低,经济发展较缓慢,它们最需要完善基础设施。这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来说,就是机遇。
“我们是做基建和特色产业小镇投资的企业,基建投资是目前阶段‘一带一路’上非常好的机遇。因为中国的基建行业是可以做全产业链输出的行业,中国经济发展高速增长了30年,给中国基建类的企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给我们储备了非常多的实力。也就是目前我们基建行业在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占全球‘走出去’的企业投资的51%以上,超过一半。”CCG常务理事、中外建城市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涌说,“我们是做地产产业小镇的投资,去年到海外地产类的投资已经超过了18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对外的地产类投资。这说明什么?说明基建行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要改变近代以来的老说赶超和摆脱落后的思维方式,我们要走向新型的全球化。”王义桅指出,“一带一路”2.0版本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桥梁和纽带。
文章选自《中国贸易报》,2017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