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是要共赢还是发红包?

2017-04-13 14:13 4949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中国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2017年4月9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


在论坛五“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的环节中,嘉宾就如何更加有效地推进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如何以全球视野设计和实施“一带一路”,如何将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和国际产能合作更有机地结合起来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思想交流和实例分享。


以下是几位发言人对“一带一路”战略及中国企业新机遇的看法: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秘书长金鑫


  “一带一路”要打造升级版需要在几个方面着力:


  在理念打造方面,要适当的淡化“中”字,要突出“共”字。“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提的,但是一定要变成各国的共同行动和共同方案。不仅仅是中国和沿线的国家要对接,此外还要推动沿线国家之间也互相开放。同时我们还要把发达国家请进来、参与进来。


  在机制化建设方面,要响应国际社会的需求,再搭建功能性的平台。下一步通过高峰论坛召开之后,是否要考虑常态化运作,秘书处是否要进入一些补充的功能性领域搭建平台?是否要分行业、分领域来建立一些合作网络?


  在合作方面把握两个关键词,就是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应该有序的走出去,把民间投资,国企、央企都带出去,NGO也要发挥作用,才会发挥协同效应。


  日本为什么在过去的二、三十年社会安定有序,确实是他们的GNP发挥了作用--海外资产的回报率很高,在海外相当于有1.5个日本。将来如果我们的海外资产、海外投资能够占到我们GDP的1.5倍以上,我们国内的抗风险能力是何等之强?


CCG副主席、美国威特集团董事长、美国百人会大中华地区共同主席李学海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一直在进行,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业态、不同的市场,以不同的模式在进行。三十几年前,中国企业出口创汇的方式是代工做一些低端价值的产品,一直到现在生产电子、高科技产品。


  近年来不少企业走出去,在欧美国家收购并购和取得专利技术、品牌等,形成了跨国企业集团,这些跨国企业有央企、国企,也有民营。有多少优秀跨国企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经济强大的重要标志,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一带一路”是中国企业三十几年来全球化过程的一个延续,只是扩大了地域范围,扩展了新市场,创造了更多的产品。这不仅在于基础建设,也不只是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的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都要根据的自身业态、资源、网络参与其中。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原会长孙杰


  金融行业要提高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水平,很多机构已经大举研究和投资于国内那些走到“一带一路”行业里面的产品,但恐怕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出击。


  “一带一路”不仅是简单提出来的一个“走出去”战略,是一个吸取了诸多历史经验教训,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一个重大举措。


  金融机构应该为“一带一路”发挥供血功能。现在供血基本上是三大方阵:公募基金,包括国际上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大型的国有银行和国际机构;另外就是市场上的金融机构。第一方阵、第二方阵步入市场之后,第三方阵中的一些公司没有跟上。


  公共部门应该提供一些制度。我们一些部门为了防止金融风险,管得比较严格一些,但是“一带一路”不放开手脚,不承担一点风险是做不成事的。


  最后,一带一路”中走出去的企业一定要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方面要给最大限度的支持和保障。


CCG高级研究员、前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


  为什么中亚那么重要?中亚在世界政治舞台和经济舞台上,都是知名度相对不是很高的地区,但中亚对中国非常重要。我们的资源、能源重要的来源地在中亚地区。另外,这些地方也需要出海口。中国要重视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这个地区12个国家,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丝绸之路要通向欧洲,因为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非常重要的外资的来源地。欧盟新一届的领导有一个所谓“容克计划”,撬动350亿欧元的资金,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这个跟我们“一带一路”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我们在“1+16”的这样一个机制下面,要照顾到这16个国家发展本国的一些需求,我们还要注意在一个大的环境之下就是为中国与欧盟的整体合作。


  我想提醒一下,就是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要注意地域的选择和国别的选择。另外一个是标准--你在中亚合作,可能是俄罗斯的标准和技术,在欧洲的合作,可能要注意欧洲的标准。


CCG副主席、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


  我在塞尔维亚发现,因为缺少资金,他们的一个幼儿园六年都没建成,我把剩下所需的33万欧元捐给他们。我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举措得到了他们国家和政府、人民对我们的认可。


  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华侨具备语言优势,还懂得国际上的很多规则,以及与当地社会的关系,是需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华人华侨一定要跟当地商会组织交朋友,跟他们一起共生存,跟海外企业一起共享。


  民营企业家在“走出去”之前,首先要找像CCG这样的智库机构合作,因为我们如果不懂得当地的文化、地理、历史、法律法规等等,就一定会吃亏。我们要做好自身准备,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机遇,民营企业家要跟着国企、央企一块抱团出海。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教授王义桅


  “一带一路”已经到了“2.0版”的时候,除了中国的动力以外,增强了多国的动力,甚至有自发动力。 “一带一路”的“2.0版”,已经从解决中国过剩产能,中国企业“走出去”,变成了世界化、工业化,乃至于全球化的方案。


  中美要共创“一带一路”2.0,否则,如果不处理好和美国的关系,以及和已经存在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体系的关系,那么“一带一路”的境界是不够的,也是走不远的。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应该增强“自信”与“自觉”。符合当地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自信。我们的企业还要自觉地进行本土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经验非常鲜活,无论是工业化、城镇化还是现代化,都比较符合这些国家的需求。


  我们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一个桥梁和纽带,这是 “一带一路”2.0版本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的思维方式要走出近代以来常说的“赶超和落后”,而是要走向新型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是主动地、全方位地开放,将会再造一个中国。


CCG副主席、道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永续自然资源保护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醒生


  在“一带一路”和全球化的具体实施当中,着眼要虚一些,眼界要高一些;但是落的要实一点,要低一点;要像下围棋,别像下跳棋。


  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最好要有“联合舰队”的思维。而且不仅把我们的过剩产能要带出去,还要把文化、教育、环境也带出去。


  刚才王教授提到了“一带一路”2.0版本,我现在觉得我可以提出一个“2.0 Plus版”。如果把中国的互联网优势像云彩一样照在“一带一路”的天空中,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势力就变成了这个社会离不开,甩不掉,没办法对抗的一个软实力。


  互联网领域投资,比投一条铁路,比投一个矿山的投资要小得多,但是其影响和其稳定性,尤其是对中国国家战略的保障和中国企业的保障将是一个巨大的裨益。物理的“一带一路”固然重要,但是影响我们全人类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CCG副主席、东和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龙


  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对话,“一带一路”的分区域合理布局,统一管理,避免中国企业内部竞争,互相残杀。第二,按照“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水平,分层次梯度合作,优化节点。通过分析当地在 “微笑曲线”中所处的位置,在关键技术、制造、销售、服务和品牌等不同领域分工合作。第三,加强全球化的扶持力度,以政治影响和财政政策引导资本,重于疏,轻于堵,避免“一拥而上”。第四,加强文化与宗教的作用,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巩固“一带一路”多维度的交流,而不是单纯依赖经济驱动。 “一带一路”合作在于百花齐放,而不在于孤芳自赏。企业最关心的是国家在“一带一路”里面给企业提供什么实实在在的平台支持和政策支持。


CCG常务理事、中外建城市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涌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最大的特点,是跟比中国经济落后10到20年的经济体中的市场机遇有关的。另一个机遇,是中国产能过剩的需要和利用外汇储备的需要。


  我认为基建投资是目前阶段“一带一路”非常好的机遇,因为中国的基建行业是可以做全产业链输出的行业。我们发展高速增长了30年,不仅给中国基建类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储备了非常强劲的实力。


  当然我们也面临几个挑战,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四大文明和三个世界宗教的发源地。这些国家的宗教多元化,造成这些国家政治稳定、法律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的缺失,这是我们走出去面临的很大的问题。我特别认同互联网先行的观点,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打破传统思维,构建互联网的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走出去。


  “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当中,要做好这个体系和架构的整体设计。希望我们的“一带一路”能够第一时间提供信息,从而对于我们企业走出去有所借鉴,有所参考。


CCG常务理事、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顾问易珉


  第一个关键词,是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大概有一半能够靠铁路来实现。国内很多城市在修高铁、城铁、地铁,靠PPP的模式,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国家自己本身在PPP方面没有立法,我们出去就变成了我们是私人资本,我们跟当地的国家进行合作,我们就变成了私营和政府之间的混合所有制,这是我们要考量的一方面。


  第二个关键词,工业化。但是我们有一些工业化的东西还是不够,比如说我们有一个螺丝就可以造成很大的系统性的问题,这都是我们在走出去过程当中的问题。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我们要文化的包容。因为沿线国家有穆斯林,他们居民出行的模式,很可能早期不像我们一样,基础设施的东西要研究当地居民的模式。


  第四个上午大家也提到,我们如何能够在模式方面创新。我认为,最大的创新不是科技创新,最大的创新是模式创新。


  第五个是合规(Compliance。中国企业走出去经常会遇到合规问题,这也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


CCG常务理事、华也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CEO叶雪泥


  值得欣慰的是,在我们服务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走出了产品翻译的模式,走进了产品本地化深入的阶段。他们不光把产品翻译到当地的语言,他们把当地用户的文化习俗融合到这个产品的设计当中,我们把这叫做当地的视角。


  在我们接触的100多个中国的品牌当中,有一些共同的误区点。第一点就是只要有质量就有品牌,只要有技术就有质量。只要有质量就可以卖高的价钱,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咱们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怎么被对方感受到的才是现实。从讲故事的时候,能够从当地的视角开始讲,这样在交流当中才是比较有效的。


CCG常务理事、盈创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义和


  我们做完第一次3D打印建筑发布会的时候,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个客户,就是今天“一带一路”沿线的迪拜政府。后来沙特政府知道了我们盈创,我们与当地的一家企业进行了,沙特政府给了三千万平方的建筑,向我们租了100台的设备。


  走向全球化,首先要有一个颠覆性的技术,企业有一个颠覆性的商业模式。盈创现在就是把我们的技术在全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地区展开合作。我们占小股份,我们输出技术、输出设备,然后和当地愿意拥抱这个企业的合作,最终实现我们的梦想。

6
标签: 中国 全球化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