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探索与实践小额信贷差异化转型发展

郭志文 | 2016-11-24 17:23 1306

文/郭志文 哈尔滨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0期如何发挥差异化经营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满足地方小微实体经济的融资需

文/郭志文 哈尔滨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0期


如何发挥差异化经营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满足地方小微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和风险管理水平,是新形势下推进小额信贷持续稳健发展面临的难题,也是城商行借此成功实现经营转型的关键。


坚守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市场定位,不忘“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创立初心,是城商行经营发展根本导向。哈尔滨银行长期坚持小额信贷战略,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经营之路。在经济金融加快转型的新形势下,客户结构失衡、产品性能不优、渠道布局偏窄、运营模式传统、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唯有转型和创新才能突破瓶颈问题。哈尔滨银行积极应对形势挑战,创新变革小额信贷业务布局、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推进小额信贷战略差异化转型发展。


守成创新:放大战略优势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城商行只有通过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才能形成自身比较优势。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基于自身禀赋,继续保持既定战略,扬长避短,守成创新,实现作为。哈尔滨银行多年来秉承“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打造小额信贷专业化品牌银行。自2001年起,逐步确立“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小额信贷银行”的战略目标,率先进军小微、农贷和对俄金融市场,积极开拓移动金融、消费金融、房产金融等新领域,并通过发起设立哈银租赁公司、筹备设立消费公司、增设村镇银行、开发直销银行等方式,加快推进小额信贷特色化、综合化、集团化发展。截至2015年末,小额信贷规模由当初的6亿元提高至1119亿元,增长186倍,占贷款总额75%,获国内外奖项百余个,连续5次被银监会评为“全国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银行服务”国际大奖。哈尔滨银行将小额信贷战略写入了“2016-2020”新五年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建设“服务优良、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小额信贷银行”新目标。


借鉴全新技术,革新传统小额信贷。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生态,带动客户结构、交易习惯和融资需求发生变化,促进传统金融服务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入融合,在产品、渠道、平台各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撑,也为小额信贷差异化转型创造了条件。哈尔滨银行于2013年提出再打造一家零距离、优体验、移动化的纯网络银行目标,着手构建O2O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形成线下传统银行与线上移动银行双轮驱动、共同发展格局。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四大业务板块,打造以零售金融为战略基础、移动金融为有机补充、公司和同业金融多元支撑的业务格局,重点围绕居住、健康、教育三大金融场景,建立起集客户细分、精准营销、风险防控于一体的小额信贷业务体系。同时,长期与德勤等国际咨询公司合作,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完善全面管控模式,狠抓风险内控、管理会计、科技治理等咨询项目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成果应用,保证在经济下行、风险暴露的经营环境下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全面优化经营管理。创新是银行经营发展的持续动力所在。哈尔滨银行彻底转变唯业务论的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管理架构、组织模式、内部流程和特色业务、互联网技术应用等各方面加快改革创新,形成快速响应的产品研发体系和整合一致的经营服务体系。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及自身发展实际,专门成立产品创新实验室、若干业务产品创新中心和团队,建立开放互动、敏捷响应、快速迭代的产品研发机制。顺应经营形势和客户融资需求变化,推进组织架构转型,前台推行以客群细分为导向的组织分工,建立总部下统一的资源配置和专业服务平台;中后台建立纵向整合与横向集中的营运机制,以充分支撑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先后启动流程优化、运营集中、网点转型等重点工作,打造精细化经营管理新优势。


大胆实践:提升服务质效


提升了特色化、移动化、一体化的小额信贷服务体系。一是小额信贷业务快速发展。哈尔滨银行在做好传统小额信贷服务的同时,2016年试水投贷联动和产业基金项目,推进绿色金融债和资产证券化。农贷业务紧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推出黑龙江省内首款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上线互联网农贷产品丰收e贷和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对俄金融发展“中俄金融联盟”成员57家,在2016年东方经济论坛上新签署100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合作协议,对俄跨境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在全国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位。


二是移动信贷体系初步建立,搭建移动支付、移动理财、移动信贷、移动运营等各类移动应用平台,电子银行业务交易替代率为77.5%,移动渠道业务替代率30.8%。


三是哈尔滨银行集团一体化经营成效进一步显现。已先后在全国14个省市成立24家村镇银行,发起设立东北首家以农机租赁为特色的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小额信贷的有益补充,村镇银行复制了哈尔滨银行特色业务和风控技术,8家村镇银行入选“全国百强村镇银行”。


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应变创新的经营模式。一是推进组织专业化。强化总行的产品创新能力和业务直营效率,经过组织架构调整优化,承担小额信贷管理和营销的总行部门、事业部数量,由原来的6个增加11个,突出了小额信贷的重要地位。在新的组织架构下,进一步完善各金融总部的产品资源配置、产品创新和交叉销售机制,提高了小微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与专业性。


二是推进流程集约化。启动企业级流程再造工程,每年集中开展两次流程优化工作,持续对影响客户体验、运行成本和工作效率的痛点加以改进,2015年已完成2批次80余类流程优化工作,小企业个人经营类贷款业务优化前需历时5-8天,流程优化后只需1.5天即可完成。农户类贷款通过无纸化录入、集中自动审批、电子签约用印等方式,由5天缩短至5-10分钟。目前,全行小微信贷已全流程提速44%,自助设备替代率从43%提高至65%,系统自动通过率达到14.16%。


三是推进运营工厂化。推广综合授信服务模式,针对小微客户实行批量营销、批量上报、批量处理。还采取国际先进的“信贷工厂”模式,将作业流程化、生产批量化和管理集约化思路贯穿到优化工作中,能够实现当日面签、当日审批、次日放款。


强化了以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为保障的风险管控机制。在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历程中,哈尔滨银行积累了大量小额信贷数据信息资源,同时充分整合第三方平台数据,对各类业务及产品定期开展对比分析评价。目前,全行已将数据分析方法全面应用于客户洞察、营销规划、产品创新、流程优化、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等各个领域。2012年确立并持续实施信息科技引领业务发展的战略,培养打造了一支百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规划开发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小额农贷、微贷等管理应用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研发的押品风险估值系统包含14大类、21项细类模型,建立的押品估值数据库能够支撑各类物业资产评估。还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划成果运用于业务审批,通过零售、非零售内部评级模型应用,不仅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而且有效降低了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并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信用评估模型,实现对小额信贷客户的综合信用评价与差异化风险定价,提高了信贷审批的合规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0期。


0
标签: 小额信贷 哈尔滨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