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组数据看上海建设“开放度最高”自贸区
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是国务院方案对上海自贸区的要求。今年4月底扩区以来,上海自贸区从投资贸易、金融改革和监管创新三方面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探索,目标直指投资贸易最便利、货币兑换最自由、监管服务最高效的自贸区,努力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列。
先行者再出发:从3组数据看上海建设“开放度最高”自贸区
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是国务院方案对上海自贸区的要求。今年4月底扩区以来,上海自贸区从投资贸易、金融改革和监管创新三方面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探索,目标直指投资贸易最便利、货币兑换最自由、监管服务最高效的自贸区,努力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上海自贸区扩区之后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是要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制度性难题。“要把上海自贸区建设成为新形势下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和引擎。”
投资贸易“最便利”:3.6倍彰显改革红利
今年上半年,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推进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领域改革创新,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统计显示,扩区两个月以来,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3360家,差不多增长一倍。整个上半年,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1322家,吸收合同外资逾250亿美元,同比增长3.6倍,占上海全市的73%。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说,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企业数量继续高速高位增长,生产总值占浦东新区的2/3以上,有力支撑了新区经济平稳增长。
贸易便利化是自贸区的基础工作。上海自贸区海关工作组副组长邱海滢介绍,2014年海关制定的23项创新制度已全部落地生效。目前自贸区“先进区、后报关”的试点企业超过400家,业务规模占一线进境总量的70%以上,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2—3天。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今年上半年海关在自贸区再次推出8项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保税交易,涵盖金属、农产品和能源化工等主要商品类别,为自贸区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交易中心铺平了道路。
货币兑换“最自由”:2万个自贸账户打下金改基础
对于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来说,金融开放创新是一出重头戏。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表示,在前期金改“51”条的基础上,目前已形成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方案文件,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据介绍,方案的首要工作,就是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本着“先本币后外币、先长期后短期、先债权后股权”的原则,便利企业和个人开展境内外投融资活动。
一方面加快金融开放,一方面还要防范风险,这要求上海自贸区必须做好自由贸易账户这一改革载体建设。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自贸区共有28家金融机构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累计开立近2万个自由贸易账户,账户收支总额达6357.5亿元。
在加快金融开放创新的同时,上海自贸区还大力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建设。从去年9月启动至今,自贸区内的黄金国际板累计成交3600多吨,占交易所全部交易量的20%以上。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已在上海正式成立,并基本完成系统一期开发,将在四季度投入运营。为推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上市进程,诸如跨境结算等配套政策正在陆续发布。
监管服务“最高效”:430万条信息编织信用大网
自贸区所有的制度创新,都离不开政府自身改革。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寅说,上海正以自贸区理念改造浦东一级政府,努力建设最高效、最透明的政府。
目前,浦东新区在负面清单的基础上,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减权清单制度逐步形成。上海市按照“以经济类事项为主,应放尽放”的原则,已提出市级部门向浦东新区进一步下放的163项行政审批事项。
政府改革,除了简政放权,更重要的是转变监管理念。孙继伟介绍,为做好事中事后监管,自贸区正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浦东新区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归集10个部门的430万条信用信息。平台还向上海市层面征求支持、打开端口,交互共享上海市法人库、司法判决执行、公用事业单位和相关行业组织等方面的信用信息。
此外,不少网络信息平台也有很好的征信系统,并且积累了大量数据,下一步公共平台将寻求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激发社会活力、推动政府职能更好转变。
先行者并不是永远的领先者。上海市市长杨雄说,下一步上海自贸区将抓紧落实管理体制、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法制和政策保障等6个方面的37项改革任务。以最新的理念、最开放的姿态,继续在改革道路上不断前行。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