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金融生态助力合肥发展
提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的空气、汩汩的水流、各类生物和谐共生……这样一幅画面马上就能浮现在人们脑海。
其实,如果一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也会有着同样的一幅图景。
通过多部门、全方位、多角度的悉心努力,合肥金融业生机勃勃,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信用合肥提振金融信心
在金融环境中,“信用”二字作为金融活动的基本前提,如同万物赖以生存的空气。
合肥的金融环境建设,让城市信用空气清新洁净,是最基本的工作。
早在2003年,合肥市政府成立信用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信用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的信用建设。
2007年7月,合肥市下发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中,规定“高效透明的监管体制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由合肥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信用合肥”建设中,为更好地加强部门间协作、共享信用资源,合肥市发改委启动了“联合征信和评估体系项目”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底建立覆盖本市企业的信用档案中心,实现信用信息联合征集、专业评估、权威发布和多方共享的社会化信用体系。
为破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合肥市发改委还进行了企业信用评价工程试点。
目前,信用发展潜力评价报告完成,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结束,357家参加评级的企业中,获评企业共140家。
让钱加速“动起来”
钱如水,流动才能“活”。如何使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带活融资之水?
2008-2009年,合肥市举办银企对接会、开设金融超市、发行信托计划、出台金融机构有关奖励政策……各类金融活动目不暇接。
为解决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合肥于2008年8月成功开通网上金融超市,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全新渠道。
截至目前,网上金融超市已与包括9家商业银行和3家担保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开展了业务合作,已分4批向各家金融机构推荐了1086个客户。
针对去年一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合肥组织多场银企对接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房地产、基础设施领域及其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与企业共渡难关。
今年1月,“滨湖·春晓”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启动。
这一全新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问世,为30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公司全额连带担保,确保银行资金安全。
目前,首期1亿元集合资金已全部放贷,将带动30家企业2009年总产值将比2008年增加30%。
同时,合肥还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金融机构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给予损失补偿;通过金融担保租赁典当期货保险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奖励办法,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在政府和银行的沟通上,合肥还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高层不定期互访制度,定期召开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为金融机构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一手经济信息。
种下梧桐引“凤凰”
面对合肥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纷至沓来,进驻合肥。
截至目前,在合肥设立总部的各类金融机构有10家之多,国内金融机构在合肥设立的省一级分支机构超过30家,各类金融和准金融机构网点超过1000家。
合肥市基本形成涵盖银行、证券期货、保险、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中介组织等在内的较完备的金融体系,为合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东亚银行落户合肥,实现合肥外资银行“零的突破”。不久的将来,滨湖新区金融服务集中区也将集中多家银行金融资料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合肥市本级共筹集城市建设资金291亿元,有力保证大建设的资金需求;2006年以来,合肥市先后与金融机构签订共计1130亿元的授信额度贷款协议。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金融界对合肥融资的支持,表明了他们对合肥发展的充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