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王长田领衔纵论互联网+电影:靠小鲜肉、粉丝经济迎战美国好莱坞巨制,可能吗?

虎嗅网 | 2015-06-18 09:21 976

14日上午,上海电影节举办了由娱乐宝与上影节官方合办的金爵论坛,主题为电影新常态:互联网+与产业升级。论坛嘉宾有阿里数娱总裁刘春宁、光线

14日上午,上海电影节举办了由娱乐宝与上影节官方合办的金爵论坛,主题为电影新常态:互联网+与产业升级。论坛嘉宾有阿里数娱总裁刘春宁、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儒意影业总裁柯利明以及伯乐营销CEO张文伯(主持人)。

论坛上,几位大佬谈得很high也很开,特别是由着去年于冬抛出的“未来电影公司都要为BAT打工”谈到了互联网+电影,大家各自的分工和竞争力,也聊到了光线被阿里站队以及博纳回归A股,此外,在中国电影产业盛世下的忧思。以下为论坛官方速记节录,虎嗅编辑后发布。

投资光线,马云“不同寻常”地亲见王长田

王长田:我见了马云两次,他给我们投的是24个亿。他说:“按道理来讲,30亿以下的投资是不需要我来见被投资对象的,我们决策委员会就决定了,我之所以见你,是对一个事情感兴趣,对中国电影怎么做到三千亿感兴趣,对你具体电影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太大兴趣。”他提供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我们是一个内容生产商,他是从怎么把这些内容变成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大的产业规模(的高度来考虑)。当然这里面,阿里正在布局的像支付宝、淘宝电影票,当然也有阿里影业的制作,还有衍生品的销售、开发等等这些,我想是马云感兴趣的。

但是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坚定了一个东西,要传播这么多东西,要把这个产业做大,最核心的是什么?你要传播的东西是什么呢?还是电影本身,是电影产品。所以我觉得我们站在这样一个内容生产者的地位,是一个非常好的地位,因为这才是电影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于)于冬去年提出的关于BAT打工的概念,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们其实都是在为中国的电影观众打工,为中国的电影产业打工,不是谁为谁打工。我现在没有任何一点感觉是在为马云打工,我们的产品是面对所有的观众,我们做好了,观众给你一个很好的回报,我们是在为中国的观众在打工。

互联网要+的是创意,这是BAT代替不了的

于冬:我希望互联网+带给这个产业的升级,除了资本之外,还更多的助力整个生态系统,注入它的生态系统,推动产业的发展。

这个生态系统,这一年里(我们)已经看到BAT把这个生态系统建立了。这个建立,是超越于所有的政府行为、所有的来自于意识形态行为的,产业未来的格局已经在这一年里(确)定了。从众筹融资开始,从粉丝经济流量的导入,从在线的销售,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那么现在这个闭环当中有一环就是内容,内容创作,这一环互联网做不了,IP不是剧本,IP是创意的原始材料,要转化成剧本,需要创意人才。那么这一环是留给电影产业唯一的生存空间,这是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我们赖以生存的创意产业。所以互联网+,加什么?加创意、加内容、加我们的智慧。所以在座很多学电影的年轻人的创意、智慧,这些都是(可以)在未来产业里面发挥作用的。

没有光线、博纳这样优秀的电影公司,互联网+就是空架子

刘春宁:今天张(宏森)局也说了,长田、于冬也说了,不管互联网怎么变,互联网只是提高了我们的效率,提高了我们感知消费者的渠道。但有一点是永久不变的,电影作为一个产品,内容,创新的艺术灵感和对人心灵的把握、情感的把握,这是互联网代替不了的。再怎么互联网变化、再怎么互联网+,好作品、好内容永远是王道。如果拍不出好电影、拍不出好的作品,我就是把互联网吹得再牛,也没有人去看。

去年很有意思,我们在聊互联网众筹,突然说给BAT打工,我当时愣了。于冬的想法本来是对互联网的判断,但今天不是互联网公司要颠覆谁,不管是谁,今天进入电影行业,都要尊重消费者、尊重电影作品产生的过程。我们永远需要像光线、博纳这样优秀的电影公司,没有这些好的作品、好的制作团队、好的导演、演员、制片人,好的艺术创作,这个互联网+是空架子。

回归A股,博纳还没有选择好站队BAT,要把内容做到专注、专业

于冬:我觉得博纳在美国差不多五年的时间,我们一直专注做内容、做制作,把我们企业从上下游整合、垂直整合,我是一个比较专注的人,一条道走到黑,把这个公司做得非常结实。我去年在互联网进入电影产业这一年当中,我们也在积极的观望,其实这方面是非常慎重的。互联网这一年的布局我们从一开始的恐慌到逐渐的适应,我们看到了未来的产业会是这样的形态——就是内容是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一环,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关键的一环,内容创意。

我们不需要去建生态系统,我们要融入这个生态系统,要成为BAT这个生态系统的内容这一环。这一环,你把它做到极致,这是互联网最需要的东西。所有互联网,从融资开始、从众筹开始,从粉丝流量的导入,从粉丝的营销平台的建立,到最后在线的销售,其实都离不开内容。所以博纳在接下来的动作当中,其实我们要把内容做到专注,做到专业。

告诉你们,博纳现在还没有选择好站队,还不到站队的时候,先把自己的内功准备好,我是你们其中的一环,但是现在放在哪一环里面还没有选择好呢,长田已经选择好了,已经跟阿里资本整合了,我还没有选择好。所以在这样一个条件下,我希望能够做好我的内容,做好我的产品。没有站队的好处就是版权价格上升之后,谁给我价高,我卖谁。我是不在于预售了,我把营销做起来,光卖个概念可能给的价钱也没有信心,越到上映,大家谈价钱越容易,我相信我的产品有这个影响力。所以我觉得今天说回归这个主题,套用今天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低估值,引导我回到A股。

互联网+电影产业忧思:粉丝电影已到极限?与好莱坞如何对决?

于冬:一方面,电影自身的脆弱、产业的脆弱;一方面,在面对强大资本和强大外来影片的冲击,都会造成这个产业迅速的转移或者是变成另外一个方向,我们的电影工业可能因此停滞,我们很多的电影投资商投机行为转向去拍短视频,或者是粉丝效应的逐利的影视作品。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整个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平的下降或者是停滞,没有人再去拍大片,没有人再组织强大的电影内容,去迎战好莱坞电影,去迎战我们院线荧幕市场全面升级之后的内容产品。

所以这也是我一个非常大的担忧,好莱坞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整个好莱坞的电影都会向着大荧幕、超级大片的规格去发展,工业电影。但恰恰我们这一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给电影)带来了另一个方向,就是粉丝电影,包括综艺电影这种现象级电影,(这些)把中国电影拉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你会突然发现中国电影真正的商业大片或者工业规格的电影非常稀缺,每家公司可能仅有的一两部。在这个条件下,其实中国电影面临的危机感是非常大的,我们辛辛苦苦,每年五千张荧幕,每张荧幕平均在三百万到五百万的投资规模,一年几十个亿投下去的院线的增长,荧幕数量的增长,实际上是把这些荧幕市场体验型的电影院的消费市场拱手相让了。

我们现在看到粉丝电影已经到了一定的极限,在院线市场上面,六个亿,过不去,很难了。但是美国大片一来,十五个亿,这样量级的片子,从现在开始到2018年,看看好莱坞的片单,都是这样大制作的续集电影、工业电影、科技电影,(已经)变成了一个常态。如果每年有十部,不要说34部,有十年部每年在15亿到20亿量级的电影,在中国市场,带来的是横扫中国的票房收入,我们根本挡不住。

所以现在我们靠小鲜肉、粉丝经济迎战美国好莱坞巨制,特效大片,我们处于绝对的劣势。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电影形态下,博纳在做什么?我先提前透露一下,今天晚上我会公布博纳未来一年半时间,也就是下半年到2016年,26部片单,标题我都给他们写好了。博纳新片,剑指一百亿票房。为什么这么说?我(列的)不是IP名字,不是书名,我是有班底、有导演、有制作规模、有投资预算,要公布的是马上开工干的这些项目。

柯利明:我吓坏了。一家有26部,对我们来讲,压力很大,因为于总刚才说了,好莱坞的这些,说心里话,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压力很大。因为对于儒意来讲,我们很多都是年轻人,而且经验不足,我们还是在一个学习和探索在故事研究这么一个状态里面。今天我来参加这个活动,说心里话,我个人对我们公司三年、五年的定位,还是产品型的公司,认认真真的把每个系列电影的内容再加强,不是说能做到多好,我们希望自己能够主导一些产品,我自己个人也在学习。我们还是想尽可能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精品化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国内的、接地气的产品,包括筷子系列这样的电影,老男孩系列、青春系列。

跟好莱坞(合作的作品)主要是《西游记》,还有一本畅销书,苍月,这是两个系列电影。因为那本书卖了很多,七百多万册,有六本。我们也费很大的劲,现在合作,整个概念设计这一块,大部分是我们自己雇佣了一些团队,游戏、策划师,还有自己的责编,故事架构、人物形象设计上面。

《西游记》,我们费很大劲,我个人本身特别喜欢这个猴子,看了美国人星球崛起的技术,拍猴子的方法,也学习了他们怎么做渲染,我非常有信心,因为现在所有跟好莱坞的接触当中,因为我没有那么全面,我就是很具体的跟他们制作总监,包括我们剧本的编剧,也提出了我们很多的想法,所以还是在试水,希望能够达到我们这些人心目当中不要太失望的一个作品。通过互联网,天天在看,我们发布会完了以后,通过互联网大家给了很多的意见,他们会提出他们心目当中应该是怎样的状态,原来六小龄童老版本给大家的生动性以及原来的故事,这些东西,在我办公室里面,每天都会看一下哪些是最重要,不能让观众失望的点,哪些人可以让我实现,实现的途径怎么办。针对美国这边的合作还是在很具体的状态里面。他们的缺陷,效率很低,做很多事情有板有眼的。人物形象、故事的结构,哪些是我可以在微创新,但怎么创新,西游记的故事我们都画出来了,像小人书一样,这样让他们看,哪一个场景要怎么剪,最后再进行实拍,因为百分之八九十在棚里面拍,然后特效。整个制作和流程,我们非常的小心翼翼。但我很有信心,因为我一直在做IP,IP就是人物,这个人物我很有信心。

王长田:我觉得有一个(点),大家对中国电影市场,大部分的时候是从一些片段来看的,看到一些片子,小鲜肉也好,成功了,大家认为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全部。其实不是的,中国电影市场的产品品种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有很多电影品种是完全可以跟好莱坞抗衡的,甚至在接地气、本土化的产品上面是超过好莱坞影响力的。举例来讲,9月25日要上映的《港囧》(音),至少我有信心说,如果这个片子是3D影片,完全有可能跟《庶妻》(音)抗衡的。这是几个看过这个片子的行业人士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当然我们不是3D的,可能它的票房在15到20亿之间,或者20亿左右,大概这样的票房。这个票房已经可以代表中国电影在最高票房的领域,其实我们是有竞争力的。

而且张局长在今年内部会上有过一个内部的期望,说希望今年超过十亿的影片能够达到五部国产片。超过五亿的影片能够达到十部。但实际上我们分析一下各家影片目前的状况,我认为光线一家可能会超过十亿的影片,就有三个以上,今年可以做到,我感觉。超过五亿的影片,我觉得我一家做到五六个也是没有问题,甚至六七个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就是说当局的目标并不是特别难实现的。这些片子在不同的层面、题材、类型上面构成了对好莱坞的竞争。

所以情况当然没有那么可怕。

但现在确实在某一些产品的类型上面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刚才提到了魔幻、玄幻、科幻,这一块的影片我们是有一点偏弱的,这是更大规模、更成熟的工业体系才能够驾驭的,我们这方面是有缺陷的。但是我觉得追赶好莱坞的步伐,这个时间并不会很长,因为我们可以用好莱坞的人,可以用它的体系。包括这一次“横冲直撞好莱坞”,也是一个尝试,完全用好莱坞的班底,他们是怎么做的,当然效率很高。我可以告诉大家,另外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成本也非常之高。某种意义来讲,中国的电影在现在这个时候不应该承担这么高的成本的,因为我们市场的规模,虽然国内市场还可以,但在国际市场我们几乎没有市场。所以我们还应该实事求是的看待,不能好高骛远,要实事求是的看待我们的市场,看待目前处在的阶段,重点是产品的品质,是拼品质,而不是拼投资。

林奇:我做事情的习惯是做那些现在没有被做的事情,如果现在搞青春片,搞于总的那个,我肯定是处于劣势的。刚才长田总谈到了科幻和魔幻这个系列,我为什么选择?第一科幻、魔幻跟游戏最近。第二我看了一下,也去好莱坞看过几次,包括我们好莱坞也有一个办公室了,他们做这些大的科幻、魔幻系列片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和逻辑。其实中国缺的不是一两个优秀的人才,缺的是整个产业环境。比如说好莱坞有最完善的成片保险体系,有第三方的监制体系,有非常能够达到数字标准的这些特效工艺,整个产业环境是我们所需要的,一两个人的变化,挖人是很快的。我们挖Facebook、谷歌的人,我们面试官飞到硅谷,三天面20个人,所以人不是问题。问题是背后这个产业结构和整个产业群形成的产业体系和产业土壤,(这些)是我们今天所缺失的。

未来三年会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我们借鉴和利用他们的产业支撑;第二个,我们试图在中国搭建或者呼吁大家形成这样一个成熟的产业环境。土壤不够肥沃的时候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中国这样一个相对贫瘠的电影产业土壤里面,最多像我们右边这两位,长田总、于总这样的。我也在畅想,我大概规划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制片和发行的规模差不多能触及到一百亿,不是说我多厉害,我觉得未来两三年里面,中国电影产业成熟速度和效率会非常快。

0
标签: 上影 长田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