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布危机宣告资源依赖型经济已入穷途

2014-12-23 16:16 710

  一直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由于不可再生和需求刚性,除国际金融危机外,国际原油的需求和价格长期内处于上升态势,而二战后国际原油价

  一直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由于不可再生和需求刚性,除国际金融危机外,国际原油的需求和价格长期内处于上升态势,而二战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基于上世纪70年代欧佩克(OPEC)石油禁运给发达国家造成的巨大冲击,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的研发,以求根本上破除石油输出国对发达国家在能源上的“扼喉”。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迅速开启了“去杠杆”进程,企业破产、房价下跌、银行坏账暴露为新经济腾挪出空间,美国顺势展开了以页岩研发为载体的制造业回归和技术创新周期。随着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和大规模使用,页岩油、页岩气的产量持续上升:美国原油产量由2008年底的800万桶/日持续上升至2014年8月的1400万桶/日,产量几乎翻番。美国页岩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原油供给的格局,这是造成本轮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产油国,为了阻止美国页岩革命给OPEC带来的颠覆性冲击,利用低成本采油优势(每桶只要20美元),以不限制产量来压低油价,在挤占俄罗斯等产油国市场份额的同时,打击美国页岩油气的开发,维护传统油气供求格局。再加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的经济持续走弱,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原油需求趋势性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原油供求失衡的局面。因此,原油价格从7月108美元一桶下降到目前55美元一桶,事实上是供求新格局的反映。

  新能源开发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逆转了2008年后资本流向新兴国家的趋势,资本开始回流发达国家。对严重依赖外资和外需、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能源型经济的新兴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能源价格下跌,导致这些国家财政收入剧减、政府支出下降、消费和投资下滑,经济陷入衰退;资本外流,导致本币贬值、通货膨胀、储备衰竭、资产价格下跌、资产负债表恶化、银行债务攀升,货币危机爆发。

  从本质上讲,本轮卢布危机与1998年卢布危机如出一辙,与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也没有差别。发达国家进入科技驱动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国际资本又回流到发达国家的资金大挪移过程。由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单一,以资源或出口导向为主,经济脆弱,最终导致货币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叠加爆发。

  在这一过程中,越依赖出口导向和外资,越是资源型经济的国家,资本流入流出对其冲击越大。此次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带动发达国家经济,使国际资本回流美国,这一过程将伴随着美国退出QE和进入加息周期而逐步明显,而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2013年年中,美国考虑退出QE时,货币危机已经在印度、印尼爆发,2014年年初阿根廷、土耳其货币贬值紧随其后,卢布危机应该是第三波。

  资源丰富的国家,很容易患上所谓的“荷兰病”,即由于资源丰富,长期享受资源带来的红利,疏忽了国内生产能力提升,造成产业结构单一,不仅易于受到国际资本流入流出带来“雁过拔毛”的冲击,也可能会由于发达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从前的资源比较优势开始削弱或消失。此次页岩革命带来的冲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即资源依赖型经济难以为继。可惜的是,包括俄罗斯、沙特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是从完善本国产业结构找原因,而是在思路上走偏了,要么一味地延续能源依赖(如沙特、委内瑞拉),要么一味地谴责发达国家心怀不轨的动机,寻求能源需求新市场来帮其渡过难关(如俄罗斯)。

  对中国而言,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此次油价下跌和卢布危机,我国之所以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并非是国内实体经济强大,而是资本市场防火墙隔离效应所致。但是,危机的警示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无论从国内环境承载力来看,还是从国际竞争力和外需潜力来看,我国的人力、资金、环境、土地等生产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搞项目的政府集权优势已经被削弱了。出口和投资这两大动能已经开始衰减,必须要迈向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即以技术创新和效率改善来重构本国实体经济的产业链。

  目前,各地纷纷打着“技术创新”的旗号来理解“新常态”,但没有脱离延续投资的旧思路。创新产业园区空有创新的金字招牌,很多成为空城,新兴产业没有摆脱“技术在外”的局面,国内只是加工或组装。如果继续变换各种花样来延续对出口和投资两大动能的依赖,我国的经济极其脆弱的局面或将演化为全局性的危机。

  未来,我国要高举“一路一带”、“互联互通”的和平发展牌、互惠互赢牌,借助于发展中国家完善本国基础设施、构筑本国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诉求,将我国在装备制造、高端制造、水电路桥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市场范围尽快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自主创新驱动投资和消费的内生性增长路径,这是我国改变出口和投资依赖,完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实力、实现经济再平衡、应对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可行路径。(作者单位: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

  转自:证券时报

0
标签: 国际 原油价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