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票据新玩法,带您玩转金融圈
近年来,票据业务在跨市场合作和创新做了很多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一方面,信托、证券、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都有希望通过与票据业务合作创新,进一步丰富资产管理组合的实际需求。
近年来,票据业务在跨市场合作和创新做了很多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
一是:票据业务自身电子化、标准化程度不够;
二是:票据业务跨市场创新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三是:票据业务跨市场创新缺乏有效平台和渠道;
四是:票据业务跨市场创新风险防控需做提前谋划,监管需做协调。
票据业务具有两种特征:
一是本身的信贷特征,在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直接作用;
二是越来越突出的资金化特征,通过活化、活跃、创新、做大金融,助推金融市场发展。
跨市场创新为票据业务提供广阔上升空间:
(1)金融形势发展需要票据业务提供更大支持
目前,我国企业年累计商业汇票签发量已逾20万亿,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也已达9万亿,金融机构年累计票据贴现量更是达到45.7万亿,相当于当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0%。
一方面,票据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企业通过票据融资需求巨大,票据市场参与者日渐增多,交易体量增长迅速;另一方面,票据业务仍更多局限于银行业范围内,跨市场创新、合作仍然有限,票据业务在在服务金融做大做强中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比信托、基金、证券而言,票据业务在资产规模、交易体量上都具有一定优势。这里面既有社会历史因素,也有市场现实因素。从历史因素角度看,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具有先发优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服务体系、业务网络铺设完善,在整体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比较高。
尤其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仍处初级阶段,配套社会信用体系仍不尽完善情况下,实体经济也更为依赖银行体系融资。从市场现实因素角度看,票据业务与实体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市场化程度更为充分,这些都成为其快速发展的助推因素。
顺应金融形势发展需要,创新发展票据业务,是现阶段企业和银行的共同需求。一方面,随着社会财富的积聚和各类型机构、企业、个人投融资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融资服务需求对票据业务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更广泛要求,亟待票据市场进一步创新发展,完善功能作用,助推整体金融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受信贷规模约束,票据市场持续扩大和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以银行承兑、贴现为发端的票据业务也有跨市场创新的内在需求。
(2)票据业务需要通过跨市场合作寻求发展空间
信托是伴随着商业银行体系发展的传统金融业务之一,其本意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即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信托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委托人)的利益或其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截至2013年末,我国国内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规模为10.91万亿元,与上年7.47万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6%。
基金则是指由监管部门核准成立的基金公司通过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资金,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或其他项目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截至2013年末,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89家,其中合资公司47家,内资公司42家;管理资产合计4.2万亿元,其中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3万亿元,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1.2万亿元。
证券公司则近似于投资银行,在进行证券经营和证券经纪的同时,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投资并购咨询和资产管理服务。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115家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总额5.20万亿元。
相比信托、基金、证券、资产管理等业务类型,票据业务的主要参与机构为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销售渠道集中于银行之间,较为单一,也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交易市场;主要客户为具有票据融资需求的企业和提供票据融资服务的银行,个人投资者不能参与其中,客户群体有限;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子市场,流动性强,易变现,与资本市场、产业市场等跨市场融合少。
究其本质,无论是信托,还是证券,或是基金,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都属于大资产管理的范畴,只不过管理模式、交易渠道、主要客户对象、监管机构、设立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同。
一方面,信托、证券、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都有希望通过与票据业务合作创新,进一步丰富资产管理组合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迫切需要有更多其他类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到票据业务合作和交易中来,帮助其实现票据资产的交易转让和资金余缺的调剂。
再者,通过票据业务跨市场创新,票据市场自身也可以更为紧密地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以自身的繁荣发展有力促进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繁荣发展,服务于金融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