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智库解读“经济增长换挡期”:考验相当严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17日上午做客中国政府网时,对此进行了解答。市场环境变化,成本水平变化,必然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必然使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下降。
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政策消化期,在三期叠加阶段,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17日上午做客中国政府网时,对此进行了解答。
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确实进入转型期。转型期有两方面的发展条件发生了变化:
第一,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
第二,要素成本水平有明显提升。
他分析称,目前市场普遍供大于求,普遍产能过剩。对企业来说,产品要被别人选择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从“有没有”转变到“好不好”。企业必然从低水平的扩张转向质量效益。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难度比过去低水平的扩张要大得多。所以,企业的发展能力必然是减弱的。
另外,供大于求不可能提供高利润,基本上是微利甚至没有利润。因此,由利润带来的动力也在下降。
在企业发展能力、发展动力都下降的时候,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加之要素成本的提高,它必然结束低成本的扩张。
原本的低成本扩张有一个基本特征:三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这是投入产出比很差的发展模式。
现在项目建设的起点明显提高,技术、资金、人才起点都在提高。
市场环境变化,成本水平变化,必然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必然使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下降。
这就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市场必然对企业、产业重新选择、重新定价,适者生存。
他说:“我们的改革支持这种调整,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实现企业水平的提高、产业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更合理对接。”
所有这些,都是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中国经济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好的发展条件。
“但是,如果始终按照低水平、高代价的模式快速扩张,最后是没有出路的。” 张立群说。
在他看来,打基础就要忍受一定压力,付出一定的努力。“三期叠加”,包括前期政策消化,一揽子计划带来的问题,比如地方债、比如货币存量偏大等,都需要解决和消化的过程。
“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稳定应该有信心,但是对于实现稳中求进,在现在这样一个新环境下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更高水平的新基础,面对的考验还是相当严峻的,一定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下一些工夫。”
作者:桐欣来源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