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竞争力排行榜数据背后的隐忧:信托拐点将现

2014-03-28 10:37 2430

  信托竞争力排行榜:打开信托高收益背后的风险黑箱  不久前,一家券商财富管理中心的负责人问:“我们想要销售信托产品,但是信托实在

  信托竞争力排行榜:打开信托高收益背后的风险黑箱

  不久前,一家券商财富管理中心的负责人问:“我们想要销售信托产品,但是信托实在看不懂。”虽然信托存量规模在去年年底已经过10万亿元,但是信托仍然蒙着一层面纱。它露出来的是远高于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但背后的风险控制、运作等都还在黑箱子里面。信息、风险在信托领域格外得不对称。

  据编者所知,北京一家信托公司两年前发行的信托产品资产端出现大量问题,信托公司用自己的资金等方式实现了“刚性兑付”。对于受益人而言,虽然实现了预期的投资收益,但他不知道自己所投资的资产实际上已经出现风险。

  基于此,本报资管研究员设计了信托公司竞争力排行榜,该榜单不仅仅基于信托公司规模,产品收益等设计,还综合考察了该信托公司的产品设计、运营、偿付、处理问题的能力。希望让更多光照进信托。(编辑 曹元)

  五年十倍,信托业高速发展背后,承载的已经超过一个金融子门类本身。

  按照信托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截至2013 年底,国内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0.9万亿元,从管理规模来看,已经是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门类。2014年从而也成为信托业站上十万亿元大关之后,首个完整的会计年度。

  实际上到2008年,信托业才刚刚站上1万亿,到2013年的10万亿,这场声势浩大的扩容运动只用了短短五年。

  如果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转变脉络来看,信托业发展几乎发轫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也正是从这个节点开始,大量的资金投向基建、房地产等。但由于同期国内融资工具的运用相对单一和滞后,拥有牌照优势的信托,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左手资金、右手项目的“掮客”功能。

  不过,由国家机器主导的天量资金投放正在悄悄远去。在监管层调结构、降杠杆等调控背景下,对于信托业而言,以粗糙的私募投行业务为主,进行的机械性资金挪腾的经营模式,自然也走到了尽头。

  随着兑付大年接踵来临,已经可以预知信托业将出现一系列巨变。如果把10万亿元关口定义成国内信托业的历史最高点,昔日草莽发展留下的一系列后遗症需要平稳落地,信托公司也需要在历史的最高点做出抉择,是静候转折,还是寻找转型。研究转型之路,寻找转折期的风险点,也正是21世纪资管研究中心推出本次信托榜单的目的所在,由此或能一窥究竟。

  拐点预期来临 三个背景因素分析

  数据看似仍然乐观,而且从盈利来看,信托业仍然处于暴利。

  2013年我国信托业资产总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0.91万亿元,与2012年的7.47万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6%。

  不过在这几何式增长背后,2013年信托业的增速,相比2012年度的55.27%已经趋缓。第一个拐点因素,来自经营增速的放缓。从另外一份数据来看,从2013年2季度、3季度期间,新增信托资产规模开始出现连续两季度的负增长,信托资产规模的季度环比增速也早已出现了连续3个季度的下降,这也是高速增长行业出现“经营上拐点”的信号。

  第二个拐点因素在于兑付大年接踵来临,这将给信托公告的经营层面构成更大的压力。援引中信证券统计的数据,估算2014年将有7966只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合计9071亿元,考虑利息支付的因素,本息合计1万亿元。

  兑付危机案例让信托业腹背受敌。来自房地产、煤炭、建材等行业信托的兑付危机,开始撼动近年来信托业几何式增长的基石——刚性兑付。显然能否通过新募资金填补规模流失,已经成为摆在信托公司掌门人桌面上的一个难题。

  目前已经有征兆显示,市场的金主,已经开始意识到信托业背后的风险。21资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两个年份,曝出兑付危机的集合信托案例达到20起,其中多数集中在房地产、煤炭和建材三个行业。这些个案多数被信托公司以各种模式解决,但是同时加重了信托市场的投资情绪。

  第三个拐点因素来自于政策面调整。2012年下半年之前,在所有的资产管理机构中,信托公司几乎是惟一可以从事私募投行业务的资产管理机构。2013年开始,银行资管、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接踵介入,垄断市场出现松动。

  而在另一个角度,决策层已经意识到目前国内货币成本飙升的症结,改革方向逐渐落实到放宽直接融资通道上,企业融资逐步向资本市场融资回归,也对信托业构成巨大的压力。

  风险处理能力分化 大信托和区域强信托优势

  基于对行业的“拐点”来临的判断,21世纪资管中心在推出信托业榜单的把握上,充分考虑了信托公司的风险偿付能力,以及主动管理能力、发行能力等因素。此外,对于信托公司曝出的风险事件也进行了特别加减分处理。

  其中基础能力的评价指标,既覆盖信托公司的资本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其风险覆盖能力。在这一项评价中,平安得分最高,无论股东能力、资本联动能力,抑或资本总规模,平安均为翘楚;在这一项中,中信信托、华润信托和中诚信托等紧随其后排在第一梯队。

  不过在同一项指标的衡量下,华宸信托、甘肃信托、西部信托、国民信托和山西信托等,均因为资本规模较小,按照评分标准,这几家信托公司单项得分只有10分左右,甚至更低。

  除此之外,信托公司的自有业务的运作能力,也反映了信托公司经营的多元性。多元化的投资可以分散投资风险,而多元化的经营可以分散经营上的风险。不过从结论来看,多数信托公司正在延续政策红利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对于多元化的经营并未留意。

  在自有业务运作能力的评价体系中,平安信托自有业务收入规模最大。除此之外,重庆信托、华润信托紧随其后。不过同时,华宸信托、中江信托、国民信托和山西信托等,自有业务收入低于1亿元。

  通过自营业务/信托业务的指标,可以明显的看到信托公司自有业务对信托业务的覆盖比例。重庆信托、中泰信托、上海信托和江苏信托等,覆盖比例均超过1倍,反映出这些信托公司在经营上多元化水平较高;反之,中融信托、天津信托、渤海信托和华宸信托等覆盖比例只有20%以下,反映出业务模式中,传统的信托业务占比过高。

  而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中呈现出相似的特征,这项指标反映信托公司的资本成长速度,也在一定角度反映出信托公司覆盖风险的能力。中信信托在这项评价中得分最高。中融信托、平安信托和华润信托紧随其后。华宸信托、国民信托和西部信托的盈利能力垫底。

  在这一系列评价中,中信、平安、华润和中融等大型信托公司风险覆盖能力较强,另外,重庆信托、上海信托和江苏信托等区域性信托,经营格局的合理性值得首肯。

  单一经营模式大考 谁动了谁的奶酪?

  集合信托是惯例中定义的“私募投行业务”的主要模式,这也是信托公司以往主动型管理业务的重心。目前针对这一业务,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均已经拿到业务资格,对于信托业传统领地的侵蚀较大。

  在与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形成的竞争关系中,信托公司往往自称以主动管理能力制胜。实际上称得上主动管理能力优势的,只有少数信托公司。

  首先评价的主要标的为集合信托的管理规模,这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托公司经营能力,评价数据支持来自于北京钱景财富信托研究中心。

  在这一项评价中,中信信托、华润信托和昆仑信托等信托公司排在第一阵营,得分均在60分以上。民生信托、北方国际信托和甘肃信托等,则因管理规模较小,得分只有10分。

  从业务模式上来说,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业务分为证券投资信托、贷款类信托、股权投资信托、债券投资信托、权益投资信托、融资租赁信托、组合投资信托,以及买入返售信托和其他投资信托等9个大类。21世纪资管研究中心通过对各家信托公司在各类业务上的经营情况,对各家信托公司经营的多元性进行了量化还原,这一项也反映了信托公司的产品设计能力。

  评价结果是,按照这一评价标准,五矿信托、爱建信托和北京信托等评价得分较高,对于各类信托的经营模式处于均衡状态;湖南信托、上海信托、民生信托和华信信托等得分较低,集合信托的业务范围较为单一。按照标本数据,以湖南信托为例,其九项业务中,其他投资信托占比达到75%以上,与其大规模发展资金池业务可能有关。业务单一带来的风险因此十分显著。

  对于个别信托公司来说,政策红利和渠道依赖形成的经营惰性,可能是威胁信托公司经营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

  发行能力填补下滑预期 高收益换规模难行

  由于信托资金与投资项目多数存在期限错配,悄悄转冷的募集环境,使得信托公司在相关项目的运作接力上捉襟见肘。除此之外,银行和第三方销售机构代销信托,也频繁受到监管传言左右,未来这一项的政策不确定性日益加强。在这一背景下,信托公司的发行能力,在未来信托公司的经营中成为关键因素。

  在发行能力评价中,中融信托的评分最高总分为91分。五矿信托、中信信托得分在85分以上,紧随其后。在这项评分中,华宝信托、厦门信托因为发行能力较差排分垫底。

  另一项指标为新发产品的收益、流动性,反映了信托公司为投资者带来的收益能力。

  从收益角度来看,甘肃信托、陕西信托、中粮信托、吉林信托等评分较高;从流动性来看,云南信托、西藏信托发行的产品平均期限较短。在进行分数处理之后,云南信托、西藏信托、吉林信托和建信信托等,这一单项的合计得分最高。

  不过相比上述发行数据,新发产品的收益和流动性因素,与产品的发行能力数据相关性并不太强,这也反映出信托投资人在选择信托产品时,对收益和流动性的考虑并非最关键因素。个别信托公司从去年年底以来,通过提高收益率换取长期限的产品的模式增加规模,显然也并非有效的方式。

  在上述指标的评价中,部分信托公司由于第三方数据不全可能有所失真,比如上海信托和江苏信托等。

  创新举步维艰 风险事件如影随形

  对于个案创新的筛选,21资管研究中心共遴选出三个个案。与此同时,针对2012年-2013年的信托风险事件,则有20个案例。

  创新事件分别为,2013年1月,平安信托首度尝试国内首例家庭信托;2013年5月,昆仑信托参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设计;2013年10月,中信信托、北京信托启动国内土地流转信托。这三项事件,对于信托业尝试新的业务模式均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风险案例则是以曝出的相关风险事件作为遴选条件,比如中信信托的三峡全通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聚信汇金煤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融信托的青岛凯悦中心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青岛凯悦中心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吉林信托的松花江78号南山建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松花江77号山西福裕能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尽管这些案例多数已经解决兑付问题,不过在投资过程中曝出风险的缘由仍然值得警惕。

  仅从数量对比来看,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仍然较小,反而是风险事件曝出的频率日益增多。

  本报告从独立、客观、公正的角度,对当前环境下的信托公司的竞争力进行量化评价,希望在现阶段推动信托业的顺利转型。由于信托公司投资多数以非标准化市场为主,且为非公开募集产品,以及相关审计数据尚未披露等条件显示,相关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也真诚地希望接下来能与各界深入交流研讨。

0
标签: 信托 竞争力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