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裴奕根:业务跨境 服务跨越

2013-12-28 22:00 1943

跨境人民币业务被视为未来最具前景的银行业务之一。作为一家知名的外资金融机构,花旗银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在2013年也走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年

跨境人民币业务被视为未来最具前景的银行业务之一。作为一家知名的外资金融机构,花旗银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在2013年也走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年初,完成首笔人民币境外放款;8月,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无纸化服务模式;9月,推出人民币跨境自动扫款服务,并在拉丁美洲签发首张人民币信用证……其实,外资银行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初期,并不具优势。那么,是什么秘诀使外资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走在了前列呢?为此,记者采访了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花旗财资与贸易金融部总经理裴奕根。裴奕根指出,人民币跨境结算不仅将企业现金管理的范围进行了延伸,即从国内资金管理逐步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的资金管理的范围;也进一步在企业实现现金管理可视性、可控性以及优化流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化。
 
FT=中国外汇《金融&贸易》  P=裴奕根
 
FT:作为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提供者,您认为这几年客户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P: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办伊始,市场主要参与者是中资企业,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参与该业务进行套利。但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该阶段业务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使用人民币为参与者带来的便利。花旗的核心客户是财富500强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吸引了这些跨国企业的关注。它们认识到人民币在跨国公司的全球财资管理中将日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纷纷考虑把人民币纳入其结算币种和全球资金管理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另外,不断完善和日趋便利的监管政策,也使客户充满期待,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如允许跨国企业把国内的人民币转移到境外,可优化跨国企业资金管理,方便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从而降低跨国企业在海外付款的成本,减少汇兑风险,保证了跨国企业的供应链稳定,增加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便利性。我们首笔境外放款即由花旗中国代表一家欧洲食品公司完成。它把该欧洲企业在中国结余的运营资金,转到该公司在新加坡的人民币账户上,从而实现该公司的全球资金调配,提高其资金利用效率,降低其海外融资成本。在中国,花旗银行是客户群最多元化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之一。与此对应,我们也努力满足这一多元化客户群的需求。
 
FT:上世纪初,花旗将“现金管理”的概念带入中国。您如何看人民币跨境结算下的企业现金管理?
 
P:与上世纪初相比,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强调“现金为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现金为王”已不再是简单地关注是否有资金放在账面,而是更加看重现金流未来的可视性、可控性。并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必须将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好。这需要企业改变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的粗放经营方式,尽可能减少对外筹资的依赖,通过加强自身现金管理,优化资金的周转,降低运营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率。
 
人民币跨境结算不仅将企业现金管理的范围进行了延伸,即从国内资金管理逐步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的资金管理的范围;也进一步在企业实现现金管理的可视性、可控性以及优化流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化。具体来讲,我们观察到企业在人民币跨境结算下的现金管理已经逐步形成三个趋势,分别是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财资管理和改善流动性管理。这三个趋势不仅体现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给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创造的机会,也反映出企业的发展历程,即从初期的政策套利逐步变为引进与国际接轨的现金管理最佳实践。简言之,人民币跨境结算需要依靠企业的进一步推动,同时,人民币跨境结算也给企业提升自身现金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契机。
 
FT:外界普遍认为,外资银行海外遍布的经营网点,是发展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关键,您认为是这样吗?
 
P:这确实是优势。如花旗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是全球网点分布最广的商业银行。在财富500强中,约有93%的企业与花旗保持合作关系。前500家国际性银行,有400多家与花旗合作。强大的国际性网络和服务经验使花旗具有贸易服务及汇款结算业务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有利于深化与跨国公司在业务领域的全球合作。但仅有这些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同时也考验银行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实施能力及新政策的执行能力。如我们认真学习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发现根据简化业务流程的政策精神,银行在“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三原则基础上简化流程之后,可凭企业提交的跨境结算说明文件直接办理跨境结算。根据这项政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就迅速推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无纸化服务模式,成为国内首推此举的银行。这种服务模式是通过将花旗的电子银行解决方案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申报系统相连接,从而实现全部交易均可通过电子方式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工差错,降低了操作成本与风险。同时,依托法规框架,并凭借花旗的全球流动性系统平台,又率先向客户提供了人民币跨境自动扫款解决方案。通过系统把放款和还款的程序自动完成,大大改善了客户跨境交易的效率。我们认为,只有不断深化客户的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不断提升企业使用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的效率。
 
FT:您如何看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空间?
 
P:目前,境外人民币存款量不到国内的1%,应当继续鼓励人民币合法、有序地“走出去”。与成熟开放的海外市场相比,人民币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放。如境外参与行向国内代理行做购售汇时,要有3个月的真实贸易背景,这就比海外银行多了一道手续,所以很多海外银行和企业就会选择相对自由的海外市场。这对在岸人民币代理行业务有些影响。但鉴于现状,放松管制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放开。我们期待,人民币国内外两个市场能够适度打通、允许更多资金进出中国,从而使资金能有序回流,提高海外的进程企业持有人民币的兴趣和使用渠道,促进人民币市场化。
 
FT:您多年从事资金和贸易金融管理。您如何看该业务的风险与当前的监管?
 
P:外资银行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办理过程中,要树立风险意识,注重风险防范。在内部控制方面,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交易背景进行真实性审核,是防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业务风险管理方面,要注意完善自身的国际结算体系,并关注跨境人民币业务带来的操作风险。跨境人民币业务被视为未来最具前景的银行业务之一。作为一家知名的外资金融机构,花旗银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在2013年也走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年初,完成首笔人民币境外放款;8月,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无纸化服务模式;9月,推出人民币跨境自动扫款服务,并在拉丁美洲签发首张人民币信用证……其实,外资银行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初期,并不具优势。那么,是什么秘诀使外资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走在了前列呢?为此,记者采访了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花旗财资与贸易金融部总经理裴奕根。裴奕根指出,人民币跨境结算不仅将企业现金管理的范围进行了延伸,即从国内资金管理逐步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的资金管理的范围;也进一步在企业实现现金管理可视性、可控性以及优化流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化。
 
FT=中国外汇《金融&贸易》  P=裴奕根
 
FT:作为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提供者,您认为这几年客户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P: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办伊始,市场主要参与者是中资企业,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参与该业务进行套利。但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该阶段业务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使用人民币为参与者带来的便利。花旗的核心客户是财富500强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吸引了这些跨国企业的关注。它们认识到人民币在跨国公司的全球财资管理中将日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纷纷考虑把人民币纳入其结算币种和全球资金管理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另外,不断完善和日趋便利的监管政策,也使客户充满期待,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如允许跨国企业把国内的人民币转移到境外,可优化跨国企业资金管理,方便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从而降低跨国企业在海外付款的成本,减少汇兑风险,保证了跨国企业的供应链稳定,增加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便利性。我们首笔境外放款即由花旗中国代表一家欧洲食品公司完成。它把该欧洲企业在中国结余的运营资金,转到该公司在新加坡的人民币账户上,从而实现该公司的全球资金调配,提高其资金利用效率,降低其海外融资成本。在中国,花旗银行是客户群最多元化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之一。与此对应,我们也努力满足这一多元化客户群的需求。
 
FT:上世纪初,花旗将“现金管理”的概念带入中国。您如何看人民币跨境结算下的企业现金管理?
 
P:与上世纪初相比,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强调“现金为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现金为王”已不再是简单地关注是否有资金放在账面,而是更加看重现金流未来的可视性、可控性。并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必须将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好。这需要企业改变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的粗放经营方式,尽可能减少对外筹资的依赖,通过加强自身现金管理,优化资金的周转,降低运营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率。
 
人民币跨境结算不仅将企业现金管理的范围进行了延伸,即从国内资金管理逐步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的资金管理的范围;也进一步在企业实现现金管理的可视性、可控性以及优化流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化。具体来讲,我们观察到企业在人民币跨境结算下的现金管理已经逐步形成三个趋势,分别是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财资管理和改善流动性管理。这三个趋势不仅体现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给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创造的机会,也反映出企业的发展历程,即从初期的政策套利逐步变为引进与国际接轨的现金管理最佳实践。简言之,人民币跨境结算需要依靠企业的进一步推动,同时,人民币跨境结算也给企业提升自身现金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契机。
 
FT:外界普遍认为,外资银行海外遍布的经营网点,是发展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关键,您认为是这样吗?
 
P:这确实是优势。如花旗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是全球网点分布最广的商业银行。在财富500强中,约有93%的企业与花旗保持合作关系。前500家国际性银行,有400多家与花旗合作。强大的国际性网络和服务经验使花旗具有贸易服务及汇款结算业务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有利于深化与跨国公司在业务领域的全球合作。但仅有这些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同时也考验银行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实施能力及新政策的执行能力。如我们认真学习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发现根据简化业务流程的政策精神,银行在“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三原则基础上简化流程之后,可凭企业提交的跨境结算说明文件直接办理跨境结算。根据这项政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就迅速推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无纸化服务模式,成为国内首推此举的银行。这种服务模式是通过将花旗的电子银行解决方案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申报系统相连接,从而实现全部交易均可通过电子方式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工差错,降低了操作成本与风险。同时,依托法规框架,并凭借花旗的全球流动性系统平台,又率先向客户提供了人民币跨境自动扫款解决方案。通过系统把放款和还款的程序自动完成,大大改善了客户跨境交易的效率。我们认为,只有不断深化客户的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不断提升企业使用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的效率。
 
FT:您如何看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空间?
 
P:目前,境外人民币存款量不到国内的1%,应当继续鼓励人民币合法、有序地“走出去”。与成熟开放的海外市场相比,人民币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放。如境外参与行向国内代理行做购售汇时,要有3个月的真实贸易背景,这就比海外银行多了一道手续,所以很多海外银行和企业就会选择相对自由的海外市场。这对在岸人民币代理行业务有些影响。但鉴于现状,放松管制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放开。我们期待,人民币国内外两个市场能够适度打通、允许更多资金进出中国,从而使资金能有序回流,提高海外的进程企业持有人民币的兴趣和使用渠道,促进人民币市场化。
 
FT:您多年从事资金和贸易金融管理。您如何看该业务的风险与当前的监管?
 
P:外资银行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办理过程中,要树立风险意识,注重风险防范。在内部控制方面,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交易背景进行真实性审核,是防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业务风险管理方面,要注意完善自身的国际结算体系,并关注跨境人民币业务带来的操作风险。

0
标签: 花旗银行 跨境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