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中练好内功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卸任之前宣布有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美元兑其他货币一度走强,量化宽松成为美国“驯服”本轮金融危机的法宝,国际上的非议与谴责一直没有停歇,但是美联储却我行我素。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卸任之前宣布有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美元兑其他货币一度走强,量化宽松成为美国“驯服”本轮金融危机的法宝,国际上的非议与谴责一直没有停歇,但是美联储却我行我素。从量化宽松的开启到终结,包括人民币在内的货币都处于被动状态,而量化宽松所引起的国际关注与市场的波动彰显了当今货币体系依然是等级式的,呼声日高的人民币依然处于次级货币的地位,而捍卫人民币主权的根本之道在于国内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功夫在诗外,夯实国内基础才能走向海外。
美联储此番退出量化宽松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市场波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过去半年中,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应对美国的退出政策。5月份伯南克关于退出量化宽松的言论引起了全球市场波动,但各国除了扎好自己的篱笆墙之外,别无他法,指责美联储也不过是浪费口水而已。中国财经高官也时时提醒美国政府要照顾到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但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效果。
美联储虽然只是将每个月的购债规模削减100亿美元而已,但是却释放了一个强势美元回归的信号,全球资本流向随之一变,更多的资金将流向美国市场。对人民币而言,升值的压力变小,套利资金减少,资本顺差也会减少,为央行的政策调控提供更多自主权。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贬值,并采取了盯住美元的政策,这为中国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货币环境,与此同时,《人民银行法》切断了财政对货币的压制,央行不再为财政赤字超发货币。这一套机制既稳定了人民币汇率,同时也将人民币置于美元之下的次级货币地位。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崩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东亚又复活了,中国越强大,就成为美元的“隐形”支持者。中国持有的大量的美元储备起到了稳定美元汇率的作用,中国并不希望人民币过快升值,防止弱势美元就要购买美元资产。
人民币绑定美元使中国出口几乎是无往不利,贸易盈余堆积起来的外汇储备成为人民币重要的发行渠道,换言之,人民币的发行权变相地转移到了美联储。外汇占款的多寡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市场情绪,过量的外汇储备就像堰塞湖一样约束了央行的政策选择。相比之下,美元这样的霸权性货币除了铸币税的收益之外,更重要的是政策的自主权,量化宽松政策虽然备受争议,却避免了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即汇率与利率的市场化,一个具有深度与广度的金融市场是人民币获得自主性的前提条件。中国经济的转型不仅包括产业的升级换代,更体现在从贸易国家向金融国家的转型。让市场来配置资金是金融国家的题中之义,拆除贷款利率的管制,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即使银行赚取超额利润,又让政府部门、国企缺少风险意识,最终的结果是资金配置的效率低下,并导致中国经济对政府投资的依赖。
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而关键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已经启动,同业存单的发行扩大了中国货币市场的规模,也为存款利率提供了基准。同业存单的发行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开始,未来需要扩大同业存单的发行范围,非金融企业与居民也可以参与交易,取消长期利率管制,最终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这也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为金融市场松绑的经验所在,到70年代,美元-黄金本位难以为继,尼克松终结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由于没有可以替代选择,美元的地位并没有被撼动。无论德国还是日本都是贸易国家,并不愿意本币升值,更重要的是,两国国内金融市场狭窄,难以与美国金融市场抗衡。
无论利率还是汇率都是资金的价格关系,只有价格关系理顺,金融市场才能发育起来。市场价格的形成需要一个平等自由的竞争环境,民资和国资都应该有资格进入这个市场,就像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的,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才能充分竞争。而唯有充分竞争,人民币才能练好内功,人民币主权方能保证。
货币是一国经济的灵魂,人民币走向海外的“功夫”需要在国内修炼,上海自贸区、卢布在绥芬河使用试点等改革措施都将为人民币的市场化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