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金:中国经济转型要有大国定力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强调,中国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李克强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信号,不仅是一种大国心态所体现出的超强定力,更是一种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坚定信心。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强调,中国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李克强的致辞向外界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中国经济已经具备大国自信,选择了一条兼顾当前和长远的转型升级之路。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进行深刻复杂的变化。从美国来看,美国增加赤字和放松货币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了美国经济下滑的态势,道琼斯指数迅速回升,华尔街逐步走出困境,呈现复苏的曙光。然而,美国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且在美国严格的市场制度约束下,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压力,一些国家因此而动荡不已。
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世界经济中的新贵,中国如何选择成为决定中国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究竟是选择追随美国,实行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竭力掩盖经济结构和体制机制中隐含的深层问题?还是另辟蹊径,直面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严峻挑战?这成为决定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
有道是,船大难掉头。作为经济体量居世界第二的庞大经济体,中国最重要的是稳定国内外的信心。而维护和巩固对大国经济信心,关键是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所有政策应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市场信息是复杂而多变的,不仅投资者会望风而动,而且许多中小经济体的政策也会闻风起舞,这是市场机制的必然。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体,其庞大的市场份额决定了难以获得中小经济体的灵活度,它只有直面自身存在的深层结构性问题,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努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战略性难题。一句话,大国需要有独立的判断,从容的心态,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行事。
其实,全球金融危机的核心是一场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世界各国受危机冲击不同,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也不同。实体经济基础厚实的国家,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转型升级压力就弱一些;实体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就大得多。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而言,最主要的压力是抓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与此相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换言之,谁能率先推进改革,释放改革红利,谁就能抢得先机,获得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因此,李克强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信号,不仅是一种大国心态所体现出的超强定力,更是一种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坚定信心。当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并非是“另起炉灶”,而是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明确中国的战略定位,缔造中国的发展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在金融、电信、能源、服务等领域中的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将与世界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
此外,中国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在创新驱动中有所担当,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产物,也是衡量中国大国心态是否成熟的重要体现。(作者是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