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中国胃口如何影响全球贸易

辛灵 |2013-06-13 16:14623

当市场总盯着中国出口时,中国进口正悄然变得更加重要。瑞银预计,未来10年,中国的制造业领域可能会继续沿着价值链上移,越来越多的国产商品替代进口的机械设备、汽车和工具,但对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将上升。瑞银预计,未来10年,中国的制造业领域可能会继续沿着价值链上移,越来越多的国产商品替代进口的机械设备、汽车和工具。

未来10年中国胃口如何影响全球贸易

 

未来10年中国胃口如何影响全球贸易

 

  当市场总盯着中国出口时,中国进口正悄然变得更加重要。近日,瑞银证券发布经济评论称,对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都已有所提升,日本、欧盟等中国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10年间成倍甚至三倍增长。瑞银预计,未来10年,中国的制造业领域可能会继续沿着价值链上移,越来越多的国产商品替代进口的机械设备、汽车和工具,但对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将上升。

  商务部国际经贸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南都记者,未来中国进口将主要是大宗商品和技术,加工贸易的比重会逐步下降。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未来中国进口的目的将从为了出口而进口转变为为了消费而进口,并预计中国可能会出现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的拐点,但前提是消费占G D P比重大幅上升。

  对德外贸贡献超意大利

  瑞银证券最新编制的《中国出口影响年度图表(2013年版)》显示,从2002年到2012年,作为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对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的重要性都大幅提升。对日本、欧盟、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而言,对中国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出现了成倍或三倍以上的增长。

  对德国而言,尽管2012年对中国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额的6%,略高于意大利的5%,但这一份额在过去10年里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10年前,对中国出口占德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2.2%,而意大利是7.3%。换言之,过去10年里,来自中国的需求对德国整体出口增长的贡献约为9%,而来自意大利需求的贡献为负。

  “其原因主要在于:德国的制造业在欧洲最强,其高新技术在欧洲也是领先的,而这恰恰是符合中国需求的,中国需要德国的高新技术。但是在欧债危机后,意大利的经济渐行渐弱,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不多,当然对德国商品的需求降低。”白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市场对主要贸易伙伴的重要性不能完全定量说明,因为它不仅在国际贸易现状中表现出来,还体现在发展潜力上。“李克强总理近日就提出,中国在未来五年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这么大的进口数额将为贸易伙伴增加就业,培养竞争力品牌的机会。”

  不过,这些国家的对华出口中有多少是被中国自身消费,而非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再出口?毕竟,相当一部分出口属于加工贸易出口,其中进口来料占了很大比重。

  尽管如此,中国的最终需求对大多数亚洲经济体而言的确非常重要。根据近期经合组织(O E C D )与世界贸易组织(WT O )共同建立的“贸易增加值统计体系”(T IV A )的估算,中国(内地)的自身需求是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和韩国出口增加值中最重要的需求来源。从增加值的角度看,在中国用于自身最终消费的进口中,欧盟是最大的进口地,美国超过日本和韩国排名第二。

  “如果中国在国际贸易上不再是个‘二传手’,就能使主要贸易伙伴获得稳定的需求,拉动其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沈明高对南都记者分析称,“从一国进口商品中用于中国自身消费的份额越大,能为该出口国提供的稳定需求就越大,也就更有利于该国外贸顺差的成长。”

  中国制造沿价值链上移

  未来,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市场对各经济体的重要性将如何演变?

  “这当然取决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是否能成功实现经济转型、降低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度。此外,随着中国的发展,其自身产品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也应继续提升,会越来越多地替代价值链中游产品的进口。”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评论说。

  事实上,从过去10年中国进口结构的变化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到上述提升趋势。汪涛分析,总体而言,中国目前和10年前的主要进口类别均是大宗商品、资本品(如机械设备)以及用于再出口的中间产品。不过,进一步细分的进口结构显示,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如电子、纺织、橡胶和塑料材料)以及资本品(机械设备、车辆和金属产品)的进口均有所减少。此外,国内增加值所占比重已有明显增长。同时,随着中国沿着价值链不断上移,中国对进口资本品的依赖度有所降低,但对大宗商品(尤其是矿产品和燃料)进口的依赖度上升。瑞银预计,未来10年,中国的制造业领域可能会继续沿着价值链上移,越来越多的国产商品替代进口的机械设备、汽车和工具。

  “究其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的制造业不断地转型升级。”白明告诉南都记者,中国的对外加工贸易是国际产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入世时加工贸易出口几乎占中国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近几年这个比重不断降低,目前低于40%。“现阶段加工产业有一部分已经转到东南亚国家,甚至回流至欧美国家,仍然留在中国的产业份额也逐渐转变成一般贸易,生产拥有自己品牌的商品。”

  大宗商品和技术进口将上升

  “未来中国的进口结构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大宗商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对石油、铁矿石的需求将加大;其二是技术,随着中国向贸易强国的不断迈进,中国的产品在价值链中会不断提升,这种提升必须依赖技术,只有将自主研发技术与引进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加快产业提升的进度。”白明告诉南都记者,此外,未来中国需要在国内营造新的消费热点,这种热点对于中国和出口国都是有利的,例如,中国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国内稀有的水果,既可以在国内营造新的消费,又可以为东南亚的水果商带去收入。

  “期望未来中国进口的目的将发生变化———由为了出口而进口转变为为了消费而进口。”沈明高表示,由此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也会随之改变:由于中低收入人群在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很大比重,他们的消费主要是食品,所以未来食品和农产品进口会增加;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汽车、家电等下游制造业的原料需求会增加,所以下游产品的原材料进口会随之增多;随着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升高,用机器代替人工,用技术提高生产率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而中国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技术、高新设备的自给自足,所以机械等资本品的进口在未来几年仍会增加。

  净进口国拐点渐行渐近

  沈明高进一步认为,目前看来,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的拐点,但是这个拐点的出现还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即是消费对中国G D P的贡献率要上升。目前我国G D P中消费的贡献还比较少,原因在于:第一,目前的政策环境偏向于生产而非消费,例如,就信贷来说,对企业的利率要低于个人;第二,收入分配方式更多地鼓励投资而非消费;第三,人口流动的地域限制阻碍了消费的增加。

  “只有对以上问题作出改变,才能使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呈现平衡状态。”沈明高告诉记者,中国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实现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的提高。在那之前,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度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靠外国人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处于这个阶段,现在这个阶段即将结束;第二阶段是使投资和消费平衡,将投资的目的由生产转换为消费。 采写:南都记者 辛灵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广发银行:金融赋能科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4-08-12 14:55
76378

本田、日产、三菱联手加强纯电动车竞争力

2024-08-02 12:30
50738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3—2024)》

2024-07-16 15:36
96192

报告显示: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逐步提高了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质效

2024-05-10 12:18
97773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好的品牌代表着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2023-12-02 19:19
405135

广州农商银行荣膺“2022卓越竞争力普惠金融银行”

2022-12-11 19:50
3281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