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驳"高储蓄罪责" 两因素造成人民币高储蓄
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2009年2月10日在马来西亚央行高级研讨会上全区储蓄失衡发表重要讲话。周小川指出,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状况与中国的高储蓄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周小川认为人民币储蓄率较高的问题,缘于社保体系不健全与政府机构改革不到位两方面因素影响。
中国高储蓄原因与汇率无关
周小川指出,全球储蓄率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导致这种高低差异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似不能简单地将储蓄率高低说成只与汇率有关。从储蓄率波动的时间分布看,美国本轮的低储蓄、高消费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而东亚国家则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有所提高,中国储蓄率的上升更是在2002年以后,时间分布上的差异,可以说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此前,美国多名政府高官曾公开指责称,中国的高储蓄率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
两大原因造成人民币高储蓄
周小川称,中国实施了养老、住房、医疗体制等改革后,企业不再直接负担工人的养老、住房等支出。但由于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未有效建立,这一方面迫使居民要更多地承担各类长期性支出,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劳工工资成本的真实化进程是渐进的,企业储蓄上升,也并未相应地承担社会保障体系的责任,事实上企业并未将成本扭曲形成的超高利润转移为工人的养老、医疗和保险等,这使企业储蓄显著上升。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看,居民和企业储蓄率同时上升。
目前中国民营、私营企业已经市场化了,成本也已经真实化了,但政府机构体系没有纳入社会化管理,改革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虽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成本因素不确定,货币化程度不够,影响储蓄率的调整。
四条途径调整储蓄利率
周小川称,解决全球调整储蓄失衡主要从以下方面解决:发达国家爱需借此良机在增加储蓄与刺激消费、恢复经济增长政策间进行恰当平衡;东亚国家而言,降低储蓄率也需要从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价格体系等多方入手同时,加强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为防止掠夺性投机冲击,还应加强各国和国际组织合作,加强对国际投机资本流动的监管。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储蓄盈余更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最后,应继续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稳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